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批注 学为己用

2020-01-13李丹

考试周刊 2020年103期
关键词:蝙蝠生字符号

摘 要: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同时,阅读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核心手段,是一个人拥有终生学习的必备本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的教学基础之上,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这一教学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要求教师应要成为在阅读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并能有效地组织好阅读教学活动。而批注则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面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直接的对话,通过在文本上进行圈画批注,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一步步加深,再加以教师的引导,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虽然批注这一阅读策略,是在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中才提出来的,但如果教师没有在前几年的教学中逐步渗透批注这一概念的话,仅靠四年级一个单元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在自己五年的统编教材教学过程中,靠着自己的摸索,把批注式阅读这一教学程序渗透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

关键词:批注;符号;文字;阅读

一、 符号入门,初步了解何为“批注”

根据《让语文教学更高效》中所写,批注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是符号类批注,也就是用圈点勾画的形式对文中有所感,有所得,有所疑的地方进行批注;二是文字类批注,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得和所疑。对于接触完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们选择从符号法开始入手,这种做法是比较合理的。

我在所执教的班级进入一年级下学期时,开始有意识地渗透批注阅读的方法。渗透,并不是指把批注阅读的原理讲给学生听,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的《春夏秋冬》的学习中,我以预习中圈画生字这一行为作为批注引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课文上进行批注,对于自己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有很大好处的。接着在《小青蛙》这篇课文中,在学生圈画生字和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小青蛙的外貌特征“小小青蛙大眼睛”,用直线画出小青蛙在田地里发挥的作用“保护禾苗吃害虫”,引导他们学习用样式不一的简单批注符号,这样学生们就明白:原来不同的批注符号是对文本内容中不同侧重点的一种区分。最后我还让他们画画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和词语,很多学生都画了“请你爱护小青蛙”,并在“爱护”上加了自己喜欢的符号,我也相机告诉他们:这些在相关词语上做的符号,就是着重号了,而且我还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做符号批注。也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符号批注做铺垫的关系,学生们在交流感想的时候能够明白要围绕这句话和关键词表达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尽管在交流时学生还略显稚嫩,发言也不甚流利,但对于他们来说无疑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同时也让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到了阅读课堂中来。

二、 简单批注,巩固批注习惯

在学生进入二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还有了前期学习以符号入手作批注的入门环节,学生们就要开始学习做简单的文字批注,即在课文有所感悟的地方简单写一两个词语或短句,并能在交流的时候说具体,说完整。应用到我的实际教学中,不光是课文处要求有简单的文字批注,在预习中应用到文字批注,我们教师还能借助文字批注来解决生字词的自学问题。

老师们都知道,在一年级的学生学完拼音后,就开始要培养他们的生字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中反复实践。基于这样的要求,我发现在预习阶段让学生在课后生字栏中进行“穿靴戴帽”(给生字写出音序,注上音节,写清部首)这样的批注活动,能让学生打好自学生字词的基础,并为之后的课文学习扫清了障碍。

而在课上的学习中,我开始让学生注意这几个批注要点,即:批什么?如何批?怎样批好?例如在《我是什么》一課中,在体会文中这几句“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时,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用词精准的时候,先让学生们给这几句话中关键动词的轻重程度打好等级,并用简单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在书上批注好,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很快能了解到原来这几句话中的动词选用是有依据的,都是根据不同事物的具体情况来选用,对于雨、雪和冰雹这三种水的不同形态落下来的轻重程度不同,应该选用不同的动词。于是我就顺势引导他们关注到批注的内容上,让他们明白,在文中做好符号批注后,可以找句子中的关键词来进行赏析,并记下自己的感悟。这就是能为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很好的批注了。

三、 文字批注,尝试对文章进行多角度批注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每册都会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例如三年级安排的阅读策略单元主题是“预测”,四年级安排的是“提问”和“批注”,五年级安排的是“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安排的是“有目的地阅读”。这就要求三到六年级应该以文字批注为主,并逐步由单一的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和内容理解两者兼顾,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欣赏。

根据以上要求,中高年级的批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亮眼睛”,即寻找疑点,质疑文章;②“巧嘴巴”,即认真思考,多方对话;③“玲珑心”,即善于感悟,多方批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蝙蝠与雷达》一课中,我先出示了名家的批注文章的照片,引导他们明白,原来批注不一定是写在课文外侧空白处,还能选择写在行与行之间的——夹批;写在课文开头或者是课题上的——眉批;还有写在每段或者课文结尾的——尾批。接着我根据本单元总目标,引导学生把自己不理解、难以理解,以及自己不认同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并写出质疑的依据,范围包括了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但对于学生的第一次批注,我们教师应重在指导学生把批注符号和批注内容结合起来。注意符号的规范和内容的书写美观。同时批注内容力求不流于形式,要写出自己的理解,但我们也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那些程度比较弱的学生搭建平台。通过示范、激励还有传阅批注较好的同学的课本等有效措施,让学生能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在学生对于课文有了质疑,并批注在课文上后。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的是应该跳出教材的束缚,少做对于课文内容分析式的批注。例如过多分析课文的修辞方法,或者是分析课文中遣词造句。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批注“如何写”和批注“怎样表达”上来,特别是对于《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放在理解科学家实验过程和明白蝙蝠探路的原理上,所以教学时我采取放手让学生与作品打交道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采用“先批注,后思考,再讨论”的方式,明白三次实验的不同方法、经过及结论。这样就避免把学生的思维赶到死路上去,给课堂增添了思考碰撞的火花。

《蝙蝠与雷达》一课中,书本上已经给出的范例都是批注在课文左侧或者是右侧的,而我则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可以在特殊语言所在的位置上进行批注,因为特殊语言上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内容,对特殊语言进行批注能帮助学生体会其包含的特殊意义。在本课中的“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书上进行批注发问:“可能还有什么因素引导蝙蝠看得更清楚?”“蝙蝠的视力很不好吗?”“夜晚对蝙蝠的视力影响有多大?”这样的质疑,能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阅读推想交流,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便能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对蝙蝠究竟如何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方向,这一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有,在我们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解释某个词语或者某句话的意思,这类型问题对学生算是一个阅读难点。如果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复现这种问题,并在课上反复练习这种问题的对答方式,我相信这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作者所引用的诗句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在课前已经有学生质疑了这一诗句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并把这个疑问作为批注写在了课文里。那么在课上,我们通过把这句诗拿出来研究,在课堂上通过联系上下文,调动学生思维,班级范围内同学进行交流。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句诗其实是用来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这类联系上下文解释意思这个的问题。

当然,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教师能尽量做到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还跟着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很多学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作者表达意思和情感,而忽略了作者的行文布局的技巧,而犯的“重意轻文”现象;还有在“深入细节”时,忽视了关注学生对关键词语的批注和思考等问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我们要注意到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能力,还包括了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还有对于学习规则的以一贯之的态度,同时还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并学会根据不同文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不过我们还是会继续为之努力,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来达到这一境界。

参考文献:

[1]韩中凌.让语文教学更高效[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李丹,福建省廈门市,观音山音乐学校。

猜你喜欢

蝙蝠生字符号
读儿歌识生字
学符号,比多少
生字辨识大闯关
“+”“-”符号的由来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变符号
蝙蝠
生字变身
蝙蝠女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