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力工业志(1991—2002)(十)

2020-01-13

广西电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火电厂广西线路

(接上期)

8.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由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南宁分院联合设计,自1986 年8月至1993 年12 月,历时7 年完成可行性研究,1996 年12 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1998 年6 月报审通过。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是郁江综合利用规划9 个梯级中的第二梯级,坝址位于百色市上游22公里处的右江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利用工程。枢纽平面布置见图3-2-8。

枢纽水库最大坝高129 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28 米,相应库容48 亿立方米;最高洪水位233.45 米,相应总库容56 亿立方米;死水位203 米,死库容21.8 亿立方米;水库调节库容26.2 亿立方米,属于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初期运行极限死水位195 米,相应死库容16.9 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54 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6.9 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3130 小时,保证出力12.3 万千瓦,70%的电量可用于调峰。此外,下游已建的西津、贵港、桂平水电站可增加枯水期电量1.5 亿千瓦时。

坝址基岩为泥盆系硅质岩和砂页岩,以及顺层入侵的两条辉绿岩体,走向290°~310°,倾向南西(下游),倾角50°~60°。硅质岩和砂页岩夹层发育,且位于两条辉绿岩之间,岩石挤压破碎、风化严重。辉绿岩为坚硬岩石,强风化埋藏浅,但岩体受多组裂隙切割,完整程度较差,河床地段尤为突出。坝址附近有规模较大的F4 断层和顺河F6断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枢纽重力坝由混凝土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右岸坝后厂房和布置在左岸的升船机等建筑物组成。水电站设在左坝头下游的辉绿岩中,塔式进水口布置在主坝上游左侧库岸边,底部高程178 米,塔顶高程234米,塔身断面长24 米、宽82 米、高58 米,内设4 扇5.1 米×6.5米的快速闸门和1 扇检修闸门。引水隧洞采用一机一洞形式,4条内径为6.5 米的有压隧洞与厂房连接。厂房洞室长147 米、宽19.5 米、高49 米。尾水闸门室与户内升压站共用,布置在主厂房下游侧,间隔20.5 米,洞室长125.2米、宽19.2米、高24.8米。电站以3 回220 千伏出线和3 回110 千伏出线与系统连接。

图3 -2-8 枢纽平面布置(单位:米)

电站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145 万立方米,石方洞挖37.2万立方米,混凝土20 万立方米,钢筋、钢材及金属结构1.4 万吨。

枢纽库区淹没涉及百色市、田林县和云南省富宁县,共淹没耕地30.43 平方公里,其中广西22.2 平方公里,云南8.23 平方公里,迁移人口27722 人,其中广西18979 人,云南8743 人。此外,323、324 国道均需改线。

工期分两期施工,第一期为主坝、副坝、水电站厂房及升压站工程,第二期为通航建筑物。一期工程按1996 年价格水平初步核定静态投资42 亿元,动态投资65.6 亿元。1997 年10 月8日,该枢纽准备工程开工,计划施工总工期为6 年。

百色水利枢纽水轮机主要参数见表3-2-6。

表3 -2-6 百色水利枢纽水轮机主要参数

9. 大埔水利枢纽工程

大埔水利枢纽工程1991 年5 月由广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始初步设计。

大埔水电站位于广西柳城县境内柳江中游的融江河段上,以发电、航运为主,结合灌溉、渔业、防洪调节等综合利用。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2.678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0 立方米/秒,设计洪峰流量2.34 万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93 米,水库汛期运行限制水位92 米,总库容5.48 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23 亿立方米。电站设计最大水头15.6 米,设计水头10.5米,最小水头4 米。电站安装3台灯泡式贯流机组,总容量为9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4 亿千瓦时。

该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厂房布置于河床右侧岸边。枢纽主要建筑物总体布置自左岸至右岸为左岸接头土坝、混凝土接头重力坝、船闸、左岸非溢流坝门库段、溢流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右岸混凝土接头重力坝,右岸接头土坝和升压站等,沿坝轴线坝顶全长820.471 米。坝顶高程105.5 米,坝顶宽10 米。

1993 年该工程开始施工准备,计划2004 年发电。

10. 叶茂水电站

叶茂水电站由广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河池地区水电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

