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现状研究
——基于江苏省5所职业院校的调研

2020-01-14金维民

大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职业

金维民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布局,深化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产教协同,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就能取得更大进展。”[2]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所做出的这些重要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典型经验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试点项目自启动以来,参与试点的相关学校积极探索,在多方面多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一)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苏省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为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丰富德育教学内容和改革德育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突破。每年针对职业学校开展德育专项视导,综合强化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完善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2015年出版了社团德育读本《社团第一课》。其中,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德育工作精细化,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教育,成立“心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与活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同时积极推动学生活动课程化改革,把信仰教育、文化修身、社会服务、专创融通汇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分和学习要求,将“第二课堂”提升到“第一课堂”的高度,大力弘扬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

(二)改善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为适应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与智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新趋势,省委省政府加快调整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推进本省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的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3]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接南京支柱产业,科学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专业(群)建设规划”,专业设置紧跟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步伐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先后开辟道路与桥梁工程、楼宇智能化、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兴专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优化现有专业,强化专业的“信息类”品牌意识,在先进轨道运输设备、“互联网+N”、高档机床数控和机器人等领域,开设新专业,保持专业布局不但能承继传统优势,还能服务产业发展新需求。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科学诊断、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持续改进”的专业设置与管理机制,立足南京、江苏乃至长三角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服务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布局与方向,使学校专业链全面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以装备维护维修、电气制造、控制机械等专业提供技术支撑,以文艺、经济管理、商务贸易、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提供生产技术性服务,全面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4]

(三)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

江苏省推进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多元化模式,建立中高职“3+2”“3+3”“4+2”三种分段培养模式、中职与本科“3+4”“5+2”两种分段培养模式、高职与本科“3+2”“4+0”分段培养模式,[5]构建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制框架,使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实现了由“h”型向“H”型的转变。

金陵中专主干专业已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共同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各专业均有制订了完善的课程标准,针对主干专业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设置精品课程及共享网络课程。[6]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多数专业都开展了阶梯式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校内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等,并已初有成效。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昆山学院”,在光电子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无线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专业中开展“1+2”模式的现代学徒制探索。[7]企业专业课程按项目化课程设计,由学院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开发,学院安排专人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过程性跟踪考评。学生以获得与专业相关的高级工及以上证书,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了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成立了南京地铁集团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学院,与企业共建了一批高科技附加值的实验实训基地,如与中兴通讯合作共建了通讯、网络安全、移动互联三个综合实训场地,与美国Bently(奔特利)公司、住建部、中国图学会、鲁班软件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的BIM人才培训中心。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南信院大学科技园”,引入和孵化与学院专业领域相近的企业40余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支持教学,鼓励校企人员互聘互用。学院还构建了校企合作的UPD模式,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同时为相关专业提供实训基地、混编师资、创新平台和就业市场。[8]基于UPD模式,先后建成了信雅达IT企业培训园、中认南信实验室、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学院、江苏省无线科技服务平台等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五)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贯彻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省级特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先后完成106个主要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763门专业课程标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对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研究和分析,坚守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审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市级统测与抽测、就业跟踪调查、职业技能鉴定、教学督导与视导等质量保障的“五道防线”。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督导室坚持“督导与示范结合”,听课覆盖整个教学面,每个跟进督导小组对1名教师开展“跟进督导”工作,并推介示范研究课。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制定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文件,明确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必须由校企合作开发和建设,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实训项目的设计要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要能体现企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和文化要素;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团队中至少要有1名兼职教师,并要直接承担一定比例的教学任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二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制订了规范流程并严格执行,初步构建了教学管理的决策、咨询、执行和监督反馈四大系统,积极推进专家治学。学校还启用了自主开发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运行平台,实现了全过程对教学工作质量把控。[9]

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为深入了解江苏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困境,调研组向江苏省5所中高职院校发放了调研问卷共发放2,500份,收回2,302份,收回率为92%。其中收回教师调研问卷119份、收回学生调研问卷2,183份。数据反映如下。

(一)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可度不够高、学生信心不足

图2-1 高职院校学生对毕业后的打算

图2-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自信心状况

近年来,国家尽管对高等职业教育愈加重视,但由于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唯学历论”等根深蒂固的老旧价值观念的束缚,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认可度仍不够高。升学时,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职业院校招收的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优先选择普通高中或本科学校,只有成绩差的学生迫不得已才会选择职业院校。另外,从总体讲,即便无路可走选择了职业院校,也更倾向于毕业后继续升学。问卷数据显示,55.9%的受访学生打算毕业后继续升学,22%的受访学生没有信心胜任即便与专业一致的工作。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图2-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情况

