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2020-01-13郑红芝
郑红芝
【摘 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此基础上去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科必需的核心素养。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落实好核心素养教育呢?为此,笔者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笔者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理念。
一、注重语言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其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注意去训练学生们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题材的课文时,我就带领学生召开讲故事大会,让学生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等活动来感受语文学习的童真童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愉悦地发展;在学习古诗词和现代儿童诗歌时,我就带领学生进行诗朗诵比赛、诗词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地感受诗歌的多重美感;在学习意境丰富的散文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用图片、视频等更加直观、感性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素材,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境……这样多变的教学形式会带给小学生的心灵很强的愉悦感,从而有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设置课堂提问,培育学生语文思维
随着学习的进行,小学生思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面对一些抽象性、复杂性的概念时,依然理解上存在困难。作为思维的刺激素——提问教学具有显著优势。我们语文教育者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手段,课堂上少一些知识灌输,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以开拓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自己探索答案,培育学生语文思维。
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我就积极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面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果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的课堂积极性一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通过合作教学方式的采用,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在教授时,我积极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踊跃回答一下自己学校的风貌,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推进课堂的进行,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让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推进课堂的进行。
三、引入傳统文化,增强课堂人文价值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挖掘课堂文化因素,利用好传统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课上,我让学生去寻找蔺相如得以不断高升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将与蔺相如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思考和分析这些句子表现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和品质。同时,我鼓励学生要大胆质疑,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表达出来。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为什么蔺相如要躲着廉颇?如果我是蔺相如,我不会躲着廉颇。”对于此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当蔺相如迎着廉颇走去时,发生了……”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合理想象之后的情节,在反向思维中获得正确答案,加深了学生对廉颇和蔺相如性格特征的理解。
结语: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他们掌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为他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也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绪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56-57
[2] 林淑真.略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9(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