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参与现状研究
——以珠海市为例

2020-01-13梁晓聪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统计表体育场馆场馆

梁晓聪

前言

传统观念里面,高校体育场馆只是用于满足师生教学使用,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转变,大众健身需求日益旺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士的探讨和关注。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体育运动队用于训练和竞赛的场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与中小学相比,设备比较先进,配套功能较完善,有些还能满足大型的比赛。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目前多数只满足校内师生的使用,很少对校外人员开放,寒暑假通常用于运动队训练。学校缺乏体育管理人才,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方面,也是其自身升华改革的重要内容。[1]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相继出台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使用和开放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不同的法律层面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合法开放提供了依据。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第24条指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实施计划也把“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列为主要任务之一。2006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是提高国有资产效益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区、发展社区体育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全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2]然而,根据最近一次对苏、皖28所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与经营管理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率仍然偏低,且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仍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3]

现把珠海市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主要因素。

1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中社会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得知(表1),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两者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以男性略多。珠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场馆中,主要以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居多,这些场馆主要进行的是对抗性的运动,是男女都比较热衷的项目。部分健身舞蹈教室有对外开放,但是可以开放的数量有限,许多受女性欢迎的运动项目大多数需要在健身舞蹈教室开展,如瑜伽、国标舞蹈、形体等,有限的场馆导致参加的女性数量不如男生的高。

在这些来校参加锻炼的社会人员中,以23-35岁年龄的人居多,占57.6%,23岁及以下的人数占32.4%,35-45岁的人数占10%,45岁以上的人员没有。从年龄段、职业和文化背景者(详见表2、表3和表4)三方面就的统计分析得出,23-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员为大学刚毕业事业逐步走向稳定,经济负担不算太重,收入尚可。他们群都处于适婚年龄段,不少企业经常开展联谊活动,联谊活动的方式中参加体育运动的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在体育运动中,男性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魅力吸引女性的青睐。另一方面,年轻人更加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态,为工作带来更好的身体基础。23岁以下的人群由于学历学位不高,待遇不是很高,虽然学校的场馆收费费用不如市场上的场馆高,可是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对锻炼身体的意识一般,所以到场馆锻炼的人群不算很多。35-45岁年龄段的人群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一般已经成家,他们需要兼顾家里老小,辅导小孩学习和照顾老人。另一方面,这年龄段的人群的事业基本稳定,而且有可能处于上升的阶段,良好的经济基础会让他们选择离家更近的市场上的场馆,他们也能承受得起较高的费用。

表1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性别统计表(n=276)

表2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年龄段统计表(n=276)

表3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职业统计表(n=276)

表4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文化背景统计表(n=276)

从下面表5和表6中可以得出,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距离高校为5-10公里的居多,占43.9%,这跟高校所处的位置有关。珠海10所高校中,9所处于郊区,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以公司职员为主,这些职员所在公司离高校也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会选择在下班后到就近的高校进行体育锻炼。

而在交通工具的选择方面,选择公交车或者轻轨、骑单车、自己或者他人开车、走或跑这四种方式的人群的比例相差不远,这跟他们与场馆的距离也息息相关。不过选择骑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的人群较少,原因之一是珠海是禁摩的城市,原因之二是他们运动完后天色较黑,骑电动车回家的安全系数比较低。

表5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距离统计表(n=276)

表6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交通工具统计表(n=276)

2 社会人员选择高校体育场馆锻炼的原因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社会人员选择到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前三位是高校的环境和文化,占52.5%,离自己的居住地近,占49.6%,收费低或者不收费,占37.4%。从统计结果中得知,高校的环境和文化是影响社会人员到高校进行体育锻炼的最大的原因,说明了高校的环境和设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高校需要保持和提高自身的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的锻炼环境。离自己的居住地近也是原因之一,是因为社会人员在忙碌碌一天的工作后,希望得到身心的放松,就近选择场馆是个很好的选择。收费低或者不收费这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一个公益性特点,服务于群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表7 社会人员到高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原因统计表

3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中社会人员参加锻炼情况分析

3.1 社会人员参与锻炼地点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社会人员在选择体育锻炼场地的时候,学校体育场馆被选择的比例不是最高的,只排在了第二,有44.6%的人员选择。而社区体育公园则是最受欢迎的锻炼地点,比学校体育场馆的比例高4.3%。社区体育公园的健身器材使用一般都免费,而学校体育场馆的活动项目大部分都是需要收费的,费用是影响群众选择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8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锻炼地点统计表

3.2 社会人员参与体育活动方式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社会人员在选择参与活动方式的时候,与朋友一起参与的比例最高,有71.9%,可以看出群体带动的个人活动的积极性才最高。而以俱乐部形式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低,说明俱乐部在群众当中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人们目前还没有习惯以加入俱乐部的形式参加体育锻炼,而参加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已经是外国人的一种主要锻炼方式。

