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保健操在颈椎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概况
2020-01-13陈志杨王朝晖古淑辉
陈志杨 王朝晖 毛 俏 古淑辉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引起的椎间隙变窄、椎间失稳、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1]。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颈椎病治疗方式包括针灸推拿、药物治疗、温热理疗等[2]。上述疗法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均存在局限性[3]。近年来,颈部保健操防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充分认识颈部保健操的防治效果、应用前景等方面成为临床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基于此,笔者归纳总结部分颈部保健操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思考其分类、作用机制、注意事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工作者选用颈部保健操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 临床应用
1.1 传统功法类 颈部保健操易筋经强筋健骨,有助于练习者防治颈、腰疾病,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场合的练习。赵立军等[4]组织颈型颈椎病患者练习易筋经第三式(韦驮献杵第三势)和易筋经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在此基础上配合骨痛贴膏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可下降,且患者后颈椎弧弦距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易筋经练习配合骨通贴膏不仅可以使症状缓解,还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窦思东等[5]通过红外热像技术观察,发现练习易筋经托天桩可明显形成背部督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使之连续完整,而且可以让大椎穴区、督脉线及颈部区的温度升高,从而证实了易筋经“托天桩”对颈型颈椎病具有防治作用。
八段锦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之一,主要通过颈部的牵拉旋转动作,缓解颈部的肌肉紧张和痉挛,长期练习可以疏经活络、调节气血、强壮筋骨。蔡家娣等[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八段锦操练,并根据患者体质和伴随症状选取针对性更强的动作重点练习,观察周期为半年,在练习1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研究发现配合八段锦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80%。傅名芬[7]采用八段锦配合牵引疗法研究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配合八段锦治疗可以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五禽戏是名医华佗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代表性动作,整理编创的体育健身功法,通过运动全身或局部达到促进颈椎运动的效果。周健等[8]采用古本五禽戏部分动作干预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30次的练习,采用功法干预的观察组 SF-MPQ 评分和NDI 评分均低于使用牵引治疗的对照组,由此认为五禽戏可以在缓解疼痛和恢复颈椎功能方面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状况,其远期效果优于牵引疗法。刘健[9]发现长期伏案工作者练习五禽戏可以有效改善颈部关节“后伸”“右屈”“左旋”“右旋” 动作增强关节活动度,使之达到正常水平。
郭姜等[10]通过观察太极禅云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防治情况,认为练习禅云手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松解肌肉粘黏,从而达到预防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姜浩等[11]在点穴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太极推手干预治疗,认为太极推手可以有效缓解颈肩处疲劳。综上可知,传统功法既可单独作为治疗方法使用,又可与其他疗法同时施治,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在颈椎病症状较轻的阶段起到疏经通络、通行气血的效果,坚持练习亦可预防多种肩颈腰类疾病。
1.2 自编自创类 颈部保健操“米”字操“鳯”字操等是一类通过颈部运动假想书写某个字的颈部保健操,因其简单易学、疗效显著、操作方便而广为流传。王俊英等[12]在治疗康复阶段指导患者开展“米”字操练习,同时结合使用中药药枕,出院1年后85.23%的患者可以坚持练习,67.87%的患者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基本改善。王轶[13]在内服桂枝加葛根汤的治疗基础上加入“米”字操颈部锻炼,嘱咐患者注意节奏缓慢、动作柔和,两周后总有效率可达93.33%,从而认为在常规疗法上增加“米”字操能够将治疗效果提高。文静等[14]将“鳯”字操运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护理中,让患者想像头部有支激光笔,以颈部为激光笔的持笔部位,通过在正前方的墙壁上缓慢书写 “鳯”字进行颈部锻炼,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96.7%,从而认为“鳯”字操在颈型颈椎病的康复过程中效果显著。
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是在全国名老中医石仰山教授的指导下,其学术继承人邱德华主任结合自己临床研究编创的一套颈部锻炼功法,该功巧妙结合五音与五脏的关系,配合不同的音乐,使患者身心舒泰,是石氏伤科的学术成果之一[15]。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年收录了邱德华教授团队采用石氏颈项平衡操干预治疗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情况,加入平衡操干预的试验组治愈总有效率可达99.2%[16]。
