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0-01-13杨玉赫冷德生张荣兴车志远于钦明
杨玉赫,冷德生,张荣兴,车志远,白 宇,于钦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1],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疲乏、反应迟缓、情绪低落、食欲减退、话语减少和体质量减轻等,严重者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还会产生妄想、幻觉或做出不切实际的行为。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迅速增加,个人压力也越来越大,致使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已经影响了全球1/5的人群,其中大学生的患病比例高达3.9%,而且伴随着学业就业等诸多压力,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数量还在逐年递增[3]。抑郁症的有效防治已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通过对经络的锻炼和脏腑的按摩,能有效改善大学生抑郁及并发症状,对大学生体质起到积极作用[4]。
1 中医辨证施治
1.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没有抑郁症病名,该病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多因忧、思、悲、怒等情志不舒或劳累过度、郁怒不畅、思虑不解、所欲不遂等因素引起的肝失调达、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而情绪低落所致[5]。《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血者,神气也”,说明人的精、气、血为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供给充足,神志活动才能正常。《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可见,情志疾病病机在于气机失常、气血逆乱或不足进而造成脏腑气机紊乱[6]。清代医家何梦瑶在其著作《医碥》中记载:“百病皆生于郁,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也说明肝失疏泄条达会导致气机失和,又因肝气乘脾、肝损及肾、肾气亏虚则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7],进而形成肝脾心肾亏虚的不同病变,病久则易由实转虚,伴有血瘀、痰凝或化火,伤害脏腑,诱发或加速神气郁结,故而引起情志抑郁。
1.2 辨证论治
根据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中医将郁病分为肝郁气结型、肝郁化火型、气滞血瘀型和心脾两虚型。肝郁气结型:此证为抑郁症最常见也是程度最轻的症状,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感善太息,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痛无定处,纳呆少寐,脘闷嗳气,苔薄白或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安神[8];肝郁化火型:此证为郁而化火,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头痛,胸胁胀痛,口苦而干或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气滞血瘀型: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瘀血停积所致,表现为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失眠头痛,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局部有发热或麻痛感,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解郁安神[9];心脾两虚型:此证为抑郁症中程度最重的症状,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久之则心阳或心阴不足,心失所养,脾气虚则倦怠乏力,情绪以悲忧为主,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舌苔白腻,脉细弱,治宜疏肝健脾、行气安神[10]。
2 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
2.1 太极拳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
太极拳是以太极和阴阳辨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中医经络学和五行变化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技击对抗,更注重对“精气神”的培养和修炼,对大学生抑郁症有很好的调治作用[11]。王晓坤等[12]采取太极拳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疗法,针对内向、敏感自卑的患者采用太极推手使其增强自尊意识,树立相对独立和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针对生性要强、过于追求完美的患者采用太极拳理中松、静、圆、缓、柔的动作使其放松身心,调整自我不良认知。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均能摆脱困惑,走出自我疑病的误区甚至症状彻底消失,愈后效果极其明显。胡精超[13]将60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分为动作调心组、动作组和对照组,动作组采取云手、野马分鬃、搂膝拗步3个经典的太极拳招式治疗,动作与调心组在练习的基础上意想心中的抑郁随着动作一扫而去,空白组不做任何训练。经4周12次的练习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受试者进行抑郁情绪测试。结果显示,2组均能改善受试者的抑郁症状,但动作调心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说明太极拳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且动作调心操作能增强太极拳的治疗效果。李小芳[14]将具有抑郁倾向的58名大学生平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对照组1每周进行3次、每次60 min的太极拳练习,对照组2不做任何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1的基础上每周加学1次太极拳拳理。太极拳练习2组学生经12周的连续治疗后,SDS得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说明太极拳拳理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太极拳配合拳理练习比单纯的练习在治疗和改善抑郁症情绪上效果更好。赵乐卿[15]将符合抑郁症标准的60名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练习吴氏四十五式太极拳和太极定步推手,对照组则同步练习篮球,在治疗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加强训练强度。结果表明,经18周的太极拳练习后,实验组学生的抑郁水平得分下降了60.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9%。研究认为,练习太极拳的大学生可对于自身的行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相应后果增加清晰认识,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有效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改变了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抑郁状态。黄勃[16]选取64位具有抑郁倾向的女大学生,均分为体育锻炼对照组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实验组,通过对比患者练习前后的SDS得分,发现太极拳练习对于改善女大学生抑郁症有显著效果,且效果优于其他体育锻炼项目。许琳洁等[17]将轻度抑郁的108例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太极组和对照组,太极组学生每周2次练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治疗组在太极组的基础上选取耳部穴位贴敷并按压,每周贴敷2次,按压3~5次。经6周的治疗后,太极组SDS得分降低7.34分,而治疗组降低12.82分,说明太极拳的练习可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也提示太极拳作为辅助配合其他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好。
2.2 五禽戏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
