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2020-01-13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为多年附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浙江、广西、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的高海拔丛林和岩石上。石仙桃属植物是一类药用历史悠久的中草药,药用部位以假鳞茎或全草入药。其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燥湿止痒、消瘀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头痛、咳嗽、吐血、梦遗、痢疾、白带、疳积等症。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已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黄酮类、菲类、酚类、萜类、甾类、多糖、脂肪族及矿物质等。不同的化学成分表现不同的药理活性,具体药效包括麻醉、镇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疲劳、耐缺氧等[1-2]。石仙桃属植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材,在治疗疾病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药用价值。笔者对石仙桃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述,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石仙桃属植物资源和挖掘新型药物提供借鉴。
1 化学成分
据相关文献报道,从石仙桃属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种类丰富,约有72种化合物,其中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萜类、酚类、脂肪族以及菲类等[3-4]。石仙桃属植物不同的部位所含的化合物分布不同,沈宗根等[5]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细叶石仙桃叶、根、球状茎、根状茎提取物红外光谱,发现不同部位的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在波形和光谱吸收强度均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特定部位所含化合物含量不一致以及存在其他化合物的干扰所致。此外,不同的提取工艺获得的石仙桃粗提物也表现出不同的药理活性[6]。
1.1 黄酮类成分 石仙桃属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常用的萃取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和乙醇。李培源等通过乙酸乙酯萃取细叶石竹桃,测定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为 39.6 mg/g,但通过石油醚萃取获得的黄酮总量仅为10.6 mg/g[2,7]。细叶石仙桃黄酮类单体种类多样,可能是因为各单体间极性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溶剂提取效果不一致。陈小兵等[3]将细叶石仙桃的药材粉末经过反复提取、浓缩后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然后分别用水、10%、40%和80%乙醇溶液洗脱进行层析分离、薄层色谱法鉴定、合并相似流份,再反复经硅胶柱色谱、结晶分离、反复重结晶最终得到3个黄酮化合物:7-羟基-3-(4′-羟苯基)异黄酮、槲皮素、7-羟基-3-(4′-甲氧基苯基)色原酮。
1.2 多糖成分 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石仙桃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理活性层面,对于其理化特性的研究较少。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在石仙桃多糖的理化特性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发现,石仙桃多糖其单糖组成包括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各单糖摩尔比为13.33∶24.13∶5.59∶3.10。单糖间连接方式包括1→6连接、1→2连接和1→3连接,而其中又以1→2连接为主。石仙桃多糖侧链基团无羧基结构,4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平均分子量为45200 D,特性黏度为1.55 mL/g[8-9]。
石仙桃多糖提取的最常用方法为水浸提法。杨海花等[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石仙桃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石仙桃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盐析法除蛋白、乙醇反复沉淀的方法纯化获得多糖总含量为3.352%的石仙桃水提液。田超等通过辅助一定物理条件可有效增加石仙桃多糖水浸提效果,如加热浸提或超声浸提,所获水浸提液多糖总糖浓度最高可达14.01%[9]。
1.3 萜类成分 国内外研究报道,从石仙桃属植物全草已分离鉴定的萜类化合物有15个,其中大部分为三萜化合物,而单帖类化合物尚未见相关报道。我国科研人员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获得3个三萜类化合物:环氯酮(Cyclophlidone)、环胆碱醇(Cyclopholidonol)、25-亚甲基对羟基-反式-肉桂酸酯(25-methylenecy-clortanyl p-hydroxy-trans-cinnamate)[10]。Zhi MB等[11]从云南石仙桃分离获得三萜化合物石仙桃碱A(Pholidotine A)和石仙桃碱B(Pholidotine B),Li B[12]从细叶石仙桃分离获得三萜化合物24-methylenepollinastanone、24-methylenecycloartan-3-one。其他已鉴定三萜化合物包括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oartanol)[4]、何帕烯(Hop-22(29)-ene)[12]、环己醇(Cycloeucalenol)[13]、环新醇(Cycloneolitsol)[14]、石仙桃碱Pholidotin、24-methylidenecycloartan-3-yl(E)-p-hydroxycinnamate[15];从细叶石仙桃分离获得的二萜化合物Clerodane、Labdane[12]。在已分离获得的萜类化合物中,有7种来源于细叶石仙桃(包括2种二萜类),将近总量的一半,可见在石仙桃属植物中,细叶石仙桃的萜类化合物种类是比较丰富的。
