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 语

2020-01-13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世间灵魂

独 语

何其芳

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还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

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

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作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

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

绝顶登高,谁不悲慨地一声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辽阔吗?等到追问时怕又只有沉默地低首了。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画檐巨柱都争着向我有所诉说,低小的石栏也发出声息,像一些坚韧的深思的手指在上面呻吟,而我自己倒成了一个化石了。

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我的思想倒不是在荒野上奔驰。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画壁漫漶,阶石上铺着白藓,像期待着最后的脚步。当我独自时我就神往了。

真有这样一个所在,或者是在梦里吗?或者不过是两章宿昔嗜爱的诗篇的糅合,没有关联的奇异的糅合;幔子半掩,地板已扫,死者的床榻上常春藤影在爬;死者的魂灵回到他熟悉的屋子里,朋友们在聚餐,嬉笑,都说着“明天明天”,无人记起“昨天”。

这是颓废吗?我能很美丽地想着“死”,反不能美麗地想着“生”吗?

我何以又太息:“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是慨叹着我被人忘记了,还是我忘记了人呢?

“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这里是你的纱巾,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还能说这些惯口的句子。而我那有温和的沉默的朋友,我更记起他。他屋里有一个古怪的抽屉,精致的小信封,装着丁香花,或是不知名的扇形的叶子,像为着分我的寂寞而展示他温柔的记忆。墙上是一张小画片,翻过背面来,写着“月的渔女”。

唉,我尝自忖度:那使人类温暖的,我不是过分缺乏了它就是充溢了它。两者都足以致病的。

印度王子出游,看见生老病死,遂发自度度人的宏愿。我也倒想有一树菩提之荫,坐在下面思索一会儿。虽然我要思索的是另外一个题目。

于是,我的目光在窗上徘徊了。天色像一张阴晦的脸压在窗前,发出令人窒息的呼吸。这就是我抑郁的缘故吗?而又,在窗格的左角,我发现一个我的独语的窃听者了,像一个鸣蝉蜕弃的躯壳,向上蹲伏着,噤默地,噤默地,和着它一对长长的触须,一对屈曲的瘦腿。我记起了它是我用自己的手描画成的一个昆虫的影子,当它迟徐地爬到我窗纸上,发出孤独的银样的鸣声,在一个过逝的有阳光的秋天里。

心灵的对白

席慕蓉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要怎么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要怎么样才能理清它的脉络呢?

窗外的槭树,叶子已变成一片璀璨的金红,又是一年将尽了,日子过得真是快!这样白日黑夜不断地反复,我的问题却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我一直没办法用几句简单和明白的话,向你描述出我此刻的心情。

而你是知道的,对现在这个时刻,我有多感激,有多珍惜!我心中一直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一种朦胧的幸福,可是,我就是说不出来,几次话到唇边,就是无法出口,好像隐隐然有一种警惕:若是说出来,有些事物有些美妙的感觉就会消失不见了。

而今夜,就在提笔的那一刹那,忽然有一句话进入我的心中:“世间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也无法说清的,我必须要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了。”

是的,在命运之前,我必须要承认我的渺小与无能为力,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辩和可以控制的了。

就是说:在这世间,有些事物你是无法为它画出一张精确的画像来的,一旦真的变成精确了以后。它原来最美的、最令人疼惜的那一点就会消失不见了。有些事物,你也不能用简单和明白的语句来为它下一个定义的,当那个定义斩钉截铁地出现了以后,它原来最温柔的,最令人感动的那一种特质也就没有了。

所以,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烦扰在我心中的种种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和莫须有的啊!因为,世间有些事情,实在是无法解释,也不用解释的啊!

原来,我如果又想画画,又想写诗,必定是因为心里有着一种想画和想写的欲望,必定是因为我的生命能从这两种创作活动里,得到极大的欢喜与安慰;因此,这实在是我自己的一种需求,一种自然的现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个完美和完全的答案来呢?事情的本身应该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答案了吧。

其实,你一直都是很明白,并且看得很清楚的,你一直都是知道我的,因为,你一直都认为:

“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不是吗?如果万物都能顺着自然的道理去生长、去茁壮、去成熟,这世间就会添了多少安静而又美丽的收获呢!

一位哲学家告诉过我,世间有三种人,一种是极敏锐的,因此,在每一种现象发生的时候,这种人都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来配合种种的变化,所以他们很少会发生错误,也因而不会有追悔和遗憾。另外有一种人又是非常迟钝的,遇到任何一种现象或是变化,他都是不知不觉,只愿埋头走自己的路,所以尽管一生错过无数机缘,却也始终不会察觉自己的错误,因此,也更不会有追悔和遗憾。

然后,哲学家说:所有的艺术家都属于中间的那一个阶层,没有上智的敏锐,所以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又没有下智的迟钝,所以,在他的一生之中,总是充满了一种追悔的心情。然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种追悔的心情,人类才会产生了那么多又那么美丽的艺术作品。

这位哲学家和我同龄,然而他的头发却因丰富的思虑变成花白,可是他的面容却又还保有一种童稚的热情。每次与他交谈,我总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感觉,好像是不管是我的坏或者我的好,在他的眼睛里都已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就算我怎样努力地掩饰或者去显露,都没有丝毫的效果,因为,我的本质他完全明白。

那么,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不管我用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你的面前,不管是毫无准备或者准备得很充分,你都能一样地看透进来呢?在你面前,我永远只是一个最单纯的我而已呢?

