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肺阳虚-痰瘀互结”探索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
2020-01-13李建保李蓝轩
陈 迪,李建保,王 霞,徐 婧,李蓝轩
(1. 新津县中医医院,四川 新津 611430;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3.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哮喘以发作性喘息、呼气时间延长,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临床特点,是儿童时期的常见肺系疾患,可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伴其终身。中医学将哮喘归属于“哮证”范畴,传统认为“夙痰伏肺”是哮喘的基本病机,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近代医家提出瘀血内伏是哮喘的又一重要病理因素。痰湿瘀血皆为阴邪,必源于脏腑阳气亏虚,所谓“阳化气,阴成形”是也。中医认为肺属金受火制、喜润而恶燥,历来避“肺阳”不谈,以至于对疾病的病机认识有所欠缺。哮喘虽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但根据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病位应归于肺。小儿肺脏尤娇,肺阳易损,肺阳亏虚既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又可使痰瘀内伏、胶结难解致哮喘迁延难愈。
1 肺阳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无形的非常细微的物质,在宇宙中运动不息,并认为气可分阴阳[1]。精所化生之气与吸进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的人身之气也分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称为“人气。”根据“气分阴阳”的理论,肺气可分为肺阴气与肺阳气。肺阳气主温煦、宣发、卫外、气化,肺阴气主凉润、沉降、守内[2]。
2 肺阳的生理功能
2.1 主气司呼吸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曰:“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3]”指出肺主呼吸的生理功能,且体内外不间断的气体交换有赖于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但肺阳是其物质基础及动力源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强调阳气的主导和动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具有推动作用的肺阳在司呼吸[4]。
《素问·五脏生成篇》言:“诸气者,皆属于肺”,指出肺主气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依赖肺阳。肺阳主气,一者主宗气的生成,二者调节全身气机。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水谷精微之气结合生成宗气。宗气上出于喉,促进肺的呼吸;贯通心脉,运行气血滋养周身;下行丹田以资先天之气。肺阳作为原动力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吸入清气保证宗气化生有源。在肺阳的宣发鼓动下,呼吸规律,肺发挥其“雾露之溉”的功能,使卫气宣达于表,浊气排出体外,人身之气得以与自然之气交替沟通,保证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
2.2 主行水,温煦卫外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阳宣发肺气使津液随气运行濡润体表,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推动全身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化气行水;再者温化水液,通调三焦水道,故此水液代谢的正常完成,与肺阳推动、温煦、升宣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灵枢·痈疽》云:“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指出在肺阳的资助下,卫气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达于体表,发挥温养皮毛、司腠理开阖、防御外邪的功能。
3 基于“肺阳虚-痰瘀互结”释儿童哮喘病机
3.1 少阳之体,肺阳亏虚
徐荣谦总结了小儿“体禀少阳”学说,认为于小儿自身而言,阳气较阴气相对充盛,处于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平衡;但与成人相比,依然是一阳、稚阳、弱阳,阴阳皆稚嫩和不足,对邪气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如成人,指出儿童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生机旺盛、脏腑清灵、修复力强的生理病理特点[5]。