叶茂水电站位于宜州市西12 公里的龙江河段,上游距拉浪水电站43.5 公里,下游距洛东水电站34.7 公里,是龙江规划开发的第七个梯级。电站安装3 台轴流发电机组,容量3.75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87 亿千瓦时。该电站是河床式径流电站,枢纽由发电厂房、7 孔溢流坝、左右岸非溢流重力坝、左右岸土坝及升压站等组成。混凝土坝长284.47 米,坝顶高程147.9 米;坝址集雨面积1.233 万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00 立方米/秒,设计洪峰流量0.99 万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140.5 米;最大水头23 米,设计水头16.6 米,最小水头7 米,最大库容1.07 亿立方米。

坝线选择是在业主选定的中坝线情况下,设计单位自筹资金对下坝线进行地质调查和踏勘,对下坝线的地质情况进行推断、分析和评价,并对中坝线和下坝线进行同等深度的设计方案比较,证明下坝线更具优越性,并推荐下坝线。经地质补充勘测证实后,审批部门批准采用下坝线方案,按1989 年价格计算,下坝线比中坝线节约投资505 万元。

1992 年8 月,该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1996 年底,3 台机组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利用围堰水头试运行。1997 年3 月底,下闸蓄水正式发电。

11. 京南水电站

京南水电站工程由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

京南水电站位于桂江下游苍梧县京南镇,距梧州市68 公里,是以发电为主,同时兼有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桂江规划中平乐至梧州河段的第三座梯级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74 万平方公里,设计正常蓄水位30 米,总库容2.72 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11 亿立方米。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溢流坝、河床式厂房、升压站、船闸、重力接头坝等。溢流坝位于河床右侧,设16 个溢流孔,坝总长448 米,最大坝高32.7 米。发电机厂房布置在河床左侧,安装2 台奥地利生产的灯泡式贯流机组,总容量6.9 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88 亿千瓦时。工程概算总投资7.95 亿元。

工程于1993 年9 月正式开工,1997 年2 月1 号机组开始安装,6 月28 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2 月8 日2 号机组建成发电。1998 年12 月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12. 昭平水电站

昭平水电站开始(1958 年9 月)由广州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后转由广西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承担设计,由于对设计的库区要淹没阳朔风景区有不同意见,原设计被否定。后改由梧州地区水电设计院负责初步设计,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和梧州地区水电设计院分别承担工程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昭平水电站位于桂江中游的松林峡,距下游昭平县城4.5公里,是桂江规划中平乐至梧州河段的第一座梯级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32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30 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5.6 亿立方米,总库容1.26 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08亿立方米。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和灌溉。枢纽布置从右往左依次为升压站、船闸、发电厂房、溢流坝。电站坝顶高程79 米,蓄水位72 米。电站总装机容量3×2.1 万千瓦,全年平均发电量3.05 亿千瓦时。

早在1958 年12 月,设计总装机容量45 万千瓦的昭平水电站上马开工。后因高坝库区将淹没平乐和阳朔县城,建设部科学研究院和桂林市要求降低水位,保留阳朔县城。由于上述原因以及国家经济困难,1960 年决定停建下马。80 年代后期,梧州地区(后改名为贺州地区)电业公司委托地区水电设计院在原坝址下游900 米,按径流式水电站勘测设计。工程的水库淹没区涉及昭平和平乐县,共淹没土地79 万平方米,其中水田40 万平方米,旱地、滩涂等39 万平方米,搬迁民户35 户114 人,拆迁房屋0.4 万平方米。

在电站建设过程中,代表业主进行投资和建设管理的工程指挥部优化设计方案,船闸施工采用河海大学高奇明教授研究的科研成果——闸室外带拉杆槽式结构,代替初步设计采用的船闸重力式方案,节省投资364.78 万元;溢流坝弧形钢闸门方案经优选设计,支铰铸件重量减少115 吨,节省投资74.26 万元。工程决算总投资2.99 亿元,单位千瓦投资4747 元,单位千瓦时投资0.982 元。

