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制改革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影响
2020-01-13王会生甘肃省礼县畜牧兽医站
文│王会生(甘肃省礼县畜牧兽医站)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感染家猪和野猪的一种以高热、出血性变化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生了160起非洲猪瘟疫情,各地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疫情的排查、鉴别到确诊,甚至到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处置措施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作为养猪业不发达的农区,畜牧兽医机构的组成存在缺陷,政府体制改革对于基层畜牧兽医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一些地方基层兽医机构都进行了撤销合并,将行政权力上交至农业农村局,将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归入同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本文就甘肃省礼县基层兽医机构改革上的变化,探讨一下兽医体制改革与动物疫病防控的关系,希望能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的彻底清除提供体制上的借鉴作用。
一、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难点
1.养殖基数大。畜牧业在礼县农业中占比较大,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而养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52%以上。在商品畜出栏上,正常年份礼县牛出栏2.3万头,羊出栏5.8万只,鸡出栏41万只,而猪出栏达13万头。而且养猪较养牛羊的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猪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加大了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可能。
2.饲养的单位很广很分散。按照最新的统计数据,2019年9月礼县生猪散养户户数31510户,生猪存栏33783头,规模养殖场253个,生猪存栏63471头,养殖占比分别为99.2%和0.79%,存栏量则分别占比34.74%和63.95%,可以看出散养户虽然占比较大,但存栏量和出栏量都很低。
由于散养户过多,容易出现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且与人类接接触频繁等问题,大多数散养户都是属于农户养猪,人与猪杂居,甚至于有猪在街道游走的现象。因此,散户养殖在饲养管理、圈舍消毒、排泄物处理、病死猪处理比较随意,存在着很多生物安全隐患;在圈舍建设和日常消毒上,圈舍随意性大,个别散养户消毒投资不到位甚至不消毒;在饲料上,有些散养户为节省成本,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在对猪的排泄物和病死猪的处理上,一般的散养户处理方法十分随意,往往会造成疫病的传播。由于散养户众多,分布分散偏僻,监督检查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
3.基层防控力量薄弱。从非洲猪瘟的排查、检测、处置等环节中发现,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大量的兽医技术专业人员,但实际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没有形成鼓励基层兽医人员从事基层技术工作的氛围。同时,技术培训不足,尤其是面对非洲猪瘟这样的新型疾病,技术培训力度明显不足,加之乡镇机构正在改革,兽医站面临撤销合并,人员也面临着分流,基层兽医从业人员岗位缺乏,对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有着明显的影响。由于养殖场主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系统的养殖技术,缺少专业的防控经验,使得养殖场户的防疫主体责任得不到落实。
二、防控的主要措施
结合基层兽医体制存在的问题,在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中除了要执行国家的各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之外,建议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饲养管理,净化饲养环境。在饲养环节如何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在非洲猪瘟病毒防控中,一是禁止饲喂餐厨剩余物,对猪饲料进行谨慎选择,尽量不选择带有猪产品的饲料添加成分,不使用霉变饲料,因为霉变饲料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易导致病毒感染。
二是对猪场的防护系统进行评估,尤其是对昆虫类的蜱虫(钝圆蜱、苍蝇、蚊子等)进行安全防护,加大驱虫频率,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加强对猪场水源和饲料的检测,定期对水源进行消毒,并对其安全状况作出评估,对所有饲料进行环氧乙烷等方式的消毒,避免“病从口入”。
四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对猪场的车辆进出、饲养管理人员进出建立严格的门禁制度,保持对猪场粪便的定时无害化处理,避免产生病毒的传播新途径。
五是建设猪场标准化养殖,合理分配养殖密度,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到位的养殖场,减少污染大、人猪环境不分、生物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散养户,用标准化的规模场代替家庭化的散养猪场。
2.增大公路检疫力度,严防病毒流入。我国畜产品流通主要方式是活畜流通,人们喜欢吃热鲜肉,这也是2018年非洲猪瘟肆虐的主要原因,而从我国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来看,运输检疫不严格造成的疫情发生不容小觑。许多检疫人员失职渎职事件层出不穷,有开空白票者,也有隔山开票者,都是造成疫情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运输检疫时加大执法力度十分重要,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
一是加强对兽医卫生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运输车辆进行备案,要对运输的畜禽进行跟踪式服务,做到“凡运必监”,严禁从未解除封锁的省份运进未经检疫的生猪及其产品,本省未解除封锁的地区也严禁运出活畜及其产品。二是加强对公路等检查站值情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做到对来去车辆的严格消毒,避免让未进行严格消毒的人员和车辆及猪肉产品进入或进出,让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厘清市场监管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责,明晰相互的责任,做到无缝对接,避免出现漏洞。四是加大内部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加强纠察力度,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对于造成疫情流行者,严格进行行政处罚甚至司法处理。
3.加强屠宰场驻场官方兽医的管理,增加技术培训。屠宰场是生猪流通的开始,也是非洲猪瘟在活猪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活猪以及屠宰下脚料的主要产生的区域,极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对于农牧部门来说,一是要做好驻场官方兽医的选派,选派有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官方兽医进行驻场,在猪场非洲猪瘟检测中做到切实负责。
二是做好产地检疫,严把生猪进场关,对于来历不明或者来自疫区的生猪要严禁进场,对于在屠宰期间有病或者发病的猪要进行严格检疫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报。
三是要加强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严格按照屠宰流程进行标准化操作,对于在屠宰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员工疫病防控意识,如发现有疑似病变,要立刻上报。
四是加强屠宰企业的管理,对于不达标的屠宰企业要进行关停整顿,对于私屠乱宰以及达不到屠宰条件和防疫条件的屠宰企业要及时关停。
4.加强疫情报告,确保扑杀标准补偿到位。动物疫情的控制关键在于疫情的及时报告,从此次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来看,相当多的疫情蔓延都与疫情的瞒报和延迟报告有关,尤其是基层兽医从业人员为了局部的利益,让疫情控制失去最佳时机。要树立“发现疫情就是工作,扑灭疫情就是成绩”的观念,对于瞒报疫情和阻碍他人上报疫情的要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对基层疫情报告人员的培训,树立疫情报告法制观念,加大对疫情报告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处罚力度。
在发生疫情后,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划定扑杀范围,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确定捕杀标准,避免养殖场主因为捕杀标准过低瞒报甚至隐瞒疫情的现象,发挥养殖场主的防疫主体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兽医防疫人员要发挥主要作用,确保发病畜禽无一漏网,按照规定进行扑杀等相关工作。在进行扑杀过程中,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对于疑似疫情的畜禽做好各种疫病的采样,并及时进行送样,确保第一时间确诊疫病。同时做好病死畜禽的收集、深埋等工作,并要做好明显的警示标识。
5.加强基层的防控能力建设。如何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防控能力十分重要,除了对基层人员加强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形势、防治技术方面的培训之外,最重要的是对养殖场主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养殖场主在疫病防治方面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养殖场主在疫病刚开始发作时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基层兽医协会或者类似组织,弥补基层动物疫病防治的漏洞。
三、结语
目前开展的体制改革对于基层兽医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随着行政执法权力的上交,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合并进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虽然畜牧兽医站已不存在,但是畜牧兽医人员的主业得到了加强,尤其是得到了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县市级畜牧兽医推广单位来说,撤销兽医卫生监督所,将其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将其技术职能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合并,有利于技术力量整合,也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