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精彩
2020-01-13吴彦儒柯旭东
吴彦儒 柯旭东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六小学,安徽阜阳 236600)
引 言
课堂生成是学生灵感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灵动的智慧,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发展性[1]。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小学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一、在“错误”中捕捉生成
作为鲜活个体的学生,他们有想法、有个性。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其成为课堂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面对错误,教师只告诉其正确的做法或者训斥学生,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降低,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做法,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错误”中捕捉生成,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给予肯定和欣赏,这样的课堂会更加精彩,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加强烈。
例如,在教三年级时,有一道数学练习题,如图1所示。
图1
读完题后,学生立刻开始答题,很快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了。笔者展示了其中一名学生的算法(见图1),很多学生说是对的。笔者知道他们都没有认真理解题意,但笔者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学生沉默了。笔者接着说:“再次阅读题目并进行思考。”
生:老师,这样是对的,没算错啊!
笔者笑了笑,问:“你家住几层,你回家需要走几层楼梯?”
生1:我家在3层,我回家走2层楼梯。
生2:我家在9层,我回家走8层楼梯。
生3:老师他算错了,孟醒家住12层,第1层没有楼梯,也就没有台阶,他从1层到12层,应该走11层楼梯。
生4:如果走12层的话,过了,跑人家家里了。
学生哄然大笑顿时明白了:“对啊,应该走11层。”
通过学生谈身边的例子,笔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看到他们一个个求知的脸庞,笔者开心极了,并问道:“同学们,孟醒从一楼走到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
半分钟后,教室里传来欢乐的声音:“21×11=231(个)台阶。我太棒了!”学生很兴奋。笔者顺势就问:“这道题应该怎么改呢?”学生积极回答。笔者又问:“通过这道题,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以后做应用题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有时候可能方法多样,要注意使用。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并没有批评指责学生,也没有直接出示正确答案,而是用其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其学习的兴致,让其通过不断改正错误,体会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教师应多从“错误”中捕捉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二、在“交流”中捕捉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学习。汇报与交流环节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真实反映,是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及时反馈,也是资源生成的沃土。这一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回答,捕捉平凡而又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交流讨论,让课堂闪现出智慧的火花[2]。
例如,笔者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在让学生汇报这些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时(见图2),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这些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笔者又找了一名学生把他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就在笔者准备进行下一环节时,一个小男孩缓缓地举起了手,笔者点名让他站起来说,他不好意思地边说边演示:“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个‘双喜’我发现它可以这样对折,折了三个折痕,我认为双喜有三条对称轴。”(见图3)
图2
图3
笔者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有的学生听完后拿出自己的双喜试着折一折,然后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对啊”。笔者没有立刻对这位学生的想法进行判断,而是对他的勇于发言进行表扬后询问学生:“对于他的想法你们同意吗?”学生沉默了。笔者接着说:“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个‘双喜’到底有几条对称轴?”在讨论后,他们发现了问题,并斩钉截铁地说“双喜”只有一条对称轴。
生1:双喜第二次对折就不是双喜了,所以双喜只能对折一次,就一条对称轴。
生2:虽然有三条折痕,只有中间一条折痕对着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中间的折痕才是对称轴。
其他学生纷纷说:“对啊!对啊!”一股激烈的掌声响彻全班,此时笔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说:“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大家通过讨论就能解决难题,这还得感谢王子岳同学大胆提出的质疑,以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和他一样勇于动脑、敢于提问。”
在这节课中,他们不仅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体会到了自己思考的成就感。笔者认为他们以后在学习数学时,肯定会有更大的激情,会浑身充满力量,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结 语
数学课堂是学生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这里充满了未知,也是展现教师能力的舞台,教师是学生人生课堂的引路人,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充满疑问、快乐解决问题的课堂,是一个说理的课堂,是一个宽容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突发的每件事,呵护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数学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