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思考
2020-01-13张楠河北省衡水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文│张楠(河北省衡水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畜禽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甚至出售病死动物产品的现象。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本身携带了大量病原菌,并成为传染源,这不仅会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工作现状
目前,一些地方都建立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相关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监管打击力度,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随意丢弃病死动物;有些基层养殖场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的无害化处理设备、技术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日常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需求等。
二、存在的问题
1.主体意识薄弱。一方面基层小养殖户缺乏责任意识,不了解病死动物的危害性,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政策法规宣传不及时不深入,养殖场户无法明确作为无害化处理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甚至出现了买卖病死动物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动物疫病发生传播的概率,也给公共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2.处理能力有限。一些地方现有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有限,无法覆盖区域内所有动物种类及区域内日常的病死动物处理需求。有些地区专业人员数量少,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任务繁重,缺乏外出交流提升的机会,不仅影响区域内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规范性,导致病死动物被处理得不彻底,还影响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控效果。
3.处理标准的扰乱。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从病死动物的采集运输、处理方法、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处理病死动物的过程中,各地的执行标准不一,尚未对不同动物进行不同处理方法的评估,也未从不同的处理成本、处理效果以及对未来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合作出一套评判标准。因此,缺乏对不同规模、不同动物种类的养殖场户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针对性指导,影响了实际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4.处理机制欠缺。目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从整体运行机制上来说还有欠缺。一是目前只针对病死的生猪进行补贴,尚未覆盖其他种类的动物,病死动物收集困难。二是缺乏激励制度,很多养殖场户不愿意主动报告甚至出现随意买卖病死动物的现象。三是监管责任体系有待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监管人员身兼数职,职责划分不清,也未和水利、环保等部门建立联控联打和预警机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倒逼机制。
三、解决的措施
1.加强宣传,强化意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广大养殖场户宣传政策法规及技术知识,使其认识到危害性和重要性,形成思想上的重视,引导其自觉参与,减少随意丢弃的现象。同时,要根据工作实际定期举办知识下乡、大型技能培训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签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告知法律责任,明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第一责任人的地位,提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群防群控局面。
2.推动建设,完善设施。要注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做好统筹规划,扶植督促相关的企业建立和完善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实现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满足日常的处理需求。同时,注重人才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技术队伍,养殖场户要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要求,保障无害化处理的安全有效。
3.明确标准,因地制宜。按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不同动物的种类,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从处理成果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划分明确的统一的病死动物无害化技术处理标准。在实践工作中,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给出处理技术标准,从而对病死动物无害化进行规范有效指导。
4.健全机制,长效管理。一是利用保险联动机制,拓宽覆盖范围,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养殖户和企业运行给予补助,提高企业和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养殖场户积极参与,欢迎其举报乱违法行为,奖励查实举报者,实现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在实际工作种明确责任体系,责任到人、专人负专责,建立和其他部门的联防联控联打机制,建立跨区域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形成有效、长效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