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举隅
2020-01-13黄旭波狄挺松
文 妍 朱 云 刘 浩 黄旭波 狄挺松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甲乳外科,江苏 溧阳 213300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又称为慢性乳腺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和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特点为容易复发,病程较长,且久之易形成乳腺损毁性改变,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2]。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感染及自身免疫相关[3]。由于病因不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局部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临床效果不尽人意[4]。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病名为“粉刺性乳痈病”,中医中药等对此病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多予温阳化痰、清化痰湿、解毒和营等[5]。笔者认为,其根本病机在于“郁滞”,其症状有“寒象”及“热象”,不过是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本文将从“肝气郁结”的病因病机出发,指出治疗当以“疏通”为主,主方为越鞠方。与各位同仁分享经验心得。
1 病因病机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多为中青年已婚女性。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乳头而行。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胸中。乳房位于肝、脾经循行位置,其发病与两经关系密切。肝气不舒,脾气不运;“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行滞涩而血瘀,故乳房局部表现为肿块、疼痛、创面出血夹有血块,全身表现为月经不调、失眠易梦、舌质紫暗、脉涩不畅。气滞则津液不能四布濡养脏腑而成痰、局部表现为乳房漫肿、脓肿形成、乳房皮肤湿疹样改变、“干酪样”分泌物等,全身症状表现为易乏力、汗出、胃脘痞阻、纳差、大便秘结、苔腻、脉滑等。病机归纳为肝气郁结,气滞痰凝,痰凝血瘀,郁久化火,腐肉成脓。非哺乳期乳腺炎虽分四期,但临床上四期界限不明。多肿块、脓腔、窦道并存,并且郁滞症状贯穿始终。在治疗时当辨其侧重,但此病总体病机可归一“气”字。《外科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故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中应当抓住其主要病机-郁滞。气机通畅则瘀血得散,痰凝得化,乳房肿块随之消失,腐肉脓毒无源。主方为越鞠方,随其患者个体辨证,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或温阳,或清热,或透脓。
2 越鞠丸功用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越”为“发越”之意,“鞠”为“弯曲、抑郁”之意,越鞠丸可发越鞠郁之气,解人体之六郁——气、血、火、食、湿、痰。乳房位于肝、脾两经,肝脾两经正是气机之枢纽,故乳腺病与人体气机的运行失调密切相关。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局部病变因乳络不通,气机阻滞,痰瘀互结,故表现为乳房肿块,郁久化火,肉腐成脓,皮肤破溃而成脓腔窦道;全身常表现为烦躁郁怒,胃脘痞阻,纳谷不香,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苔腻,脉弦,是因肝郁气滞,脾气不运,郁火内生,血无气则停而为瘀,痰无气则凝而不化。整体病变引起局部病变,局部病变加重整体病变。故从整体辨证到局部辨证,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而阳虚痰凝、痰湿郁结等辨证皆是因气滞导致的后续病理过程。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症状虽表现不同,或为寒证,或为热证,但究其根本,仍为气机阻滞,从而导致痰瘀火互结。《删补名医方论》虽曰“(越鞠丸)治一切湿痰食火,气血诸郁”,但是下文又解释说“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营运不停其机,病从何生?”越鞠丸的基本组成为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香附为气中之血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二药相辅相成,肝气得疏,气通血行;苍术得气药化痰湿之功增;郁久化火,栀子解郁火;神曲化食积运脾气,肝脾之气通行周身,冲任调和,阴平阳秘。
3 越鞠丸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裁及常配合方药
3.1 越鞠丸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裁 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时当仔细询问患者症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以体现论治个体化。下面介绍几种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越鞠丸化载。患者伴有乳腺导管扩张,加柴胡;乳头疼痛明显者加青皮或绿萼梅;患者证候火郁不盛,但乳房局部炎症反应明显者,可将山栀改为蒲公英,加连翘;若乳房肿块日久不消,将山栀改为夏枯草或山慈菇;患者检查泌乳素偏高伴有乳头溢液,将神曲改为生山楂或生麦芽;患者有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可加鸡内金、莱菔子等;苍术燥湿健脾除湿郁,在部分阴虚血燥,窦道久溃不收,气血亏虚的患者用中要慎用。
3.2 越鞠丸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不同阶段常配合方药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局部若见红热肿块,局部炎症反应重者,可予越鞠丸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清热解毒;若乳房肿块僵硬,皮色不变,局部皮温没有明显升高或窦道久不愈合,渗液清晰如水,窦道周围皮肤暗紫者,越鞠丸合阳和汤加减温阳生肌;乳房肿块内脓已成,不穿破者,当加透脓散,服之即破。
内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配合换药外治,外治方法包括切开排脓,引流,搔刮,挂线等,皆是以通为用。根据肿块期、溃破期、溃后期不同时期运用不同换药手段及外用药,如疮灵液、拔毒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等可取得显著疗效。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36岁,已婚,有哺乳史。2019年4月3日就诊。患者1月前发现左乳外侧乳晕旁一大小约2cm×2cm肿块,后肿块渐大,局部皮肤潮红,肿块表面破溃,乳房疼痛,外院予抗生素及外用换药治疗效果不显。3月21日曾行肿块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示:大量炎性渗出物中见少量炎性肉芽组织,多量炎性肉芽组织伴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炎细胞浸润。刻下:左乳肿块明显,范围约8cm×10cm,触痛,肿块表面皮肤潮红有破溃,脓腔形成,脓出粘稠伴“干酪样”坏死组织,伴左乳头凹陷。情志不遂,寐差,胃纳尚可,大便秘结,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查垂体泌乳素:33.8ng/mL。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证)。西医诊断:左乳非哺乳期腺炎。
予外科常规换药,内服中药越鞠方加减疏肝理气,透脓消肿。处方:醋香附10g,麸炒苍术15g,麸炒白术15g,川芎10g,当归10g,姜黄15g,焦栀子10g,蒲公英15g,焦神曲15g,生麦芽30g,皂角刺10g,白芥子10g,瓜蒌仁10g,炙甘草5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9年4月17日来院复诊,左乳破溃处脓水减少,肿块缩小坚硬,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脉细。复诊处方在疏肝理气基础上加温散软坚之品:上方去皂角刺、柴胡,加肉桂2g(后下)、鹿角片10g、炮姜5g,继服14剂。待疮口愈合后,嘱患者湿毛巾热敷左乳。2019年5月15日来院就诊时已痊愈,3个月后随访无恙。
按语:本案之粉刺性乳痈辨证为肝经郁热,总以乳络,气机阻滞,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以越鞠方中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疏肝气,化痰瘀,白术健脾化痰,姜黄活血化瘀,蒲公英清热解毒,皂角刺、白芥子、瓜蒌仁排痰透脓,临床效果显著。
5 小结
气机不畅是非哺乳期腺炎过程中主要病机,中医学认为,乳房位于肝、脾两经,肝脾两经正是气机之枢纽,二者相互作用。故乳腺病与人体气机的运行失调密切相关。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局部病变更是因乳络不通,气机阻滞,痰瘀互结,故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过程中应注重疏肝理气,透脓消肿,方用越鞠方加减,并临床随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