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0-01-13孙雪婷凌水仙李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收运资源化站点

孙雪婷,凌水仙,李李

(嘉善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嘉善 314100)

近年来,浙江嘉善县围绕“最大限度减少农村垃圾总量,实现垃圾循环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目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条件,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累计投入资金5 785万元,建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13个,处理能力60.3 t,实际日处理33.9 t,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农村社区)覆盖率100%,农村家庭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1 基本情况

嘉善县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进行处置,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即每户农户发放“两只桶”,即易腐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每个自然村落设有四分类收集亭(点)设置易腐垃圾(可堆肥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桶。农户按要求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入到相应垃圾桶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行属地管理,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目前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收运100%,易腐垃圾从农户到中转站到资源化处理站;可回收物从农户到四分类收集亭(点)到可回收物分选中心;有害垃圾从农户到四分类收集亭(点)到有害垃圾处理厂;其他垃圾从农户到压缩站到垃圾焚烧厂。目前收运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收运全包:首先由第三方保洁公司统一到农户收集,再由该公司将易腐垃圾运输到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处理,并将其他垃圾运输到镇中转站压缩,最后经压缩运至垃圾焚烧厂;可回收物由农户投入四分类收集亭(点)的可回收物桶,由可回收物运输车辆运至可回收物分选中心进行处理;有害垃圾由农户投入四分类收集亭(点)内的有害垃圾桶,由有害垃圾运输车运至有害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第二种是由村收运:先由村统一收集,再由村将四类垃圾分别统一运输到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处理,中转站压缩,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处理,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理,其中保洁公司分由镇统一外包和由村出面外包两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收运力量配备上,以大云镇为例,全镇有6个村(社区)4 522户家庭,共配有收运人员24名,收运车辆27辆,平均每名收运人员负责收运188户家庭的垃圾。使用改装后的车辆可以收运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由两类垃圾的车辆进行收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定期收集运输。

2 主要做法

2.1 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于2014年开展试点,姚庄镇银水庙村、北鹤村被列入垃圾分类试点村。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姚庄镇建成300 m2以上的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一座,制定了“一分类、二收集、三记录、四处理、五督查、六奖励”的工作办法,形成了“户消化初分、保洁员再分转运、处理站点分类员再分”的三级分类的垃圾处理规范模式。截至目前,全县118个村(农村社区)均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前实现了行政村(农村社区)覆盖率100%。全县应垃圾分类的农村家庭77 813户,实际分类的有77 813户,覆盖率100%。9个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已于2018年12月通过县级验收,正式进入运维阶段。

2.2 集约节约,统筹推进垃圾分类资源站点建设

在综合考虑土地、环保和后续运维等因素的基础上,为避免村村设点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财政补助政策引导,鼓励各镇(街道)利用存量建筑实行多村联建,集约节约开展可堆肥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站建设。截至目前,除试点项目外,全县共新建资源化处理站12个,新增设备18台,日处理能力60 t,均实现了由镇(街道)利用存量建筑统筹建设。其中,姚庄镇因地制宜、科学部署、合理规划,总投资711万元,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10 t、覆盖全镇17个村的集资源化处理、青少年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花园式垃圾分类处理中心,逐步形成“定户分类、定点投放、定人收集、定站汇集、定车运输、定质分拣、定机处理、定标处理,覆盖全域化、治理生态化、运作常态化、管理科学化”的“八定四化”长效处理机制,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姚庄模式”已在《人民日报》作报道[2]。

2.3 积极宣传培训,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提升

为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2期40多人次,对镇(街道)相关人员培训12期1 500多人次,通过县对镇、镇对村、村对农户三级培训模式,建立覆盖全县的镇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员队伍,及时向广大农户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例如,天凝镇洪溪村聘用6名专职劝导员,每天早中晚进户开展指导;姚庄镇组建5个指导小组轮流进村进行培训,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文艺下乡等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印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手册》16万份发放到各镇各村各户,镇村通过制作宣传标牌、悬挂宣传条幅以及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动员会等大力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宣传,让每个家庭、每名农户知晓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4 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高标准分类

嘉善县因地制宜探索出智能监管、筹码积分、户比互评、党员“双联”、九星级文明户评创等5个模式,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治理。例如,惠民街道张汇社区创新实施垃圾分类“一社区两模式”工作方法,通过引进“金实乐”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实现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专人专车收运,在一个星期内垃圾分类准确率从40%提高到90%。目前已实施13个村,占比11.7%。西塘镇沈道村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奖励制度,对分类准确的农户每日奖励1枚,对每月累计奖励25枚以上的农户,再给予奖励5枚,每个筹码按0.5元计算,每个月初可用筹码到小区内的所有超市兑换相应的商品。目前已实施19个村,占比17.1%。