图2-4 专业教学改革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的情况

通过调研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和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现有情况,企业尚未完全树立社会责任感,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动力和热情度不足,学校一头热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由于企业重视程度不足或技术人员薪酬成本较高等原因,部分校企合作尚停留在“订单班”、捐赠设备、共建实训室、主体企业委托教育咨询公司承接校企合作等较浅层次,长期派驻的企业技术型指导人员、共同深度开发课程的案例较少。三是关于学校与企业共同投入建设兼具专业实训与生产运营功能的产教融合平台中,国有资产的估值、保障等指导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四是还存在校企合作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还缺少整体推进,普遍适用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做法还有待探索创新。问卷数据显示,34.8%的受访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情况一般或较少,13.4%的受访教师认为与企业合作较浅或欠缺。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图2-5 高职院校教师入职情况

图2-6 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情况

通过调研问卷还发现,师资力量和梯队建设上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经历和技能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仍然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为缺乏,新教师对职业教育规律认识不足。问卷数据显示,78.6%的受访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8.6%的受访教师由企业调入。二是企业教师成长通道不畅通,现有政策框架下,企业人员无法申报教师系列各级职称,对参加校企合作和在职业院校授课的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问卷数据显示,1.68%的教师是企业人员兼职。三是教师聘用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受编制数量、教师资格证考试条件限制、绩效工资等方面因素约束,企业技术人员调入学校任教和兼职的教师梯队建设存在一定困境。

(四)教学设备不规范

图2-7 学生使用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的情况

图2-8 高职院校教学基础条件对现代化的教学的满足情况

通过调研问卷发现,37.3%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或不足,21.8%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条件和电子化课程资源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要,16.8%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的图书馆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要。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着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的形成。首先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高技能型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尊重劳动者和技能劳动,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杜绝“重学历、轻能力”的错误倾向,在选人用人上要真正的转变观念。[10]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让更多城乡新增劳动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11]高等职业院校要肩负起培养具有高水平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智库支持和人才储备。

(二)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根本在于顶层设计的构建,教育部在2018年联合其他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办法对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对策、监管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尤其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合作形式,该办法强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办学机制,为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制度支撑。可见,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涉及的主体多且杂,每一个主体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校企合作的进程和实施效果有着重大影响,但容易被忽视的另一个主体是家庭,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大隐性主体,更要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建立“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为了推进该办法的实施与全面落实,需要进一步跟进具体意见和细化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制定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以办学主体的身份举办或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三)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机制,为高水平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学习和成才打通上升通道。当高技能型技术型人才通过新型学徒制进入工作岗位后,在经历“职业发展——再发展”的职业生涯中,要建立等级标准及晋升体系,以促进技术工种职业发展新机制。[12]鉴于此,我们也可以根据地方实际,结合各地本土特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教育新途径。拓宽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学渠道,加强企业日常对技术人员的教育、推进职业技能考试、定期定批次定岗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形成高水平技能型技术型人才教育培养、岗位成才的系统工程,打造与市场需求及城市总体发展相适应的合理人才结构格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

(四)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及设施建设

根据市场就业需求,专业的设置上需科学合理,研制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并制订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管理。[14]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做好督学、督查工作,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质量可靠的制度体系和实施机制。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依托产业结构化升级,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高水平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培训基地。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重点依托国家示范基地已有的“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创建“优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为创新主体的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供能够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智库支撑,加强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及设施建设走上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注释: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7-20.

[2]新华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答记者问[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8-03/16/c_129830720.htm. 2019-7-20.

[3]尹伟民.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6):1.

[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招计划大幅增加考生可大胆填报[EB/OL]. https://fashion.eastday.com/a/190 725111326559.html

[5]丁振中,谭明.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实、理念、路径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40-44.

[6]胡晓岳,等.中高职衔接的模具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6-59.

[7]缪艳菲.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10-11.

[8]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9]王晓东.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数据采集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60-63.

[10]周锋.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22):14-16.

[11]刘景忠.职业教育有了努力奔跑的路线图 [N].中国教育报,2019-2-19.

[12]上海政协.关于构建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EB/OL]. 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88/u1ai99174.html. 2017-6-14.

[13]刘斌,邹吉权.从十九大报告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5):3-10.

[14]董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5-47.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职业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