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心医学”浅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肝同治的重要性

2020-01-13林丽萍黄飞翔

中医药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肝双心同治

●林丽萍 林 杰 黄飞翔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属于中医学“心痹”“心胀”“心水”等范畴[1],常以喘促心悸、不能平卧等为主症。该病的病程长,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情绪异常,而精神情绪异常则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相关研究[2-3]表明,CHF患者多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CHF 伴有精神情绪异常,属于“双心疾病”的范畴。“双心医学”是心理心脏病学的简称,即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重视调控患者的精神心理[4]。肝与“双心疾病”有着密切联系,肝气郁滞是双心疾病的基本病机[5-7]。故基于“双心医学”,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心肝同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双心疾病”病机阐释

1.1 心脏病变累及情志病变《金匮要略》言:“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CHF的病因病机为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饮、痰饮为标[8-10],发病关键为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可致脏腑经络气血郁滞,气机升降失调,而情志类疾病的主要病机亦为气机失调[11],故心病日久易生情志病。王静等[12]认为慢性病患者易发生“病”和“郁”的恶性循环;陈黎明等[13]认为心衰患者存在较高的不良情绪。

1.2 情志病变累及心脏病变《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管子·内业篇》提到:“忧郁生疾,疾困乃死。”[14]情志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气机失调,可致一身气血失和,易生他病或加重基础病。研究表明,情绪不良可致病或影响疾病预后[14-16];抑郁障碍增加CHF 患者再住院风险[17]。

综上,CHF与情志异常具有双向影响,既可因病致郁,又可因郁致病[18],这也是“双心医学”在心内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李靖等[19]认为加强情绪治疗可逆转心衰患者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胡大一教授[20]认为应重视与推动双心综合服务模式,在治疗心衰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精神心理健康,可心肝同调。

2 基于“双心医学”,心肝同治的依据

2.1 心肝相系中医学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部分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联系与影响: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心属火,木火为母子关系,肝病则可母病及子,心病则可子病及母[21];在经络学说中,肝与心通过经络互为影响,如《医宗必读》所言“肝者,将军之官,位居膈下,其系上络心肺”;在五脏的生理功能中,心藏神而主血脉,肝藏血而主疏泄,二者功能联系密切;在气血运行中,心与肝对调节全身气血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如《灵枢·本神》所言“肝藏血,心行之”,又如《薛氏医案》所言“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CHF的发病关键为气虚血瘀。气生血,心气虚无以化血,故将消耗肝藏之血,则可致心肝血虚,心病及肝也;且心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瘀滞,影响气的运行,导致肝气郁滞。肝藏血,主疏泄,若肝脏疏泄失常,又可致血液运行不畅及津液代谢失调而加重心衰。亦即,子病可致母病,而母病可加重子病,恶性循环。

五行学说中,木生火,若草木匮乏,火将熄也。《石室秘录·双治法》言“盖心气之伤,由于肝气不足,补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即肝病及心也。李志强等[22]认为肝失疏泄可致心脉不畅;心肝互损而进一步加重情志改变。

综上,心肝在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且“心病及肝,肝病及心也”,故心肝同治具有重要意义。

2.2 心肝情志同调《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意为气血调和、脉道充盈是正常精神情志的基础。

心藏神,主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五脏生成论》言:“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血液的运行也有赖于心的推动。李悦等[23]认为心主神明与郁证关系密切。心对人体调节气血、稳定精神情志有着重要作用。

肝藏血,主疏泄,故对调畅情志也起着重要作用。《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医碥》言“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提示肝气条达则精神情志协调。周苗苗等[24]认为抑郁症之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林海等[25]认为心肝失调是抑郁症的关键原因。

CHF 患者发病关键是气虚血瘀,血脉不和,心肝之气升降失调易致情绪变化[26],故极易发生精神情绪异常。心与肝对精神情绪调控都起着重要作用。

2.3 形神一体观对于CHF伴情志异常的“双心疾病”患者,应在“双心医学”理念指导下,CHF的治疗与情绪调控并重。这与郑晓娜等[27]所提倡的形神并治的观点相符合。形神一体观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28],而心肝同调是形神一体观的具体体现。

《明医杂著·医论》言:“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血证论》言:“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心脉得畅。”心病者,可心肝同调,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29];再者,情志病的基本治则为心肝同调[30],故CHF伴有情志异常患者可心肝同治。

形神一体观指导人们追求身与神的和谐统一,而心肝同治是实现形神一体观的具体方法。在CHF 患者的治疗中,心肝同调,可调摄人们精神意志处于健康平和状态,一方面防止精神情绪异常的发生,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意志健康积极向上,也可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及改善基础疾病的预后。

2.4 “治未病”思想以往医家多强调CHF 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后的治疗,而很少论述精神情绪还未出现异常患者的预防,未将“未病先防”贯彻始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皆强调了“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应用“治未病”思想可防止慢病传变,对疾病有积极影响[31-32];“治未病”思想不仅能够防止郁病发生,还能促进患者配合治疗[33-34];“治未病”思想应贯穿疾病防治始终[35]。

“治未病”思想在CHF 患者中的应用意义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环环相扣的过程,CHF 是慢性疾病,会发生许多并发症,情志病为其中之一,应用“治未病”思想不仅能够防止CHF的传变,还能防止精神情绪异常的发生,故“治未病”思想对于CHF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心肝同治是防治情志异常的重要措施。

3 治疗

在CHF 伴有精神情绪异常患者的治疗上,吴建萍等[36]认为可用养心安神与疏肝解郁法两方合用治疗双心疾病,即用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合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疏肝解郁汤等;胡德胜等[37]认为CHF 的治疗应在宣通血痹的基础上,配伍枳壳、佛手或香附、柴胡、川楝子等疏肝理气药,且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桃仁、红花、丹参、牛膝、郁金、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药物均入肝经;华先平等[38]研究表明,CHF 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在基础病的治疗上应用疏肝解郁胶囊,能够改善抑郁程度并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CHF伴或不伴精神情绪异常者,可在CHF的治疗上加用调肝药物,做到心肝同调。

4 小结

CHF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常发生精神情绪异常。不良情绪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心衰疾病。CHF伴发抑郁情绪时,对于情志异常的治疗,抗抑郁药副作用较大,应慎用于体弱及肝、心、肾疾病患者[39],而中药治疗副作用少,且对于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有着显著优势及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在“双心医学”理论指导下,重视心肝同治,将其贯穿于CHF 治疗全程,若患者发生情志异常时应将心衰病的治疗与情绪调控并重,若尚未发生情志异常则需注意预防。

猜你喜欢

心肝双心同治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四水同治
做一个“双心”语文教师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同谋
爱称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