1.4 9,10-二氢菲类化合物成分 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在石仙桃属植物可挥发化学成分中占比是3.78%[16],虽然含量不高但该类成分是石仙桃属植物的特有成分[17-19],因此其可作为鉴别石仙桃属植物种属关系的潜在理化指标。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侧链常带有多个酚羟基,赋予其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开发抗氧化剂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目前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鉴定的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单体有27个。从细叶石仙桃分离获得化合物:麻黄碱(Ephemeranthoquinone)、红门兰醇(Orchinol)[20];从节茎石仙桃分离获得黄舌兰(Flavidin)、异黄酮(Isofavidinin)、异氧氟烷(Iso-oxoflavidinin)[21];云南石仙桃含菲类化合物最丰富,共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甘菊苷(Lusianthridin)、Eulophiol、1,4-菲醌(Densiflorol B)[22]、Coelonin[23]、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4,7-tyi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Phoyunnanins A、Phoyunanins B、Phoyunnanins C、Imbricatin、4,4′,7,7′-tetrahydroxy-2,2-dimethoxy-9,9′,10,10′-tetrahydro-1,1′-biphenanthrene[17]、Phoyunnanins D、Phoyunnanins E[15]、石仙桃菲(Pholidotol)[23];从石仙桃分离鉴定11种化合物:Eulophiol、Coelonin、甘菊苷(Lusianthridin)、赫尔西酚(Hircinol)、大麻二氢菲(Cannabidihydrophenanthrene)、Erianthridin、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4,7-tyi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Phoyunnanin D、4-甲氧基菲-2,7-二醇(Flavanthrin )、Blestrianin A[18]、4,5-dihydroxy-2-methoxy-9,10-dilydrophenan。
2 药理活性
2.1 麻醉作用 舒文海[25]通过3种动物做局麻实验,发现石仙桃水提液具有一定的局麻作用。细叶石仙桃的水提液能阻断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作用与普鲁卡因类似;细叶石仙桃水提液同样对兔角膜表面也有麻醉作用,作用与地卡因类似;通过豚鼠皮内注射100%细叶石仙桃的水提液,测试皮丘的痛反应,记录痛反应的阳性率表明石仙桃水提液具有浸润麻醉的作用。
2.2 镇痛作用 刘建新等[26]通过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电刺激致痛法实验发现石仙桃提取液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表明其具有镇痛作用。刘洪旭等[27]对细叶石仙桃药理活性部位进行研究发现,石仙桃水提物能明显提高热板引起的小鼠痛阈值,减少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
2.3 抗疲劳、耐缺氧作用 周红林等[28]通过评价小鼠常压耐缺氧、亚硝酸钠引起的缺氧、特异性心肌缺氧、对抗脑缺血缺氧和耐力5个方面的生理特性,分析石仙桃提取物在抗疲劳和耐缺氧方面的生理活性发现,注射石仙桃提取物后小鼠耐缺氧环境、存活时间延长、延长在缺血缺氧环境下的喘息时间。表明石仙桃提取物在抗疲劳和耐缺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2.4 抗肿瘤 曲戈霞等[29]利用稻瘟酶筛选体系和肿瘤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跟踪分离,并采用人肝癌细胞HpeG2 对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王光辉等[30]运用石仙桃50g、30g量配合GP方案治疗中,结果表明在化疗基础上运用云南石仙桃辅助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证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比单纯的化疗效果好。
2.5 抗癌作用 通过采用噻唑兰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技术和蛋白质电泳技术分别测定云南石仙桃氯仿层活性部位对HepG2细胞生长增值的影响以及对其细胞周期及相应的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云南石仙桃氯仿层活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周期有一定阻断作用。表明云南石仙桃氯仿提取物有一定抗癌作用[30],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小结与展望
细叶石仙桃的用药历史悠久,其植物中所含的菲类、萜类、多糖类成分多具有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对细叶石仙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等方面,石仙桃属植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石仙桃属植物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