1994 年,第1 台机组并网发电,同年8 月和次年9 月,第2、3 台机组相继建成投产。

第三章 火电与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

广西煤炭资源不足,煤质差,火电厂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制约。但由于水电建设底子薄,起步晚,投资大,至20 世纪70年代初,广西电力工业结构仍以火电为主。80 年代后,广西加大了水电开发力度,水电比重逐渐超过火电。但因广西所建水电站多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枯水期出力下降,影响供电能力。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建设大西南出海通道的进程加快,广西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用电需求量增加,广西在大力发展水电的同时,也加快了火电建设,火电设计单机容量迅速增大,火电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由70、80 年代以建设坑口电厂为重点,开始进入到选择在交通便利的铁路沿线、海运港口和经济发展潜力看好的沿海地区建设火电厂的时期。与此同时,广西的输变电工程的配套建设也随着电源建设步伐的加快,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广西电力建设从此跨入了大机组、大容量、超高压的新阶段。

1991—2002 年, 广 西 建成(含扩建、在建)火电厂7座,火电装机容量由1990 年底的153.89 万千瓦增至2002 年的315.62 万千瓦,12 年共新增火电装机容量161.73 万千瓦;建成22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31 座,新增变电容量863万千伏安;建成22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3355.04 公里。

第一节 火电与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机构与能力

1958 年以前,广西还没有建立专业的电力设计部门,在这一时期兴建的火电厂和部分火电厂扩建工程,都是由建设单位委托国家在广西的有关部门进行设计。1958 年广西水电厅勘察设计院成立后,广西新建的火电厂设计工作由该院承担。1980年,广西水利电力局划分为水利局和电力工业局,设计院划归电力工业局领导,改称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此后,广西的火电、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基本由广西电力工业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及中南电力设计院独立或参与共同完成。

1979 年,广西水利电力局勘察设计院正式设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组,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首先开展了南宁、柳州、桂林地区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编制了《1982—1990 年广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报告》,该报告是根据广西电力工业局1982 年编制的《广西电力工业五年计划和十年设想》进行的,是第一份全面论证广西电网近远期发展的报告,推荐了大化水电站投产、合山火电厂扩建后出线广西电网的网架方案。1983年,完成了《1985—1995 年广西电力系统设计》,提出了横贯东西和西南,覆盖广西大部分地区的220 千伏电网设计与规划。

“六五”计划期间,广西的经济发展迅速,预计20 世纪末广西工农业生产总值要比1981年翻两番。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1985 年 又 开 展 了1985—1995 年广西电力系统设计工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电网潮流、稳定、短路电流等的大量计算工作,拟订了1990、1995年广西电网的网架方案。

根据广西电力工业发展的需 要,1987 年 完 成 了1985—2000 年广西电力系统规划,提出了500 千伏网架方案报告和滇、黔、桂、粤四省(区)联网的专题研究等工作。

1993 年,完成了2010 年广西电力系统设计,开始研究广西南部通过平果、南宁、钦州、来宾、玉林的广西第二个500 千伏环网,这是广西电网设计的又一重大构想。

1994 年 完 成 的《1993—2010 年广西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是一份跨世纪的广西电力工业的规划蓝图。该报告中提出的1995 年以前的工程建设项目大部分已实现,但“九五”以及后十年的规划设计没有全部实现。原计划在2000 年以前新增火电装机282 万千瓦,除来宾火电厂72 万千瓦以外,北海火电厂60 万千瓦、钦州火电厂132万千瓦均未建设。尽管如此,由于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专业人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时广西的客观经济形势,进行了电网潮流、稳定、短路电流等的大量计算工作,规划与广西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所以报告中所规划的电源建设方案及其总体网架仍是以后广西电力建设的依据。

至1999 年,已完成广西“九五”“十五”电力规划,2005年广西电网规划设计,2020 年广西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完成对火电建设规划的设计以及桂林、桂西南、南宁、河池、钦州、梧州、贵港、北海等地的电网规划和城网建设改造设计等116 项。这些工作为广西电力发展和城网、农网建设改造提供了依据和蓝图。

1994—2002 年,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设计火电、输变电工程项目获国家级、部级和广西(自治区)级奖励情况见表3-3-1。

表3 -3-1 1994—2002 年,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设计火电、 输变电工程项目获国家级、部级和广西(自治区)级奖励情况