“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

“自然”是什么呢?应该就只是一种认真和努力的成长罢了,应该就只是如此而已。然而,这样认真和努力的成长,在这世间,有谁能真正知道?有谁能完全明白?有谁能绝对相信?更有谁,更有谁能从开始到结束仔仔细细地为你一一理清、一一说出、一一记住的呢?

没有,没有一个人,甚至连我自己在内,在这世间,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把成长的历程中每一段细节、每一丝委婉的心事都镂刻起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迹都消逝在岁月里,消逝在风里和云里。在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一些,在有意或无意间再忘记了一些,然后,逐渐而缓慢地,我蜕变成今日的我,站在你眼前的我,如你所说的:一个单纯而又自然的我。

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和自然,是用我所有的前半生来作准备的啊!我用了几十年的岁月来迎接今日与你的相遇,请你,请你千万要珍惜。亲爱的朋友,我对你一无所求,我不求你的贊美,不求你的恭维,不求你的鲜花和掌声,我只求你的了解和珍惜。

我们只能来这世上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我愿意用千言万语来描述这一种只有在人世间才能得到的温暖与朦胧的喜悦。我很高兴我能做中间的那一种人,我不羡慕上智,因为没有挫折的他们,不发生错误的他们,尽管不会流泪,可是却也失去了一种得到补救机会时的快乐与安慰。

其实,岁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总是会变成明日的失,今日的补赎也挽不回昨日的错误,今日朦胧的幸福也将会变成明日朦胧的悲伤,可是,无论如何,我总是认真而努力地生活过了。

无论如何,借着我的画和我的诗,借着我的这些认真而努力的痕迹,我终于能得到一种回响,一种共鸣,终于发现,我竟然不是孤单和寂寞的了。

那么,我禁不住要问自己了:

“我想要的,是不是就是这种结果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是不是就只是今夜提笔时的这一种朦胧的欢喜与幸福?是不是就只是你的了解与珍惜?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用一个具象化的情境,让读者迅速“入境”。

从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到“穷途之哭”的阮籍,情感丰沛的人,更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古今莫不如此。

伟大的作品中,各样人物,各色灵魂。书籍应该是“言说”的集大成者。

一所可以容纳自我思想漫步的屋子,孤独,荒凉,无需与现实世界的规则吻合,是自我观照的所在。

朋友的“有序”,与“我”的小屋的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使人类温暖的,是爱吗?还是慈悲?

是自己塑造的一个窃听者,听的是自己的独语。有人聆听,这是作者内心的渴望吗?

开篇就是一句追问,直捣心灵深处。

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席慕蓉,似乎对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呼应,有着更敏锐的感受。

如此朦胧,却又如此笃定。

世事比画家手中的色彩要复杂太多,许多时候恰恰是模糊的、变化游移的、无法精确评断的。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执着于想要得到一个答案,但其实,并没有那样一个答案。执着于结果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过程本身的美好。

你们说,人生真的需要追求无悔和无憾吗?

艺术家是需要不断创造的,犹如在黑夜中开凿一条前所未有的路,艰难痛苦可想而知。

在“你”眼中的“我”的样子,这曾是多少人在乎的。有没有想过,那究竟在乎的是那个“你”,还是“我”自己呢?

生命,或许本身就是一个无法避免遗憾与缺失的过程。

每一个“我”都是经历了时间的历练,来到每一个“你”面前的,都是这时空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中间的那一种人,其实才是大多数吧。我们如此平凡,又如此独特。我们投入地去生活,收获并珍惜着每一份微小的幸福。当你知道这颗星球上与你相似的人那么多,就不会觉得孤独和寂寞了。

《独语》选自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这部散文集因其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被授予了《大公报》文艺奖。在这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在喃喃自语。那些碎片一般的画面,组合成迷离梦幻的精神世界,一个似乎只能窥视,却很难真正进入的世界。后来有人把“独语”直接拿来作为一种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顾名思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完全不顾及与倾听者的交流,而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听到的是一个直面自我内心的灵魂,理解世界时的困惑、迷茫,时而又带着幻想,这也都是非常真实的生命体验。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那个年轻的自己的影子。我们阅读时的那种似懂非懂、想靠近却又有着些许隔膜的体验感,不正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独自面对世界时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吗?所以,这一类的散文,情绪氛围的营造是要大于内容的。

相比之下,席慕蓉的《心灵的对白》就要通俗易懂得多。同样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审视,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作者借用反复出现的一句问话——“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一层层地寻求答案。这个问题并没有具体的所指,却又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自我困境下,会问出的一个问题,极易引发共鸣。从往昔的困惑,到最后的释然,这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历程。文中提出的对“自然”的回归,“一种认真和努力的成长”,其实正是倡导人们学会在简单的生活中去体验美好与快乐,去珍惜每一份幸福与欢喜。

文/ 胡石柱

猜你喜欢

世间灵魂
导盲犬情缘:这世间欠你的温柔,我给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
一生一梦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家家:请懂得我的低调 “还是想念”的灵魂歌姬
不敢说的话才是最想说的话
灵魂树 等
只有灵魂能触动灵魂
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