另外还有范炳华教授的“颈椎三三操”[17]:捏三把(左右手分别提捏颈肌)、摩三下(横向摩擦颈部使颈项发热)、扳三下(头后仰,手向前扳拉,相互对抗用力)。池煜霞等[18]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颈椎病高危人群调理方案》和模仿五禽戏编创了苍龟缩颈、大鹏展翅、白鹅引颈等动作,针对性的对颈椎病前状态人群进行干预,认为颈椎导引操可以改善颈部不适和缓解疼痛。由此可见,大量的医家在传统功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际编创出种类繁多的康复操、按摩操、锻炼操,涉及有局部的按揉、提捏、摩擦等手法和缩肩、转肩、转颈、点头、仰头等动作,可以做到调动颈肩部肌肉群参与运动,更具针对性地缓解局部疼痛。
2 作用机制
仔细研究诸多颈椎保健操的动作,可以发现虽然这些动作的名称不一样,但其作用机制大同小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颈部保健操通过活动颈部关节使得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共轭运动与瞬时旋转轴的活动得到加强[19],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颈部肌肉可以活动颈椎体、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解除嵌压、增强肌力和韧带弹性,恢复颈椎的运动功能,维持椎体稳定性[20]。以传统功法五禽戏为例,虎戏的仰头回缩、鹿戏的伸颈远望、熊戏的抬头,可以锻炼到颈项部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等,改善颈椎的前屈和后伸功能;鹿戏的左右转头,使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头后大小直肌、头斜肌等肌肉充分活动,改善了颈椎的左旋右旋功能;猿戏的缩颈和耸肩,使肩胛提肌、斜方肌参与其中,改善了项背部酸胀、僵痛、不耐疲劳等不适[8]。
二是从中医角度看待,《素问·痹论》中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伤寒论》中亦有“痹证”“眩晕”“颈肩痛”“项强”“项筋急”等记载,中医认为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为本虚,血脉凝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颈、肩、臂的疼痛、麻木、僵硬[21],而通过练习颈椎保健操可以舒经活络、活血祛瘀、行气散结、祛湿散寒等,从而使局部经络“通则不痛”,部分保健操同时还注重气息调整,经常练习亦可调达情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如江建春等[15]认为颈背为诸脉会通之处,督脉和膀胱经都贯穿整个脊柱,而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中调衡颈项和贯通颈督两节动作就是作用于督脉和膀胱经,通过习练可振奋阳气,抵御外邪,调节全身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治颈椎病的作用,同时通过运动可以加强脏腑功能,伴随音乐静心练习亦可调节情志,综合效果即可改善机体循环、恢复颈项平衡。
3 注意事项
一是颈椎病的不同病程阶段选用不同的颈部保健操,如孙海燕等[22]编创的颈部保健操主要研究对颈椎病的预防作用;池煜霞等[18]编创的颈椎导引操则是针对颈椎病病前状态;贾松伟等[23]研究颈部保健操对早期颈椎病的治疗效果;陈泓鑫等[24]观察陈氏保健操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马铭华观察了颈部保健操在患者治愈后的远期疗效[25]。二是不同证型的颈椎病选用不同的颈部保健操,如赵凡平等[26]编创的颈部保健操针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胡少俊等[27]通过实验认为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康复操效果较好,混合型颈椎病效果相对较小;姚宝莲[28]在指导患者练习颈部保健操时特别叮嘱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禁止练习。三是不同特定人群选用不同的保健操,如吴旭坚等[29]研究颈部保健操对青少年群体的治疗效果;陈艳红等[30]研究保健操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康复作用;洪伟等[31]针对军事飞行员颈椎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需求编创颈椎操治疗。
颈部是人体较为脆弱的部分之一,颈椎病各证型之间差异较大,颈椎各关节上更是附着大量的神经,部分患者甚至不适合过分运动颈部,例如李明举等[32]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当制动,并且认为即便是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在练习保健操的过程中亦当注意限制运动幅度。因此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颈部保健操,临床施术者也应当充分“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情况仔细甄别选择最适宜的保健操。
4 小结
当然,颈部保健操类型众多的情况让治疗更具针对性的同时,也给临床选用带来了困扰。许多知名医家在编创过程中会融合自身独特的治疗思路,但临床上却无明确的研究表明各保健操之间存在疗效差异,而疗效评价应当是临床选用保健操的重要指标之一,因缺乏系统规范研究[20]而无法对各类型保健操进行比较,给临床选用增加了难度。因此考虑是否可以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便于对种类繁多的保健操进行综合比较,而后取各家之所长,综合颈椎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发生发展机制、生物力学特点等,编创出一套或多套“标准版”颈部保健操,针对不同证型的颈椎病可以加减动作,便于临床工作者的实际应用。
总体来看,颈部保健操是一类既高效、便捷、无创,不易反复,而且治疗成本低、治疗方式简单的颈椎病治愈方式,其运用灵活,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愈后等阶段皆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颈部保健操不仅可以短期的应用在颈椎病的治疗中,长期研习亦可行气通络、养心安神、强健体魄,部分动作更是源自传统功法,作为祖国医学传承千年的导引健身功法,其功效可受用终身,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