第二节 火电勘测设计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广西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急速增加,广西加大了火电厂设计、开发和建设的力度。广西火电装机容量从1990 年的153.89 万千瓦增至2002 年的315.62 万千瓦,增长了2.05 倍,火电工程勘测设计的技术、质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藤县中胜火电厂

藤县中胜火电厂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初步设计于1987 年12 月完成,1988 年12 月完成施工设计。

藤县中胜火电厂位于藤县县城东面约3.5 公里,西南与糖厂相邻,西北距浔江约600 米。电厂总装机容量5 万千瓦,安装2台N25-35-1 型汽轮机、QF-25 2 型发电机及2 台130 吨/时锅炉。

厂区为西高东低的坡地,黏土含砾黏土亚黏土花岗岩地层,地下水位低,地震烈度6 度,燃用东罗劣质烟煤,供水水源为浔江。

电厂总布置自西向东按厂前区与生产区两个阶梯整平,前者地面高出后者2.5 米;生产区自北向南基本为升压站、主厂房、煤棚三列式布置,露天煤场处于锅炉房东侧。锅炉房为半露天式,两炉一室集控;汽轮发电机为纵向布置,两机一室集控;采用切换母管主汽系统,钢球磨中间仓储制热风送粉;锅炉用刮板捞渣机出渣,文丘里水膜除尘器除尘,灰渣水力混除,直流式供水系统,二级钠离子化学水处理;3 回110 千伏屋外配电装置,中型布置,强电集中控制,主变压器为2×31500/110 千伏安。该厂建1 座高150 米、出口内径3.5米钢筋混凝土烟囱。

浔江边设有2 个卸煤码头,配备2 台缆车抓斗卸煤,由输煤栈桥送入电厂。水力混除的灰渣,初期自流往炉后附近的冲沟,后期再抽送往贮灰场。电厂的主控室,一改以往的Π 型布置,设计为弧形大屏幕返回屏控制台的布置方式,模拟真实、排列整齐、便于操作运行,通风采光亦较好;浔江边一座江边水泵房,为避免拆迁民房和不占水塘、农田,审定从泵房至电厂围墙的供水管道敷设于隧道中。

该工程于1988 年9 月开工,1993 年5 月全部建成投产。

二、来宾火电(B)厂

来宾火电厂分二期建设,由于建设投资方式不同,第一、二期工程分别称为(A)厂和(B)厂。来宾火电(A)厂安装2 台12.5 万千瓦中间再热式汽轮发电机组,1990 年建成投产。

来宾火电(B)厂是国内第一个经国家批准采用BOT 方式建设的试点项目,工程总投资50 亿元人民币。

来宾火电(B)厂工程总体设计由法国国际电力投资公司和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联合承担。1995 年5 月,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受广西区政府BOT 办公室委托,以技术顾问身份参加来宾火电(B)厂做了以下各项工作:①项目补充可行性研究;②水文气象和勘察(初步设计深度);③环境评价大纲编制和环境评价报告;④煤源和燃料运输方案;⑤进口设备材料和重大件设备运输方案;⑥招标书编制(技术部分);⑦参加投标人资格预审、投标人现场考察、标前会、评标、谈判、定标;⑧征地;⑨场地“五通一平”(总承包);⑩审查中标人提交的初步设计。

来宾火电(B)厂位于来宾县城西南约8 公里的良乡罗村,来宾火电(A)厂北侧,电厂占地105 万平方米,其中厂区用地1.8 万平方米,220 千伏升压站用地1.8 万平方米,灰场70 万平方米,生活区3.15 万平方米。

来宾火电(B)厂安装2 台单机容量36 万千瓦的燃煤机组,每台均有一个燃煤辅助循环汽包锅炉和1 个带再热涡轮及氢水冷却发电机的蒸汽轮机,这些全部由数控系统控制。该电厂还包括带开放式循环回路冷凝器的7 级给水预热站、燃料仓库、灰场以及其他许多辅助设施。设计使用寿命期限30 年,运营商承诺每年可用率超过80%。

来宾火电(B)厂于2000 年全部建成投产,成为当时广西建成的最大火电厂和安装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汽轮发电机组。

