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患者辅以化瘀消瘤汤联合米非司酮防治复发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研究
2020-01-13陈雯
陈雯
223800宿迁市中医院,江苏 宿迁
中青年女性是子宫肌瘤常见发病人群,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式,手术后患者辅助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1]。对此,本研究就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患者辅助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化瘀消瘤汤联合米非司酮防治复发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患者50例,奇偶法分为两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7~46岁,平均(35.29±5.16)岁;子宫肌瘤直径31~57 mm,平均(43.52±10.98)mm。参照组患者年龄26~45 岁,平均(35.25±5.19)岁;子宫肌瘤直径33~58 mm,平均(43.57±10.93)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参照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片治疗,月经第1 天口服,10 mg/次,1 次/d,治疗时间3 个月[2]。②试验组给予化瘀消瘤汤与米非司酮联合辅助治疗,米非司酮用法与参照组相同,化瘀消瘤汤方药组成:桃仁、丹参、制香附、当归、炒青皮、黄药子、生白芍、炒枳壳、赤芍、八月扎各10 g,柴胡6 g,甘草3 g[3]。上述诸药入水煎煮,1 剂/d,早晚温服,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雌二醇等血清性激素水平,记录患者术后复发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雌二醇等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雌二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复发1例(4.00% ),参照组复发8例(32.00%)。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0,P=0.338,P<0.05)。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本病通过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确切,但是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较高,因此对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予以研究十分必要[4]。本研究对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患者辅助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患者气滞血瘀所致胞宫郁积,进而发生肌瘤。临床中在患者手术后,给予患者化瘀消瘤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效果确切,方中桃仁与八月扎具有止痛、理气、活血作用;黄药子与白芍具有止痛、凉血效果;炒青皮与当归具有活血、疏肝功效;炒枳壳与赤芍能够理气、清热药效;柴胡与丹参具有解郁、补血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起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凉血的功效[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组别 n 促黄体生成素(IU/L) 促卵泡生成素(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25 31.94±6.09 24.17±5.02 22.48±6.97 18.14±4.71试验组 25 31.93±6.02 15.43±3.75 22.50±6.93 10.25±3.38 t 0.005 8 6.974 1 0.010 1 6.804 9 P 0.995 3 0.000 0 0.991 9 0.000 0组别 n 孕酮(nmol/L) 雌二醇(p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25 17.49±4.32 11.62±2.46 584.67±22.18 504.31±36.89试验组 25 17.44±4.42 3.31±0.71 584.25±22.37 261.74±24.52 t 0.040 4 16.227 8 0.066 6 27.380 8 P 0.967 9 0.000 0 0.947 1 0.000 0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予以化瘀消瘤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并降低患者术后肌瘤复发率。因此,化瘀消瘤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模式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