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时期浙江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建议

2020-01-13汪洁朱有为汪玉磊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耕地污染利用

汪洁,朱有为,汪玉磊

(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00)

土地是农作物生长的载体和母体,只有土地干净,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1]。由于人类对土壤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加之工业污染、大气沉降以及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打破了农田土壤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土壤养分失衡、有益微生物缺乏,土壤板结、酸化,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超出了土壤承载能力,造成其产能下降[2]。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是改善耕地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2020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年、交账年,浙江省明确要求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这不仅是国家“土十条”对浙江省政府重要考核任务,也是今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纳入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2020年实施计划。然而2020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疫情蔓延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已逐步形成常态化疫情防控态势,对宏观经济运行已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疫情面前要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在疫情时期,在稳步复工复产过程中,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进展顺利、走在前列。

1 经验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统筹部署

浙江省有关部门严格遵从当地政府的防疫要求,严格执行临时防疫规章制度,切实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聚集性会议,必开会议改为钉钉或腾讯视频会议。日常工作,由省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规范和协调,并分解部署到市级,层层落实,分步到位。明确各地责任部门和联络员,建立了上下快速沟通渠道。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等目标考核责任制。紧紧围绕“土十条”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全面推进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各项工作,建立常态工作月报、5—6月春种时期周报制度,对标对表挂图作战,按时交账。建立起与相关省级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省级制定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意见,19个县(市、区)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总结形成一套以低积累品种替代、土壤改良、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相结合的安全利用技术路径,指导各市、县(市、区)分别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或规划。

1.2 及时调整方式,确保顺利进展

浙江省在复工复产初期,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省级部门实行分批复工制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重要岗位人员复岗,以保证正常工作运转。复工上班人员戴口罩、勤洗手。省级领导小组抓紧时间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资料通过保密渠道下发到各市,并研究出台《浙江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方案》、《浙江省中轻度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技术指南》、《浙江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全省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步骤、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同时,及时调整培训部署方式,由省级对各技术支撑单位和市级做一级培训,并在全省工作会议上再部署、再强调、再落实,各市、县(市、区)通过市级或同步视频参与的方式开展二级培训,确保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地将技术落到实处。把整个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活动内容,帮助地方解决难题。此外,地方农技人员和技术支撑单位专家去野外进行耕地质量类别边界核实踏勘或种植制度现状调查时,尽量减少同行人数,且减少接触公共交通,保持适当间距。进行播种、施肥、撒钝化剂等田间作业尽量不雇人、少雇人,详细了解雇用人员的身体状况,每日亮码测温,做好雇用人员的溯源和排查工作。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1.3 依托科研支撑,严格保密管理

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由政府部门引导,汇聚浙江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优秀技术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引入第三方科研技术支撑机制,发挥科研人员的专业性和积极性,重点难点突击,各个击破。同时,在疫情时期,严格控制科研单位来往办公交流人数,采取预约上报制度,适时邀请技术支撑专家前来交流。鉴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保密性原则,严格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保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签署保密协议。各项数据资料、图件资料及所有涉密资料由专人、专盘、专房、专柜保管,不联网、不传播、不发表调查结果的言论。有需要数据材料当面交接的,签署交接单,明确交接清单、数据内容、交接单位、交接时间地点及交接人等信息。特殊时期,各地有关单位有事来杭错开时间,不作逗留,专车来回。此外,项目参与人员都签订保密协议,成果图由专单位、专设备打印。

2 存在问题

2.1 任务繁重,人员不足

今年是国家对省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之年,年初国家下达任务,年底就要实现考核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各地农技人员无法保证人员随时准时复工,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会影响工作进展,给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增加了难度。

2.2 认识不足,合力不强

各级各部门仍存在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相关行政和事业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尤其是基层相关部门人员变动相对较大,政府部门领导不够重视,严重影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进展。

2.3 任务不均,进展不一

各地工作任务不平衡,属地范围有大小,有些地方已基本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有序推进,但也有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

3 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底考察浙江时提出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再次强调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便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引,深刻领会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扛起“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以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为抓手,对标对表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任务,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3.1 强化组织

要进一步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由相关行政处室牵头,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组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专班,形成合力,强化联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也要确保领导明确、人员到位、责任落实。

3.2 压实责任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总书记先后在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生态环境大会、政治局集体学习等会议上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的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已列入国家、省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对于土壤污染防治、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等工作应层层分解任务,圧实责任,任务到人,措施到田。在特殊时期导致责任人员变动时,能及时有效交接工作,避免因人员调动而影响工作进展。

3.3 注重指导

视疫情发展情况,利用网络通讯交流与指导的方式,不定时组织“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活动,实地指导帮扶任务偏重的地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以水稻污染种植区为重点,按照技术指南要求,结合农田土壤污染防治试点经验,因地制宜,根据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针对性地提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方案,落实实施面积和相应的配套物资,做到措施到田。综合采取低积累品种替代、酸化矫治、土壤调理、肥水调控、叶面阻控等技术措施。当前早稻正在陆续插种,后续要加强肥水管理、采取叶面阻控等措施,在保障早稻扩种的同时,要确保早稻质量安全。在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种植前,完成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相关物资采购及安全利用组织实施工作,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施用,提高治理效果。

3.4 加强检查

在水稻插种的关键时期,掌握各地工作进展,及时排查问题。建议政府部门适时组织省级相关单位联合对各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并随时调度通报,发预警函,提醒进度,把好节点,抓好落实。

3.5 强化管控

对严格管控类耕地,要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对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的要按相关规定报自然资源等部门及时调整。鼓励连片土地流转,出台补偿政策,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由食用性作物调整为花卉、苗木、棉花等非食用性作物,或实行休耕、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监督检查,切实防范违规种植利用。同时要加强粮食安全舆情研判,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事件。

3.6 深化治理

对受污染耕地产生的秸秆,采用秸秆移除和燃料化、原料化、无害化处置。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协作攻关,构建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和体制机制。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深入肥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畜禽粪污、沼液等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推动商品有机肥提质改造,把好有机肥原料准入和质量抽检关;开展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防范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污染风险。

猜你喜欢

耕地污染利用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