来宾火电(B)厂于1997年9 月5 日开工建设,1、2 号机组分别于1999 年9 月18 日和2000 年5 月1 日并网发电。

三、柳州火电厂(扩建)

柳州火电厂扩建2 台20万千瓦机组工程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中南电力设计院联合设计。柳州火电厂老厂共有3 台发电机组,总容量3.6万千瓦。1986 年4 月16 日,广西区计委、经委下达扩建容量为2×20 万千瓦或2×12.5 万千瓦机组,暂按燃用贵州盘县煤的可研任务;1987 年12 月25 日,国家计委批复扩建2×20 万千瓦机组,燃用山西省潞安、西山贫煤的项目建议书。

柳州火电厂位于柳州市柳北工业区内,距柳江左岸约2 公里。厂区为黏土—黏土夹碎石—石灰岩地层,地下水位低,地震烈度6 度。电厂铁路专线由柳北工业区编组站接出,供水水源为柳江,采用江边泵房——进水明渠——二次升压泵房直流式供水。老厂燃用合山劣质烟煤,扩建后燃用山西潞安、西山贫煤。

柳州火电厂扩建工程总投资12.2 亿元,设计占地面积(包括老厂)8.65 万平方米,单位容量占地104.4 平方米/千瓦,单位千瓦投资3039.375 元。

1992 年12 月15 日 工 程 正式开工,1、2 号机组分别于1995 年1 月28 日、11 月13 日开始试生产,于1995 年7 月19日、1996 年5 月13 日正式移交生产。

四、桂林火电厂(以大代小)

桂林火电厂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总体设计。该院于1998 年1 月完成初步设计和第一批施工图纸。

在工程设计中,总平面布置的公用设施按4×12.5 万千瓦容量需要设计,本期规划容量厂区内建筑物及构筑物用地面积6.56万平方米,厂区内场地利用面积14.84 万平方米。

主要设备选型情况:

(1)锅炉选用超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钢炉架,固态排渣Π 形炉,最大连续蒸发量420 吨/时,额定蒸发量420 吨/时,额定蒸汽压力13.7兆帕,额定蒸汽温度540℃。

(2)汽轮机选用超高压、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12.5万千瓦,主蒸汽(主汽门前)温度535 ℃,蒸汽压力255/2.295兆帕。

(3)发电机设计选用QFS -125-2 型,额定功率12.5 万千瓦,最大功率13 万千瓦,额定电压13.8 千伏,额定电流6150 安,转速3000 转/分。后经投资各方一致同意发电机组由2×12.5 万千瓦改为2×12.5万千瓦改进型(13.5 万千瓦)。

本工程热力系统主要经济指标为:年利用小时5000 小时,年发电量11.5 亿千瓦时,锅炉效率大于90%,发电煤耗率454.5 克/千瓦时。

电厂发电工程造价4463 元/千瓦,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3.5875 亿元。

本期工程2 台机组分别于2000 年4 月、2000 年11 月建成投产。

五、合山火电厂(改扩建)

合山火电厂改扩建(2×30万千瓦)机组工程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2002年5 月完成初步设计工作,2002年8 月正式开始施工图设计。

合山火电厂位于合山市西溯河煤矿井口的山坳处,三面环山,地形平缓,东南面有红水河经过,有铁路专线至来宾站与湘桂接轨。合山火电厂原为以燃用合山煤为主的坑口火电厂,装机容量50.5 万千瓦,共8 台机组。

合山火电厂改扩建机组工程是在拆除原合山火电厂1、2、3号机组基础上的改扩建工程,工程配套湿式烟气脱硫装置。该工程利用1、2、3 号机组退役拆除的场地改扩建2×33 万千瓦燃煤机组工程,考虑4、5 号机组在8、7、6 号机组逐台改脱硫后停运,合山火电厂装机总容量为96万千瓦,火电厂原有机组及改扩建工程的卸煤、储煤、输煤系统,供排水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等公共设施按以上因素考虑。