2.5 督查考核,常态化推进分类处理水平不断提升

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组织人员每月对各镇(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运行情况督查,督查情况纳入当月度重点工作排名战考核,督促各镇(街道)指导做好入户宣传、源头分类。不定期组织各镇(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交叉检查,互看互学、互比互评,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提升。例如,县农业农村局对各镇(街道)1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并随机抽查28个村(社区)的各20户农户源头分类情况。

3 存在的问题

3.1 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亟待强化

垃圾分类处理既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又是村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一场革命。虽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渐在普及[1],但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垃圾混装习惯仍没有改变,难以形成分类投放习惯。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淡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强。

3.2 垃圾源头分类准确率偏低

垃圾分类知识的渗透度还不够高,虽然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培训、文艺演出、主题宣传、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但是对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引导仍然不够到位,面对面指导比较少,源头分类效果不理想,垃圾分类准确率偏低。2019年,全县抽查农户源头分类准确率平均为35.7%;其中,4—12月抽查农户源头分类准确率分别为45%、29%、43%、37%、34%、29%、34%、38%、32%。2020年4月,全县抽查农户源头分类准确率平均为49.8%。

3.3 垃圾分类收运存在不规范现象

垃圾源头分类“分归分”,收运工作“收归收”,存在收运混装混运现象。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涉及有第三方保洁公司、村保洁员等多支作业队伍,有专业收运车辆、三轮车等多种密闭、非密闭式收运设备,不同种类垃圾仍存在混合收运,即未按要求配置分类收集车辆,导致同一辆车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造成垃圾混装混运,使后端分类处理无法顺畅运行。

3.4 垃圾处理站点运行绩效较差

截至2020年4月,全县农村日均处理量为33.8 t(处理能力60.3 t),运行绩效56%。2019年日均处理量为24.65 t(处理能力60.3 t),运行绩效41%。相比2020年日均处理量虽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县60.3 t日处理能力来说,日处理量仍偏少。根据县农业农村局督查,4月份,魏塘街道梁桥村、魏塘街道网埭港村、罗星街道、惠民街道、西塘镇、姚庄镇、干窑镇、天凝镇洪南村、天凝镇凝南村、大云镇等10个资源化处理站点运行正常;陶庄镇、天凝镇麟溪村等2个资源化处理站点运行绩效一般,均未达到50%。

4 意见与建议

4.1 注重营造宣传氛围,提高垃圾分类积极性

垃圾分类推广和普及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坚持宣传和引导。一是要精心设计和运用标志标识。规范设计和制作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牌,投放标准示意图、垃圾处理流程图等,改变目前文字表达多样、图标不一的情况,造成村民概念混乱,无所适从。要强化宣传垃圾的标志、标识,在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投放点等印制标识或垃圾投放知识、垃圾处理流程等,在村部或者人流聚集处设置电子屏,以视频滚动方式循环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二是要持续加强社会化宣传。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组建宣讲团、定点宣传、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等各种手段,将垃圾分类标准、要求、奖励政策等宣传到每家每户,人人皆知。可以参考日本的做法,在中小学教程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等课程内容,倡导“小手拉大手”,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形成每个家庭成员都具有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2 强化针对性督查指导,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

推行垃圾分类是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变革,必须要做好“户”和“个人”工作。如印刷清晰的垃圾分类表,发放到每一户家庭,让村民可以根据垃圾分类表精准地将各种垃圾投放到垃圾桶中,而不是盲目乱分类。探索智能管理。例如,西塘镇华联村、鸦鹊村目前开始采用“智慧分类”系统推进垃圾分类,一户一桶一卡,一人一车,实施追溯每户分类情况及收运人员收运情况。只要在办公室打开“智慧分类”管理系统,就可以直接查看收运人员收运情况,点击查看每户人家当日的收运质量、数量,发现分类不正确,进行扣分处理。

4.3 实行精细化监督管理,提高垃圾收运处理效率

落实垃圾分类收运环节上的分工[2],明确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标准,建立和完善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对分类垃圾规范、及时转运至各处理站点进行处理,以确保垃圾全程分类收运和处理。规范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和工具,统一车辆涂装要求、标识,推广专业、封闭、高效的运输方式,逐步替购小、散、差的运输车辆。同时加强对资源化处理站点运行督查,督促各镇(街道)做好站点设备运维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及时到位。

猜你喜欢

收运资源化站点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