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践初心
2020-01-13张逸龙
张逸龙
“梅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水,积水过多很容易出现涝害。”“凤梨7月初催花,这个时候别忘了施肥,要保证它们生长所需的营养。”6月19日,余晓华和王建军冒雨来到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果乡园生态农场,站在泥泞的田埂上,他们一再叮嘱农场主何达峰。自担任横坎头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以来,像这样到田间地头走访已成为余晓华和王建军的常态。
余晓华和王建军都是农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2019年3月,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根据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指示,结对帮扶横坎头村。他们两人成为市农业农村局派驻横坎头村的首批农指员。一年多来,他们在全面深入走訪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三农”急需和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低收入农户增收等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横坎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74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248元,同比分别增长40.2%和15.9%。对于横坎头村的发展,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丽芳深有感触:“横坎头村能有今日的辉煌,离不开总书记的关怀,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艰辛付出,也离不开驻村农指员们的心血与汗水。”
助力产业能级提升为农业发展加引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但是,横坎头村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诸多短板。”余晓华说,他和王建军上岗第一天就开始排摸村庄发展情况。通过连续多天的走访调研,他们发现,横坎头村地处梁弄边缘山坳,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村子有871户农户,耕地只有840多亩,每户平均不到一亩。当地农业种植以樱桃、杨梅、猕猴桃等小水果为主,农产品结构单一。而且,这些小水果采摘期短,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导致农户靠天吃饭,收成不高且不稳定。
为村子“把过脉”之后,余晓华和王建军便想着怎么开“药方”。他们立足横坎头村实际情况和主要需求,结合自身专业技术特长和在农业资源方面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开出了村庄发展的第一剂“良药”——引进新品种,优化产业结构。
“药方”定下后,王建军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拜访咨询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最终选定“太秋”甜柿、南方苹果“安娜”和“多金”、台湾凤梨等水果新品种。同时,他还号召村民依托浙东红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水果采摘体验、家庭园艺盆栽等产业。
“我们选这些特色水果,是看中了它们品质佳、采摘期长、栽培管理简单的优势。”王建军说,“比如‘太秋甜柿,被誉为‘柿子里面的爱马仕,采摘周期从9月上旬到11月下旬,成熟期又适逢国庆、中秋两大黄金节日。台湾凤梨‘台农18号口感好,糖度高,通过催花技术可以达到全年产果上市。”目前,他已争取到13万元项目资金,用于种植大户品种引进与栽种试验。500株“太秋”、2300棵凤梨、100株南方苹果已完成引种栽培,台湾凤梨有望在今年10月成熟上市。
优化产业结构是第一剂“良药”,打造特色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则是余晓华和王建军为村庄发展开出的第二剂“良药”。为了提升梁弄樱桃的知名度,他们对接了宁波市绿办、余姚市绿办及梁弄镇政府,就申报樱桃地理标志事宜进行多次协商,最终确定以“余姚樱桃”为申报名称。现已完成专家品鉴会和现场检查,下一步将完善申报材料并上报农业农村部,争取年底前完成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同时,他们还积极推进果乡园生态农场、紫溪生态农场等农业基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申报相关事宜,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何达峰告诉记者,余晓华和王建军自担任横坎头村农指员以来,不仅为农场引进了新品种,打响了品牌,还帮他争取农机补助资金安装轨道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们农场有150亩,属丘陵梯田,以前运肥料和水果都需要人工挑。现在有了轨道机,方便了许多,劳动力成本大大下降。”何达峰说,“比如猕猴桃,我们年产量约6万斤,以前工人用担子挑,一次只能挑100斤,一共要600担。现在有了轨道机,一趟能装500斤,省时又省力。”
聚焦农民增收争做富民强村“领头雁”
横坎头村种植的小水果保鲜期短,加之村庄交通不便,产品销售问题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一块“心病”。为了解决农户卖果难问题,余晓华和王建军多方联系,积极对接引进客源,并主动上门推销。自担任横坎头村农指员以来,他们已累计助销樱桃、蓝莓、猕猴桃等农产品1200多箱,销售金额达10余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农燃眉之急,达到了为村民增收的效果。
“乡村振兴,要把落脚点放在村民增收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农指员,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争做富民强村的‘领头雁。”余晓华说。他和王建军到岗后,一直在为农民增收想办法、找出路。为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发展果园林下经济,他们引进了大球盖菇的林下种植和林下土鸡养殖,专程从宁海、象山等地引进400余只土鸡,发展立体式农业。
针对家境困难且劳动能力较弱的低收入农户,余晓华积极对接余姚市定屠中心有限公司,成功引进黄牛代养项目。“我们充分利用村里闲置山地杂草、农业废弃秸秆和老年劳动力,筛选了6户家境困难的低收入农户,每户代养2头望谟小黄牛。年底由余姚市定屠中心回收称重,并给予农户不低于6000元/头的代养费,增重达120公斤/头以上的,再给予60元/公斤的奖励。”余晓华说。每头小黄牛从250公斤左右开始被代养,半年多后可增重至450公斤左右。仅此一项,每户增收就在1万元以上。“现在走在村里,村民见面都问我要牛养。”
在横坎头村半山自然村,58岁的俞家隶拉着小黄牛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年龄较大、身体又弱的,在当地无处打工,也无法去外地打工,代养小黄牛是再好不过的项目了。“代养2头小黄牛,保底增收就有12000元,养得好甚至可达20000多元。”俞家隶笑着说,“如果可以,明年我还要养。”
为增加农民收入,余晓华和王建军对外想方设法找项目,对内则注重经营主体的培育。去年,在他们牵头下,横坎头村几位农户注册成立了初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这是横坎头村第一家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周丽芳说。合作社成立后,余晓华和王建军还争取了20多万元补助金采购了一套烘干機,用于竹笋、番薯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以此来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截至6月底,初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为农户代烘干农产品2.64万公斤,实现自行加工销售60余万元,帮助15户笋干菜销售困难户销售660公斤笋干菜,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也实现了主体增收。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回信后,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到横坎头村调研指导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得更好,挖掘红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把横坎头村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的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村。郑栅洁赴横坎头村调研时也提出,要把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最大动力,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努力把横坎头村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因此,加强党建工作对横坎头村来说尤为重要。
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余晓华和王建军都是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有着丰富的党建理论知识。他们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处于服务群众的最前线,是党在农村地区领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旗帜和堡垒。“作为一名农指员,一名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派驻村党建工作,保证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王建军说。
横坎头村有160多名党员,6个“前哨支部”,党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余晓华和王建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加入横坎头村大党委,积极参与到“前哨支部”规范性建设中,督促落实“三会一课”以及党员“联六包六”工作机制,指导台账建设。为了学习其他村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他们还组织横坎头村党委主要班子成员前往北仑杨岙村参观学习。在余晓华和王建军的帮扶下,横坎头村的党建工作得到不断提升。去年,横坎头村党委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基层党组织”,所有“前哨支部”都被评为“五星党支部”。
派驻横坎头村以来,余晓华和王建军时刻不忘党员身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动有序实施。为了提升红村故居美丽庭院绿化景观品质,他们邀请宁波市城市设计院设计了一套方案,供施工参考。同时,他们还组织村民代表学习参观宁海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工作,争取并落实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专项帮扶资金用于提升村容村貌,实施非核心区村级道路升级、停车场建设等民生工程。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余晓华和王建军在派驻期间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精准施策,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作为农指员,他们充分发挥了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桥梁作用和增收作用。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