该工程总投资23.57 亿元,由主厂房、脱硫部分,烟囱,卸、储、运煤部分,化水部分,供排水部分,横山贮灰场及500千伏升压站等组成。工程安装主体设备DG1004/18.5-1-型锅炉、N330-17.75/540/540 型汽轮机、T225-460 型发电机、FP10-400000/500 型主变压器,采用DCS 控制系统。

合山火电厂改扩建1 号机组工程于2002 年12 月8 日正式开工,工程预计2005 年投产。

六、北海火电厂

1988 年8 月,中南电力设计院完成了北海火电厂一期工程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2 月通过了评审。后由于种种原因,该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断。2002 年7 月北海火电厂一期工程补充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审查,2002 年8 月,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海召开的北海火电厂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查会。

北海火电厂位于北部湾畔,规划总装机容量为4×30 万千瓦,总投资约为26 亿元。厂区生产用地为31.38 万平方米,灰场占地62 万平方米,年发电30亿千瓦时。北海火电厂一期工程安装2 台30 万千瓦的燃煤机组,2 台机组分别配套设置有锅炉、汽轮发电机等主机设备,配置有静电除尘器、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输煤系统、除灰渣系统等辅助系统,同时统一采用一体化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一点式集中控制方式。

锅炉设计为B&WB-1025/ 17.4-M 型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尾部双烟道、挡板调温、平衡通风、“W”形火焰燃烧方式、亚临界自然循环煤粉炉。锅炉为双拱炉膛,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为1025 吨/小时,主蒸汽压力(BMCR)17.4 兆帕,额定主蒸汽温度540℃,由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巴威公司技术制造。

汽轮机为N300-16.7/537/ 537-2 型亚临界、中间一次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凝汽式汽轮机,转速3000 转/分,额定高压缸进汽压力16.7 兆帕,进汽温度537℃,额定再热蒸汽温度537℃,冷凝器真空压力0.0065兆帕,由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制造。

发电机为QFSN-300-2 型,水氢氢冷却方式,视在功率为35.3 万千伏安,额定功率30万千瓦,定子额定电压20 千伏,定子额定电流10.19 千安,额定频率50 赫,定子绕组接线方式为犢犢式,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

主变压器为SFP-370000/220型三相强油风冷变压器,额定容量37 万千伏安,额定电压242±2×2.5%/20 千伏,由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锅炉燃烧用煤为山西晋城煤和越南鸿基煤,最大煤场存储容量11.5 万吨,最大燃油存储容量为3000 立方米,煤的燃烧程度约为91%。安装主要辅助设备有:

(1)2FAA3×45M-2×68- 145 型双通道四电场卧式静电除尘器,效率为99.80%。

(2)锅炉补给水处理,采用直流式100%离子交换处理方式。

(3)循环水系统:采用4台立式斜流泵,利用海水建立开式循环冷却系统,输出水温11~33℃。

(4)卸船机,配置2 台额定出力1250吨/小时,起重量34吨。

北海电厂一期工程计划于2003 年6 月开工建设,2005 年3 月投产发电。

(待续)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

20 世纪90 年代初,广西电网在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的22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将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和岩滩等大型水电站的电力接入广西电网并送往广东,开始转向500 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勘察设计。1993 年中南电力设计院于1989 年11 月设计的总长932.45 公里的500 千伏天生桥(二级)—广州输电线路投入运行,这是在广西境内建设的第一条500 千伏输电线路;1992 年9 月,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与中南电力设计院于1991 年10 月,开始共同设计的总长94.97 公里的500 千伏岩滩—平果输电线路建成;1999年,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于1996 年11 月首次独立承担设计的总长150.34 公里的500千伏来宾—玉林输电线路建成投产,标志着广西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能力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一时期,500 千伏岩滩—柳州(214.77 公里)、柳州—来宾(98.63 公里)、天生桥—平果(Ⅱ回316 公里)和天生桥—广东直流(959.48 公里)输电线路的设计也已完成。2001~2002 年,500 千伏天生桥—广州(Ⅲ回)、平果—南宁以及合山—溯河—来宾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亦相继完成。

变电站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也历经了由80 年代以设计110、220 千伏变电站为主,到90 年代开始设计500 千伏变电站的发展过程。1991 年12 月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与中南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完成初步设计的500 千伏柳州沙塘枢纽变电站,是广西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属岩滩水电站外送配套项目,1995 年投入运行;1996 年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第一次独立完成500千伏玉林梨山变电站初步设计,1998 年完成施工图设计,1999年开工建设;2002 年,完成了500 千伏合山市溯河变电站的初步设计。