小儿体禀少阳易受六淫侵袭,临床发现寒邪害人最多,肺者不耐寒也。《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到:“五脏所恶……肺恶寒。”小儿肺脏尤娇,突遇寒风骤冷,寒邪直折,肺阳亏耗。如清·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就有:“肺易感受寒邪,既病于主气之肺阳,阳气益不得施化,而水中之阳化更微,致湿淫滋患。[6]”其次,小儿饮食不知节制,若因饮冷伤胃,饮食寒气自内从肺脉上入于肺, 亦致肺阳受损。《素问·咳论篇》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再次,肾为先天之本,肺阳根于肾阳;脾为后天之本,肺阳的不断充盈也必须依赖于脾阳的充盛,所谓“土生金”也。若小儿先天不足,肾阳不充,后天失于调摄,脾阳不振,又易致肺阳亏虚。由此可见,小儿时期容易形成“肺阳不足”的病理状态。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哮喘的病位在于肺脾肾三脏,但根据其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特征,认为哮喘的病位应落脚于肺。《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宣明五气篇》又有:“五气为病,肺为咳”,谓咳嗽之症虽与他脏有关,但终究归属肺系统,哮喘亦然。薛生白提出:“幼年哮喘,是寒暄失时,食味不调,致饮邪聚络……盖饮为阴邪,乘天气下降,地中之阳未生,人身藏阳未旺,所伏饮邪,与外凉相召而窃发矣”[7],指出阳气不足是儿童哮喘的发病之本,痰饮伏藏是发病之标,而外寒侵袭、饮食失调是造成痰饮伏藏的主要病因,这其实暗藏儿童哮喘“寒邪伤肺-肺阳亏虚-痰饮内生”的病理演变过程,故而认为“肺阳虚”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病机。温慧萍等[8]对实验大鼠进行他巴唑冰水溶液灌胃、冰水混合物游泳以及烟熏等复合造模的方法建立肺阳虚大鼠模型,然后再进一步观测模型组大鼠体征。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喘鸣、呼吸急促、畏寒少动、精神萎靡、毛发无光泽、饮水量下降等一系列阳虚症状,与“肺阳虚”的症状相符合。
3.2 肺阳亏虚,痰瘀互结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机体有序的气机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有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气化”的过程又与阴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气化是由阴阳相互矛盾和运动而产生的[9],阳气主升为生长之道,有主导气机升降出入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肺阳亏虚首当其冲的是气机失调,气不化津则痰饮暗生。《黄帝内经素问集·汤液醪醴论篇》云:“肺主气而外合皮毛,气化则水津四布, 而下输膀胱。气耗于外, 不能布化水液, 是以津液于郛郭。”意谓肺阳耗损亏虚,不能宣发卫气以敷布体表、温泽皮毛,司腠理开阖功能失调,汗液排泄障碍,则水液停聚体内而痰饮内生。再者,肺正常呼吸及调节气机的功能还依赖于宗气的推动作用,故而肺通调水道促进体内津液的布散、运行也离不开宗气。正如孙一奎《赤水玄珠》所说[10]:“宗气……由肺运于一身,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肺阳亏虚,宗气化生无源,津液布散,推动运行无权,痰饮自成。加之肺阳主温煦,若肺阳亏虚无以温化水液,促使痰饮内停,伏藏于肺,便成哮喘夙根。明·秦景明总结哮喘的病因病机,即“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遇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而诱发”[11],阐明“痰饮内伏”是本病的夙根,情志、饮食、外感等均因引动体内留伏之夙痰而使哮喘发作。
肺阳亏虚,气机失调,气不行血则瘀血暗伏。明·方广《丹溪心法附余·咳嗽》言:“肺主气,运行血液,周流一身,金也。[12]”若肺阳亏虚,主气功能失司,气不得推动调控血液运行至全身,血行滞涩成瘀。《灵枢·刺节真邪》曰:“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肺阳不足,宗气生成及运行受到影响,血行郁滞则瘀血内生。另外《素问·调经论篇》中又提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肺阳亏虚,失于温煦、推动,气血运行缓慢,寒凝气滞血瘀也。瘀血内伏,壅塞气道,是哮喘的又一夙根。如《血证论》云: “盖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是以壅为咳不得升降而喘。[13]”痰由水聚而成,瘀由血滞而生,同属阴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巢元方明确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除,故成痰也。[14]”随病理产物蓄积进一步加重气机失衡,不单使痰瘀进行性堆积、胶结,更加重肺阳损伤,终致病理产物停滞于“最虚之处”,所谓“痰瘀伏肺”是也,如此恶性循环哮喘缠绵难愈。
4 结语
综上所述,肺阳虚是儿童哮喘的重要病机,随着疾病的发展,肺阳主气司呼吸,化气行水、温煦卫外功能失调,病理产物逐渐生成终致痰瘀胶结,形成“肺阳亏虚-气血津液失常-痰瘀伏肺”的动态病机变化过程,三者互为因果,贯穿于儿童哮喘始终,是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肺阳虚”的始动环节加以防护、调治,截断其痰瘀形成的途径可有效控制、延缓哮喘的发生发展,甚至治愈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