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小火车线网规划研究

2021-01-06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旅游观光彭州市线网

刘 洋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1 规划背景

彭州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中北部,成都市区北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素有天府金盆之美誉,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彭州市现有五大主体特色旅游资源为“地质奇观、中法风情、牡丹文化、湔江河谷、天然蔬菜”,同时拥有四大国家级旅游资源品牌:“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彭州市规划依托龙门山、湔江、牡丹、都市农业等特色资源打造旅游精品,通过旅游交通和信息网络系统,融入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2 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视角以宏观性、战略性为主,具有适度超前的特点,根据彭州市旅游规划,综合考虑各旅游景点的发展及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成以输送旅游客流为主、兼顾小镇之间旅客交流的特色旅游小火车路网。充分发挥交通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通达性方面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产品组织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引进和开发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方式,实现“知行合一”,将旅游交通过程也转化为特色体验过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型需求。

3 小火车的功能定位

旅游观光小火车将成为彭州市旅游发展的骨干线路,由南向北,串联彭州市所有的旅游景点和大部分城镇。网络化运营带来的快速便捷,可以保证旅游活动需求。体现彭州文化风情的车辆外观设计与高端、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可以使该线路成为彭州市的特色旅游品牌。

总体功能定位:旅游观光小火车将成为彭州市城市旅游交通、市域交通系统骨干。

交通功能:旅游观光小火车是彭州市骨干旅游交通、市域交通系统,承担旅游客流为主、兼顾城镇之间旅客交流,提升彭州市旅游交通、市域交通服务水平。

引导功能:旅游观光小火车是彭州市城市发展中优化交通方式结构,引导城市用地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集约化、组团式、轴带城市空间的形成。

形象功能:旅游观光小火车是彭州市旅游交通的开端,承担特色旅游、提升城市形象的功能。

发展旅游观光小火车是适应彭州市旅游交通及城市交通需求、城市发展引导功能、体现旅游城市特色与提升城市形象的绝佳选择。

4 适应性分析

4.1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适应性

彭州市规划产业布局结构为“一轴三组团六集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濛阳镇为副中心,形成“L”型产业轴和“十字型”城市功能轴三轴联动,功能复合的带状城镇群。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引导城市发展等方面。彭州市2030年人口约为目前的1.3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方式的建设能够为产业和城市生活功能进驻做好环境铺垫,增强各城镇组团间联系,建立梯次分明的城镇体系。从支撑城市总体规划方面,三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均能适应。

4.2 与城市旅游规划的适应性

彭州旅游资源丰富但布局分散,彭州市通过旅游资源和现有产业布局整合,将全市按不同主题打造为龙门山地生态旅游组团、湔江河谷养生度假组团、白鹿浪漫风情游乐组团等10个组团,实施组团旅游功能差异化发展,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互融发展,将全市旅游发展格局落脚到十个组团。旅游小火车更能适应城市旅游规划需要,串联众多旅游景点,促进组团式旅游发展格局形成。预计彭州市2025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次达1 363万人次,2030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次达2 002万人次。从满足需求来看,旅游小火车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而有轨电车及单轨系统运能偏大。

4.3 与线网功能定位的适应性

小火车主要服务旅游客流,兼顾主要城镇间的公共交通功能。彭州旅游市场特点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长迅速;旅游季节性较为明显,游客主要集中在春季花卉观赏(3、4月份),夏季避暑(6、7月份),以及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冬季游客较少;市场客源半径较小,彭州游客主要来自成都、重庆市场,以及绵阳、德阳、乐山等周边市场,旅游吸引半径较小。从线网功能定位看,观光小火车适应性高。

4.4 与地形条件的适应性

彭州市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五山、一水、四分坝”的自然格局。景区分布多为山地或丘陵,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既有道路资源紧缺,有轨电车占用道路资源,单轨以高架线为主,线路技术标准高,而采用低标准的观光小火车更能与山形地势配合,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

4.5 与经济水平适应性

与单轨和有轨电车相比,小火车经济性有明显优势.单轨以高架线路为主,经过景区地段由于景观需要甚至会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车站建筑结构也相对复杂,而且线路标准较有轨电车、观光小火车高,因此造价较地面线高,投资规模较大。相比有轨电车,小火车经济性有明显优势。因此,小火车更适合彭州市的经济水平。

不同轨道交通制式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交通制式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表

综合上述分析,旅游小火车系统对彭州市旅游观光项目适应性好,本次研究轨道交通制式推荐为旅游小火车系统。

5 线网规划布局

结合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综合考虑各旅游景点的发展及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成以输送旅游客流为主、兼顾小镇之间旅客交流的特色旅游小火车线网,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方式,将旅游交通过程也转化为特色体验过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型需求,符合彭州城市的特点和规划发展的方向。

5.1 方案Ⅰ

彭州市旅游观光小火车线网规划衔接所有景点及部分城镇的旅游线路,形成“T型骨架+辐射线”的网络格局,将彭州市五级自然资源和四级自然资源串联在一起,并兼顾了其他大小景点,同时衔接彭州市区、濛阳镇、丽春镇、通济镇、丹景山镇等多个城镇。线网总规模约209 km。

5.2 方案Ⅱ

衔接优质景区及所有小镇的旅游线路。形成“四横三纵”的网络格局。将彭州市五级自然资源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四级自然资源宝山旅游度假区、 白鹿中法小镇、 湔江河谷、丹景山、葛仙山绿野仙庄、蔬菜博览会串联在一起,同时衔接彭州市19个城镇。线网总规模约231 km。

5.3 方案Ⅲ

衔接所有景点及所有小镇的旅游线路,形成“一纵七支”鱼刺线网格局。将彭州市五级自然资源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四级自然资源宝山旅游度假区、白鹿中法小镇、湔江河谷、丹景山、葛仙山绿野仙庄、蔬菜博览会串联在一起,同时衔接彭州市19个城镇。线网总规模约245 km。

5.4 推荐方案说明

综合考虑彭州市各旅游景点的发展及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满足旅游客流输送的基础上,兼顾城镇交通,完成三个线网方案,各方案对比分析详见表2。

表2 各方案对比分析表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从彭州市城市发展及旅游规划方面分析,均符合线网规划,方案Ⅰ衔接彭州市大部分景点和城镇,满足旅游观光小火车网络化运营,承担主要旅游客流的同时兼顾城镇间乘客往来、规模合适,本次研究予以推荐。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彭州市旅游观光小火车线网布局有利于构筑彭州市骨干旅游线路,串联彭州市所有旅游景点;网络化运营可以保证旅游活动需求;体现彭州特色的车辆外观设计与高端、国际化的服务标准成为彭州市的又一特色旅游品牌。彭州市旅游观光小火车既能将充分发挥交通功能,承担主要客流走廊功能,衔接主要客流集散点;又将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引导城市用地发展,促进集约化、组团式、轴带城市空间的形成;还可以充分发挥形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彭州市旅游观光小火车线网方案由“T型骨架+辐射线”9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09 km。通过对线网布局的分析,线网方案基本覆盖主要客流集散点,串联主要旅游景点,满足旅游的出行需求,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

猜你喜欢

旅游观光彭州市线网
公益广告:减少外出,居家防疫,旅游观光不任性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如何写旅游记事:我的拉萨之旅
观光采摘园开发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珠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的规划和研究
城郊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探讨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
地铁广州南站七号线开通时客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