一、输电线路设计

(一)220 千伏输电线路

1. 西津—北海输电线路

西津—北海输电线路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依据水利电力部[急件] (88)水电计字第52 号《关于广西北海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批复》、广西电力工业局桂电计字[1988]第24 号《关于一九八八年水电、电力勘测设计计划项目的通知》和广西电力工业局桂电基字(1988)第108号文《关于西津至北海220 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进行设计,初步设计于1988 年4 月开始进行,1989 年6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西津—北海输电线路起自西津火电厂升压站,终至北海平阳220 千伏变电站、全长133.805 公里。线路经过横县、灵山、合浦和北海4 县市。

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情况是:水田29.5 公里,平地16 公里,丘陵72.31 公里,一般山地17 公里;全线交通困难地段8公里,其他地段有等级公路和机耕路平行或接近,交通较便利。

全线共用杆塔354 基,其中混凝土杆261 基,拉线铁塔28 基,自立铁塔65 基。导线型号为LGJ 400,避雷线型号为GJ 50;绝缘子为LXP 7 型钢化玻璃绝缘子,悬垂串为单串13 片,耐张串为双串14 片。线路总投资1958.58 万元,造价13.89 万元/公里。

该工程1989 年7 月开始施工,1991 年建成并降压110 千伏运行,1992 年10 月升压220千伏运行。

2. 黎塘—玉林输电线路

黎塘—玉林输电线路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依据广西电力工业局桂电计字[1991]823 号文《关于下达1991年水电、电力基本建设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和桂电基字[1992]690 号文《关于黎塘至玉林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进行设计,

初步设计于1991 年9 月开始,1993 年1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黎塘—玉林线路起于黎塘安城220 千伏变电站,终至玉林长望220 千伏变电站,线路长度158.27 公里,沿线经过宾阳县、来宾县、贵港市和玉林市。

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情况是:水田31.65 公里,平地55.39 公 里,丘 陵55.39 公 里,山地15.83 公里。线路处于桂中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加之与黎湛铁路、黎玉公路平行走向,交通比较便利。

全线杆塔总数为413 基,其中水泥杆319 基,铁塔94 基。导线型号为LGJ 400/50,避雷线型号为GJ 50。悬垂绝缘子串为13 片LXP 7 型钢化玻璃绝缘子,耐张串为双串,每串14 片,LXP 7 型。线路总投资3381.57万元,造价21 万元/公里。

该工程1992 年11 月开始分段施工,1993 年11 月建成投产。

3. 平果—南宁(沙田)输电线路

平果—南宁输电线路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依据广西电力工业局桂电计字[1991]823 号文《关于下达1991年水电、电力基本建设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和桂电基字[1992]633 号文《关于平果至林村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进行设计,初步设计于1992 年1 月完成,1992 年10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平果—南宁输电线路起自平果500 千伏变电站,终至南宁沙田220 千伏变电站,全长86公里。线路经过平果、隆安、邕宁、武鸣、南宁四县一市。

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情况是:山地22%、丘陵45%、平地23%、水田10%。线路与等级公路接近,距离约0.4~1.5 公里,并有农场、林场及机耕路利用,交通情况良好。

全线杆塔共228 基,其中水泥杆170 基,铁塔58 基。导线采用LGJ 400/50 型,避雷线采用GJ 50 型;绝缘子型号为LXP 7,悬垂串为单串,每串13片,耐张串为双串,每串14 片。线路总投资1998.39 万元,造价22.45 万元/公里。该线路于1993 年8 月建成投产。

4. 南宁—钦州—北海输电线路

南宁—钦州—北海输电线路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依据广西区建委批准的初步设计和电力工业局下达的施工图任务书进行设计。线路初步设计于1977 年6 月开始进行,1978 年7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南宁—钦州—北海输电线路分为两段工程两个工期建设。即南宁—钦州段和钦州—北海段。220 千伏南宁—钦州线路段起自南宁电厂升压站,终至钦州牛头湾110 千伏变电站,途经南宁、邕宁、钦州一县二市,长度106.13 公里。线路建成时降压110 千伏运行。

