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油画拍X光片
2020-01-12苏恬JUDYSU
苏恬 JUDY SU
身为油画修复师,诸如此类的内心O S简直不要太真实:“你看到的是被清洗后露出真面目的画,我们可没乱画乱添加。”“哦,‘清洗当然不是用水洗……”“我们用的都是可还原的材料,不会毁了画的。”
光鲜亮丽的油画作品背后的修复师,是艺术品的医生。但这能力高超的“医生”可不只需要握手术刀,还需要具备物理、化学知识,有超强的洞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当然,还有对美和艺术的鉴赏力。
给画拍个片子
保护文化古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而艺术品修复师就是文化艺术传承的摆渡人。油画修复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却又是一个亟待发展的专业。
中国有大量的油画处于年久失修、保存不当的状态。在各类油画回顾展中,总能看到“年纪轻轻”却已“伤痕累累”的画作,令人十分痛心。只有及时保护才能使这些珍贵又迷人的艺术作品长久流传下去。
通常来讲,在拿到一幅作品后,首先要做的是诊断作品,观察及描述作品所有细节的保存状态,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收集作品的历史背景资料。
其中,摄影是帮助修复师理解和分析画面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不同波长的射线照射还能做到分析作品的不同画层。这里说的“摄影”可不是普通的照相,而是要用到紫外线、红外线和X射线的“高超”手段。
借助紫外线,专业修复师能判断漆层的成分、均匀度、密度、完整性和年代,甚至鉴别作品的真伪;同时,在紫外线的光照下很容易确定作品是否曾经被修复过,比如,曾被补色的部分就会比其他区域呈现更暗的效果。
如果说紫外线是帮助判断作品最表层漆膜状态的手段,那么红外线就是帮助分析作品“隐藏画层”的魔法了。借助红外线的特点,我们可以拍摄到作品的素描基础和颜料层的变化,可以“看到”作品那肉眼看不到的本来面目。很多古典油画在红外线下都能暴露不少惊人的“秘密”。比如,下面这幅(图1),看起来只有风景,但在红外线下,隐约可见河边坐着个人(图2)。
只有专业人士在专业的拍摄空间里才能进行X射线分析。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通过胶片观察到部分金属元素。但由于大部分布面油画的整体厚度较薄,X射线研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部分有研究价值、条件符合的画才会通过X射线来研究。另外,这一方法更多是用在木版画上,因为借此能看到木板内部的虫蛀状况和木质结构。
图3这幅作品,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东西,但在X射线的胶片上,能看到手部下方的木板可能被大面积补过缺损(图4):
1
2
3
4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用棉签)清除油画表面附着的沉积物
用生命修画
我们从各类分析中能得知一幅画的“身世背景”和材料性质。接下来,修复师会开会讨论制订下一步的修复方案,比如:使用哪一种材料进行加固、画布的老化程度是否需要托裱等。
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还能知道是否需要清洗下画层。一般来说,如果下画层保存完好,而表面的画层是后人画的,那就要把表面画层清除。
其中,加固是最常见的修复步骤,几乎每一幅送修的作品都需要被加固,这一步能解决脱落、起翘等问题,使画面回平。直至19世纪末,人们修复作品时都会采用和原作近似的传统天然材料,包括淀粉胶、动物胶、蜂蜡、蛋黄等。部分材料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光是动物胶就有不小来头。最常用的动物胶当属兔皮胶和鱼胶,而其中最优质的非鲟鱼胶莫属。鱼胶由鲟鱼鳔加工而成,粘黏性很强,能粘得非常牢固。作为天然材料,它还符合修复原则中的“可还原”材料要求。
制作鲟鱼胶是个力气活儿,首先要把干硬的鲟鱼鳔用小钳子剪成小块,再放进净水浸泡过夜,然后用手慢慢将胶块捏软、捏开。读书的那些年,我常常做鱼胶做得双手酸痛,老师每次都会说:“这可是顶级手部保养品,外面想买都买不到!”听罢手上力道又多了几分,捏得更勤快了。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现代的合成胶出现了,它们各有不同特性,可以针对不同的画面选择使用。
手术刀也是修复师必备的工具之一。是的,就是医生用的真手术刀,不是比喻。还有牙科精细工具、针线、刮刀、熨斗、各种塑料膜等。在俄罗斯,修复师也是穿着白大褂来工作的!俨然一个医生上台做手术既视感。
在分析微观切片和画面的细节时,还会用到各种高倍数的显微镜。有些精细操作也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每次在显微镜下连续工作数小时后,眼睛都要好长时间才能调节过来。
另外,如果看过修复相关视频或资料,肯定会对“清洗光油”这一步感兴趣,这可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整个过程看起来非常舒適。但修复师就未必舒服了,因为清洗光油的化学溶剂常有刺鼻气味,有些还对人体有害,为了保证安全,工作室的通风系统和防火设施一定要到位。
欧洲很多古老的油画都因当时的条件限制,使用了许多对画作伤害非常大的涂层,导致后面清洗异常困难,常常需要使用腐蚀性强的溶剂,而这类溶剂通常毒性较高,操作时气味很大。
各国的修复师守则都强调了职业安全的重要性。自从成为修复师,我便常常感叹:真的是用生命在修画!
//摘自果壳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