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技术手册管理体系研究与建立
2020-01-13王欢欢万国强王海涛
王欢欢,万国强,王海涛,龚 艳,包 丽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检修运用技术开发部,山东 青岛 266111)
0 引 言
动车组技术手册不仅是保障动车组高效运营、持久运营和安全运营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实现高速列车核心硬软件自主化、国际化,迅速提升我国动车组设计制造运用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2.9万km,全路动车组保有量达到2 700余列,运营机构对售后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迫使主机厂必须完善其运用维护技术服务,使产品价值链向服务领域延伸。
目前国内高端制造业“重研制,轻运行”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后续的持续运行客户使用要求考虑不足,同时制度化管理缺失,未规划产品客户服务的全寿命规范化操作流程,缺失完善的管理体系用来规范产品客户服务业务,特别是技术手册业务服务,因此需建立完善的技术手册管理体系来规范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过程,确保过程可控,有据可循,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1 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集团”)定义的四个功能界面和三级技术说明,动车组技术手册分为运行维护手册和技术说明两大类,其中运维手册包括司机、机械师、检修人员和客运人员工作中使用到的技术手册,技术说明包括车辆概述、系统说明书和部件说明书。
手册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工作要求必须满足编制、发布、交付到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更改及有效性控制要求,通过对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过程的了解,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管控规范不完善
各手册编写人员按照传统工作模式完成技术手册编写工作,并未形成管理文件,将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固化下来,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无法保证技术手册的编写过程可追溯性,技术手册问题闭环管理不到位。
1.2 S1000D标准应用规范缺失
铁路集团正依据S1000D标准,以CR300型轨道车辆为试点,开展交互式电子手册的平台建设工作,但是对于应用S1000D标准建立数据模块需求清单、数据编码应用、数据模块管理、信息码应用和信息控制编码应用等缺乏S1000D标准应用指导规范。
1.3 技术手册编写缺乏规范的技术指导文件
现有手册编制规范仅定义手册内容编写要求,并未结合S1000D标准定义手册应用,结合各手册的内容要求以及S1000D标准要求,应制定各手册编制指南,定义各手册使用的数据模块类型、信息码和数据模块编码(DMC)等要求,以指导手册编写人员在理解S1000D标准的要求下开展手册编写和数据模块需求清单创建工作。
2 技术手册管理体系建立
技术手册全寿命过程包含源数据管理、编制管理、修订管理、分发管理、发布管理和验证管理,对于每一个业务过程都编制相应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支撑业务的开展,以保证检修手册业务开展全面有序。
2.1 技术手册管理体系
技术手册管理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把细致纷繁的各项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工作整合至一个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体系的关键人员以及体系的具体任务,管理文件是体系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具体规定部门/人员的分工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并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各体系高效、有序、规范运行。
2.2 技术手册管理体系建设要求
技术手册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和职责、体系的关键人员以及体系的具体任务,并通过对技术手册体系的合理运转来衡量其相应技术手册的综合管理工作。
(1)组织机构和职责
技术手册体系就是要把细致纷繁的各项工作统一到一个管理体系之下,运用体系的理念和制度的管理策略解决各项任务背后的关联关系,明确各项工作在全寿命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联和协作关系。
(2)关键人员
为建立有效的技术手册体系,主机厂应当配备必要的关键人员队伍,技术出版物编制工作需要有相应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队伍承担。
(3)技术手册体系的具体任务
为保证技术手册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主机厂应当在车辆交付前尽可能完成相关技术手册内容、程序的验证,并建立正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有效控制后续的持续修订和分发。
技术手册体系不仅能支持客户服务对技术手册的相关要求,也是主机厂客户服务质量体验提升的一个关键,如何确保最终的技术手册符合用户的要求,建立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是过程可控的关键。
2.3 技术手册管理体系建设思路
目前,主机厂针对轨道车辆的技术手册进行电子化、信息化处理,在技术手册体系建设工作中应重点从组织机构和职责、关键人员和体系任务三个方面入手。
(1)组织机构和职责:在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各业务角色的分工和职责,对项目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确定正确合适的任务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效的分工协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关键人员:应结合技术手册业务需求,根据业务进行关键人员的选拔。第一:各手册应确定相应的主编主管人员,负责各手册全寿命周期管理;第二:应建立专业的手册编写团队,例如:负责编写操作类手册的团队中应有具备司机/机械师操作相关的从业经历、工作背景和熟悉车辆在线运行工作的人员,以保证操作手册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因此,司机操作类人员是司机操作手册编制团队中的关键人员。
(3)体系任务:要保证技术手册体系中技术手册相关流程的顺畅运行,就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研究和分析技术手册相关的各项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将管理方式制度化,并通过管理文件加以固化,建立管理文件才是保证技术手册体系工作的长效机制。
2.4 技术手册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结合技术手册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和思路,编制技术手册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顶层方案文件:体系规划方案、技术方案和编制方案等;第二类为管理文件:源数据管理程序、编写管理程序、修订管理程序、验证管理程序、发布管理程序和分发管理程序;第三类为技术文件:各手册编制指南和公共信息库编制指南等。
(1)顶层规划类方案:定义技术手册编制顶层要求,包括编写标准、语言、手册清单、各环节管理要求、手册编写分工界面等;
(2)管理文件:结合手册业务过程,定义各环节人员职责分工、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明确手册编写人员分工、任务和过程记录单;
(3)技术文件:包括手册编制指南和S1000D标准应用指南,其中手册编制指南应结合S1000D标准,定义各手册目的、内容要求、所用的数据模块、数据模块的划分规则和编码规则等;S1000D标准应用指南应结合铁路集团发布的编码规范和IETM系统要求,定义数据模块编码规则、信息码规则、系统划分编码规则和出版物模块编码规则等。
通过搭建完整的技术手册管理体系以支撑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确保技术手册编写工作规范化,编制过程可追溯,手册问题可闭环管控,最终提高用户对手册的满意度。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车辆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方面不断成熟,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外用户正从产品采购向“产品采购+维保服务”进行需求转型,其中技术手册是轨道车辆维保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轨道车辆正常运营的重要技术保障。而目前国内轨道车辆在研制阶段缺乏对技术手册文件体系的统一规划,因此有必要借鉴民航运行支持体系管控的理念,从技术手册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进行考虑,建立完整的技术手册管理体系文件支持技术手册编写工作,确保最终交付到客户的手册可以很好的支持轨道车辆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