线路沿途的地形情况是:平地42.52 公里,水田39.21 公里,山地24.3 公里;全线大部分地段与等级公路平行,交通较方便。

该段线路使用各种杆塔369基,其中混凝土杆314 基,铁塔27 基,拉线钢杆29 基;

导线型号为LGJ 240,避雷线型号为GJ 50;绝缘子采用LX 4.5 型,悬垂串为单串13 片,耐张串为双串14 片。线路总投资442.71 万元,造价4.22 万元/公里。1979 年6 月该线路建成后降压110 千伏运行。

1993 年12 月,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按照广西电力工业局桂电基字[1993]852 号文《钦州龙湾220 千伏变电所工程、南宁—钦州220 千伏线路升压工程和南宁沙田变电所扩建龙湾220 千伏出线间隔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复》精神,完成了220千伏南宁—钦州线路升压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升压后的线路起自220 千伏南宁沙田变电站,终至220 千伏钦州龙湾变电站,新增线路长度6.14 公里。

钦州—北海输电线路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线路依据广西电力工业局桂电计字[1993]135 号文《关于下达1993 年第一批发电、送变电工程勘测设计计划的通知》和桂电基字[1993]1090 号文《关于北海至钦州220 千伏送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请示》于1993 年8 月完成初步设计,1994 年1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钦州—北海输电线路段起自220 千伏钦州龙湾变电站,终至220 千伏北海平阳变电站,长度96.442 公里。线路经过钦州、合浦、北海1 县2 市。

线路沿线的地形情况是:丘陵占47%、一般山地占26%、平地占10%、水田占17%。沿线除交通困难地段约9 公里外,其他地段均有等级公路、林场公路可利用,交通较方便。

该段线路杆塔共293 基,其中水泥杆245基,耐张铁塔28基,直线铁塔20 基;导线型号LGJ 400/50,避雷线型号GJ 50;绝缘子型号为LXP 7,悬垂串为单串13 片,耐张串为双串14 片。线路总投资4227.05 万元,综合造价42.27 万元/公里。

该线路于1994 年3 月开始施工,1994 年12 月投产送电。

(二)500 千伏输电线路

1. 岩滩—平果输电线路

岩滩—平果输电线路工程依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能源[1991]931 号文《关于广西岩滩水电站500 千伏送变电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批复》、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能源电技[1991]353 号文和能源部能源电规[1991]719 号文《关于岩滩至平果500 千伏送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审批意见的通知》进行设计。线路初步设计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中南电力设计院于1989 年12月共同完成,1991 年10 月两院共同完成施工图设计。

岩滩—平果输电线路起自岩滩水电站升压站,终至平果变电站,线路长度95 公里,线路经过大化、平果两县。

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情况是:丘陵20.9 公里,一般山地32.3 公里,高山大岭41.8 公里。线路经过地段有等级公路、林区公路,交通比较方便。

根据岩平线经过多雷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等环境,专门设计试验了IB1 和IB2 两种杯形直线铁塔,经真形试验后使用,取得较好效果。

全线共用杆塔193 基,其中直线杆塔178 基,耐张塔15基;导线型号为4×LGJ300/40,避雷线型号为GJ-70;悬垂绝缘子串为28 片LXP-16 型绝缘子,耐张绝缘子串为2×28 片LXP-21 型绝缘子,跳线绝缘子串为32 片LXP-7 型绝缘子,避雷线悬垂串、耐张串均为2 片XDP5 C D 型绝缘子。

线路总投资为内资4195.32万元,外资65817.15 万日元;每公里综合投资为内资44.16 万元,外资692.81 万日元。

该线路于1992 年9 月建成,因平果500 千伏变电站未建成,先降压220 千伏投产运行,电能直送南宁,1993 年7 月升压500千伏运行。

(待续)

猜你喜欢

火电厂广西线路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几点研究
探讨火电厂热力设备的化学清洗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全球最大火电厂的清洁改造
广西尼的呀
火电厂循环水处理及系统优化探讨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在安装中的应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