表9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参与体育活动方式统计表

3.3 社会人员锻炼时间分析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在锻炼时间段的选择上,排名第一的是双休日、节假日,第二是晚上,这两个时间段的比例都超过50%。主要原因是社会人员通常只有在晚上和双休日、节假日这两个时间段上有空,自然就成为了锻炼身体最受欢迎的时间段。

作为场馆的管理人员,可以在满足学校日常对场馆的使用外,增加其余时间的开放,特别是节假日时间。因为社会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寒暑假,假期场馆的封闭对他们的锻炼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表10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锻炼时间段统计表

3.4 社会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分析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1-2次的人员最多,其次是没有规律,最少的是每周进行5次锻炼的人员,只占6.5%。从中看出,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目前还没有很规律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表11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统计表

3.5 社会人员每年用于体育开支的费用情况分析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在每年用于体育开支的费用中,200元以内的人员共占50%,1000元以上的只有3.6%。根据前面的统计的锻炼频率和参加锻炼方式来看,他们用于体育锻炼的场地费用一般不高,而且基本都是结伴而去的,结伴可以平摊费用。

表12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用于体育开支费用统计表(n=139)

3.6 社会人员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分析

在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13中可以看出,排名前三甲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依次是羽毛球、游泳和乒乓球,分别占67.6%、41.7%、41%。这跟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的年龄、高校场馆开放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羽毛球和乒乓球是传统的体育对抗项目,要求的身体素质比较高,即可单人也可双人进行活动,这非常适合年轻人结伴参加。游泳是一项生存技能,尽管它没有羽毛球和乒乓球那么剧烈,可是它可以进行个人活动,根据每个人的体能不一样选择不同的强度进行锻炼,而且运动伤害发生的几率较低,游泳对提高个人身体素质、保持优美体态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尽管在珠海市10所高校中,游泳馆只有一个,可是游泳池则每间高校都有,游泳池和游泳馆的使用同样需要费用,尽管游泳池的的收益不如游泳馆的高,可是人们对游泳的积极性并没有减退,学校也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

高校可以根据社会人员对体育项目的喜好来调整场馆的建设和开放。另外在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技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非是体育俱乐部,按目前高校场馆的管理来看,还没有配备指导员,这对社会人员提高体育技能有很大的影响。在没有配备指导员的情况下,社会人员参与锻炼的热情能那么高涨,如果高校能为参与锻炼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指导,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会更加高,这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表13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n=139)

4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人员开放的满意度调查

4.1 社会人员对高校体育场馆收费情况调查

在进行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对高校体育场馆收费认可度的调查中,有181人认可收费,83人不认可,12人表示无所谓。认可的社会人员,原因之一,他们对体育场馆相关的体育设备和设施的维护需要经费表示理解。他们认为,对场馆使用进行收费,相关费用使用在场馆内部,合情合理。原因之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有免费的东西经常会造成群众的哄抢,高校体育场馆是按照国家标准建造的,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不二选择,如果场馆进行免费开放,必然会造成秩序的混乱,无法控制场馆使用的人数。收费是对场馆秩序控制一种最好的手法。而不认可收费的社会人员认为,高校作为一个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是带有公益性的,包括场馆。他们觉得学校是用国家的钱来建造的,而国家的钱来自于百姓的税收,他们有权利免费使用里面的设施。可是在珠海是10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是民办高校,而且他们拥有的场馆设施并不比公办学校的少和差。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是学生的学费,自负盈亏,不享受国家的补助,所以他们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如果体育场馆不进行收费,那么有可能他们就会关闭对外界的开放,否则,场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将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

把高校体育场馆收费价格的档次分成偏高、适当和偏低,对来校锻炼社会人员进行调查得出表14,认为价格适当的有83人,占59.7%,认为价格偏高的有53人,占38.1%,认为价格偏低的有3人,占2.2%。从统计结果来看,普遍的群众还是能接受高校体育场馆的收费价格。实际上,珠海这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的收费价格已经比市场上的场馆的收费价格要低了,这与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目标有关系,因为高校的体育场馆并不完全是以经济收益为目的的,他们更多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履行其社会职责。

表14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交对高校场馆收费价格看法统计表(n=139)

4.2 社会人员对高校体育场馆安全意识的分析

从表15中可以看出,有学习突发事件应对发放方面知识的人(占67.6%,这包括经常学习、有时学习和偶尔学习三种情况,而从没有学习过的人占有3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对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知识,这很不利于国民开展各种活动。因为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我们无法控制,如果对这些事件的应急处理没有任何了解,那么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坐以待毙。在表16 中我们看到,有92.1%(包括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社会人员认为体育场馆应拥有较高的安全措施和合理的应急预案,这对其及身边的人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突发事件应对知识方面的学习应该不断的加强,高校体育场馆也应该对场馆配备各种安全措施,如灭火器和安全通道等,另外需要对突发事件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与此同时,对安全措施进行全面的宣传,有义务让每一位进入场馆进行锻炼的人员能都对安全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表15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主动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方法频率的统计表(n=276)

