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大咯血的先兆观察及急救护理
2020-01-13刘伟
刘 伟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肺结核指的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传染性病症,多由人型结核分歧杆菌感染所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肺结核已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统计,全球每年都有600万以上的人感染结核,而肺结核患者常伴有大咯血病症,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本文以锦州市传染病医院内科近年来收治的85例肺结核大咯血病患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严密观察和急救护理,收到满意疗效,现将自己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内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5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全部患者均获知情权。患者男52例,女3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8岁;包括初治肺结核咯血病患27例,复治肺结核咯血患者58例;咳血史包括既往小量咯血病史患者38例,有大咯血病史者24例,无咳血史23例;发性肺结核84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
2 咯血的观察和急救护理
2.1 咯血的诱发因数:本组咯血的病患均存在不同诱因,其中运动或活动后发生剧烈咳嗽导致咳血者21例,肺结核病灶范围较大合并感染者47例,轻度咳嗽者7例,重体力劳动后咯血者4例,轻体力劳动后咯血者3例,情绪紧张后咯血2例,吵架后咯血者1例,。
2.2 先兆征象:临床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在大咯血前往往出现一些典型的共同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有咽喉部发痒,口干,口渴,口感甜或咸,全身发麻,胸闷、胸痛,胸部感觉有响声,自己可以闻到血腥味,出血部位发热,继而出现大咯血[1];其次有情绪的改变: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其中以胸部不适和咽部发痒表现者多见。
2.3 先兆观察及护理:结合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肺结核咯血患者约有57%~60%均会出现不同的咯血先兆[2],其中胸闷发热病例多于先兆症状发作后23~40 min内出现大咯血;口感甜或咸病患多于征象发作后4~9 min内咯血;约有70~80%的患者在先兆症状发作后1 h内发生大咯血,极少数病例在先兆症状出现后12 h后才发生大咯血[3]。大咯血大多发作于夜间或是清晨阶段,其中下午6点至晚上9点。结合咯血发生规律,可科学制定急救方案,结合患者发生咯血先兆时间,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做好各项交接工作。针对发生咳血先兆病例,需令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去除枕头,促使患者头部向一侧偏靠,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2.4 咯血症状观察及临储行护理:在患者发生咯血时,协助患者立即调整为患侧卧位,帮助患者顺利咯血,确保呼吸道保持通畅,叮嘱患者切勿屏息,保证患者完全吐出血液或血块,防止窒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及以上静脉通路,以保证药物和液体顺利进入。遵医嘱立即给予垂体后叶素及抗纤溶、抗肝素类止血药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准确估计并记录咯血量。24小时内咯血大于500 mL或一次咯血量>300 mL称为大咯血[4]。大咯血使血容量减少,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风险加大,因此针对咯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心理高度恐惧、紧张病例,必须准确记录患者咯血量,掌握患者各项生理及心理变化情况,及时给予患者氧气支持、输血干预、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5]。在抢救期间同时必须重视气管插管、吸痰等辅助工作,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5 窒息征象的观察及护理:患者咯血窒息是因为大量血液或血块阻塞于呼吸道,患者窒息前均会存在早期先兆,当大咯血病例在咯血期间突然发生胸闷、咯血不畅、气促或出血骤停情况,随即近战位烦躁不安、情绪紧张、口唇发绀,甚至伴有尿失禁、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即表示为咯血窒息[7]。立即取头低脚高45角并叩击背部,协助排除呼吸道积血。给予高流量氧气(4~6升/分)吸入。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随时做好气管插管和切开的准备。
2.6 心理护理:做好咯血患者的思想工作,大咯血多突然发生,面对突然的咯血,患者异常恐惧,护士应守护在床旁,使患者有安全感,嘱患者不要紧张恐惧,鼓励患者将呼吸道的积血咳出,解释屏气的危害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咯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进行心理疏导,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配合抢救。通过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6]。
2.7 口腔护理:针对咯血后患者,可采用经0.9%生理盐水浸润的棉球帮助患者清洁牙齿、舌面及口腔内分布的血渍,确保血腥味完全清除,减少咯血对患者口腔组织产生的刺激。
2.8 饮食指导:针对大咯血病例需叮嘱患者禁止食用咖啡、浓茶、酒类等刺激性饮品。待完全控制住咯血病况后,为患者合理搭配膳食,指导患者进食流质、半流质食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饮食切忌过热,待患者咯血3 d后可适当过渡至普食,患者宜食用易消化、高营养、高热量饮食。叮嘱患者大便切忌用力,在大便干燥时可给予其盐水灌肠、服用开赛露,避免腹压身高导致窒息、咯血发生。
2.9 健康宣教:对于处于咯血期的肺结核患者需令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切勿随意搬动,预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床上排便、排尿方法;调节室内温湿度,温度23~27 ℃,湿度40%~60%,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安静整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肺结核发作原因、传播方法、进展过程、治疗方法等内容,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临床配合度。
3 结果
85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预后抢救无效病死者占比1.18%(1/85),抢救成功者占比98.82%(84/85),并发窒息者占比2.35%(2/85),失血性休克3.53%(3/85)。医护人员在临床治护工作中通过观察患者病情,结合患者体征、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等多项检查结果,可及时发现诱发患者大咯血的先兆,并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咳血原因。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临床治疗、咯血后饮食指导、口腔护理等干预措施,成功抢救共计84例病患,其中包括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3例,合并窒息患者2例,其中仅有1例抢救无效后死亡,抢救成功率显著。
4 讨论
结核病属于全球主要流行性传染病类型之一,当前中国已成为肺结核发病率第二大国,平均每年死于肺结核的人数达到了130000人[8]。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结果可知,目前国内结核病疫情仍处于较高感染率状态,具有传播姓高、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的显著特点。而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发作急骤,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则会引发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9]。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在大咯血前均会伴有先兆表现,为了提高临床治护效果,医护人员必须全面、细致地观察患者各项生理及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咯血先兆,充分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待咯血停止后给予其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增进患者对治疗方法及疾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提升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