五禽戏是由华佗创建的中医养生功法。关涛等[18]对5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0周、每周2次、每次90 min的五禽戏锻炼。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治疗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敏感程度和抑郁倾向上都有非常显著的改善,说明五禽戏具有较好的调节身心和抗抑郁的作用,值得在高校进行推广。程香等[19]将30名轻度抑郁大学生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名,干预组进行每天1次每周3次的五禽戏训练,持续12周,非干预组不训练。结果显示,五禽戏锻炼降低轻度抑郁症患者SDS得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前额叶和海马代谢指标NAA/Cr(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ho/Cr(胆碱复合物/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等密切相关。王冬梅[20]选取轻度抑郁大学生患者60例进行不同频率的五禽戏锻炼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经五禽戏练习后,气息得以调养并增强了自信,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其中锻炼五禽戏的时间在4~9周、每周锻炼频率1~2次、每次锻炼时间1~2 h的运动量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最为明显。邱添莹[21]对比研究了五禽戏和步行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发现五禽戏改善患者抑郁症及精神病理学等症状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步行治疗,同时五禽戏能有效地改善由抑郁导致的睡眠障碍,显著降低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2.3 八段锦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
八段锦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古老导引术,该功法动作舒展优美,简单易学,能有效改善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并加强血液循环,对肝脾肠胃等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进而舒展情志以改善抑郁症状。刘洪福等[22]将100名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每周5次、每次1.5 h的八段锦练习干预治疗,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显示,50名受试者在干预治疗后紧张、愤怒、抑郁、慌乱和总分量表的得分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抑郁分量表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说明练习八段锦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并改善抑郁倾向。苏裕盛[23]为证实八段锦治疗抑郁的作用,将符合抑郁标准的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1人,试验组每次集中练习八段锦60 min、每周练习5次、连续练习12周,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经练习治疗后,心理压力降低,睡眠质量增高,抑郁倾向明显减轻,说明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减缓大学生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2.4 易筋经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
易筋经为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之一,它通过“伸筋”“拔骨”等方法将中医和气功结合,使锻炼者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调达,进而情志舒畅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目的。沈鹤军等[24]通过对26名习练易筋经的大学生进行研究,每周5~6次、每次运动45 min、连续2个月的习练后,观察BFS、SDS、SAS得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结果显示,易筋经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双向调控大学生的正负性心理指标,同时还具有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作用。刘杨俊[25]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为标准,对72名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进行练习治疗。受试者经2周的学习后按照音乐的引导节奏进行练习,每次练习60 min,每周4次、共练习8周。训练前后的SDS得分显示,练习易筋经能有效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抑郁倾向。王薇[26]选取120例失眠症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练习易筋经90 min,每周不少于5次治疗,对照组采取针灸疗法,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DS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说明运用“易筋经”练习的方法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治疗是切实可行的,其改善抑郁情绪及睡眠症状的疗效与针灸治疗效果相近。
2.5 六字诀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
六字诀又称吐纳法,是由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所创,该功法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达到防治疾病、调理身心的目的。何军等[27]选取大学生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疏导组和对照组,其中疏导组采用以六字诀为基础的中医情志疏导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心理指导治疗。通过为期30 d的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疏导组95.00%,远高于对照组78.33%,说明六字诀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确有疗效。任翔[28]通过从中医学和心理学角度探讨六字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了六字诀与脏腑关系,得出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症状施以不同的练习能够达到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结论。认为六字诀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养生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六字诀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确有其效。
3 讨论
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29]。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对轻度抑郁症状的改善可等同药物治疗,这将大大减少药物治疗对身体带来的副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刻意》中便有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行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我国自古就有通过锻炼的方式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也提到通过导引术来强身健体。
中医养生功法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以意、气、形、神逐渐融为一体为至高境界,集武术、导引、呼吸吐纳于一体,收养生养性之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太极拳的刚柔并济、五禽戏的神形统一、八段锦的身心舒展、易筋经的伸筋拔骨、六字诀的呼吸引导,不仅充分舒展了大学生的身体经络,调节气血滋养脏腑器官,同时还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精气神,增强了大学生对自身和未来的自信,通过对情志加以调节来改善抑郁症状,更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太多研究证实中医养生功法治疗抑郁症的延续作用,但相信通过对功法锻炼强度和时长的进一步探究,将会为越来越多沉浸在抑郁症痛苦中的莘莘学子带来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