表16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对场馆安全措施的重要性统计表(n=276)

在对来校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人员进行安全责任谁负责这方面的调查时,有56.1%的社会人员觉得应该由个人和学校共同负责。28.1%的社会人员认为安全问题该由学校负责,10.1%的社会人员认为该由个人负责。由此可见,尽管安全问题是发生在个人身上,可是场馆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安全设备的使用宣传是否到位、应急预案是否充分等都是高校体育场馆应该完善的工作,如果没有做到位,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需要问责。

4.3 社会人员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更深层次要求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最受社会人员欢迎的体育项目依次是羽毛球、游泳和乒乓球,这些项目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而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的时候,一般仅单纯地为社会人员开放,任其自由活动。一些社会人员在缺乏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的情况下,只能到场馆以外的场地,如田径场,进行简单的跑步、跳绳等简单的运动。对于他们喜欢的项目,由于无法得到指导,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对这些喜欢的项目失去兴趣,这不利于我们实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标。

在我们的调查中看出,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对体育高校场馆开放的更深层次要求中,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的需求最大,占67.2%,可以看出,社会人员在对喜欢的体育项目上除了是用作欣赏,更希望能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运动的积极性。第二是希望学校为社会人员开设体育俱乐部,占40.3%,社会人员更多的希望高校能工开设公益性的体育俱乐部,让社会人员除了在俱乐部里面可以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外,还可以分享学校心得交流经验,结交朋友,满足社交需求。第三是希望学校开办相关的体育知识讲座,占33.8%,免费宣讲体育方面的知识,普通体育知识。第四是听课,占5.8%,希望学校能开展体育类的课程,免费为社会人员开放。

表17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更深层次要求的统计表

5 珠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表18可以看出,来校锻炼社会人员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开放时间不合理,占44.6%,开放的种类不合理,占38.1%,缺乏专业的指导,占35.3%。

表18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存在的问题统计表

开放时间不合理,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社会人员通常在晚上和节假日才到高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有关系。一般情况下,高校为了满足教学和代表队训练的需要,通常很少在白天进行对外开放,而晚上和节假日几乎不排体育课,体育场馆就可以对外开放。可是通常在寒暑假,高校的体育场馆是不对外开放的,而普遍的非教育系统的工作者都没有寒暑假,这就有一个严重的矛盾。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学校附近都是高新科技企业,很多企业的员工已经习惯于到高校里面来进行体育锻炼,可是每次都会由于学校寒暑假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他们不得不转移到市区的场馆进行锻炼,这不但消耗更多的时间,而且费用也较学校的高,这大大地削弱了他们锻炼的积极性。要想提高体育场馆的收益,高校需要合理调整对外开放的时间,特别是在寒暑假。

开放的种类不合理,在前面的调查中得知,珠海市高校的健身舞蹈课室有14间,可是能对外开放的只有四间,这个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人员的需求。同样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高校除了有健身舞蹈教室外,还有散打教师和跆拳道教室,可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课室的设备,维持正常的教学,这些教室都不对外开放。

缺乏专业指导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以此高校可以根据社会人员的需求,适当地安排体育专业指导人员对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进行指导。

6 结论与建议

6.1 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以23-35岁年龄的人居多,占57.6%;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距离高校为5-10公里的居多,占43.9%;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以公司职员为主。

6.2 在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喜欢的体育项目中,排名前三甲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依次是羽毛球、游泳和乒乓球;在高校体育场馆收费方面,大部分人员认可收费,在费用方面,认为价格适当的有59.7%;在来校锻炼的社会人员中,有学习突发事件应对发放方面知识的人有67.6%;有56.1%的社会人员觉得体育场馆发生的安全事故应该由个人和学校共同负责;

6.3 来校锻炼社会人员对体育高校场馆开放的更深层次要求中,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的需求最大,占67.2%;来校锻炼社会人员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开放时间不合理,占44.6%,开放的种类不合理,占38.1%,缺乏专业的指导,占35.3%。

6.4 社会人员选择到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前三位是高校的环境和文化,占52.5%,离自己的居住地近,占49.6%,收费低或者不收费,占37.4%。

6.5 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运作,解决开放时间不合理和地理位置不好的问题。

6.6 应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宣传的工作,提供其使用率。

6.7 高校体育场馆可以增加体育俱乐部的开设,增强社会人员的体育意识。

猜你喜欢

统计表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