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1-12王义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肺插管气道

王义宁

(辽宁省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心脏停博的发生原因较多,其发生后患者由于心脏停搏而导致血液循环无法进行,全身器官均陷入缺氧状况,因此此类患者病情较急,需立即进行救治。心脏复苏作为心脏停搏的直接救治手段,可有效帮助患者心肺功能复苏,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有部分学者指出,一般患者出现心脏停博后,其全身由于缺氧器官组织将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即便在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仍然未完全脱离危险状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且由于患者心脏停博导致患者即便抢救成功后,心里依然会留有心理阴影,会对自身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焦虑,长期可能导致抑郁[2]。目前对此类患者治疗除了心肺复苏术之外,相关护理也十分重要。有研究指出,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此类患者的护理需要,其护理有效率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依然有焦虑、抑郁情况[3]。在相关研究中,部分学者提出将急诊护理干预用于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中,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成功率、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4]。为验证此类研究真实与否,本次选取960例接受的心脏复苏治疗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可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960例进行心脏复苏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认为心脏停博,且心脏停搏时间<1 d;无严重神经疾病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或肢体障碍者。运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急诊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480例患者,其中急诊护理干预组患者有男性250例,女性230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1.29±4.39)岁,根据患者病情分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肺栓塞患者260例,一氧化氮中毒患者9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有男性252例,女性22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2.07±3.97)岁,根据患者病情分类: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肺栓塞患者180例,一氧化氮中毒患者50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其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此次试验对比,在患者知情同意且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 方法: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主要内容为:遵照医嘱对为患者提供常规药物和输液治疗护理,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等,若有异常立即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取得联系,进行相关处理。急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复苏抢救护理: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若患者存有意识则通过不断轻拍患者面部给予患者刺激,让患者意识保持清醒,并不断用“坚持住”等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意志力,条件允许时,让一名患者家属随同,并同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加油鼓励。

1.2.2 患者气道护理:一般在心肺复苏治疗后都会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护理人员需先对双手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操作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在完成气管插管后,加强对气道插管的管理,定期检查患者气道插道是否固定妥善,是否存在有移动现象。根据患者情况对气管插管进行湿化,以防止患者的气道出现损伤,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调整低压气囊放气频次,防止其因为咽喉分泌液体及胃内容物被吸入气管,造成咳嗽或窒息,若患者痰液过多或过于黏稠,对患者进行负压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可对患者进行拍背,促进其痰液排出,一般操作前,患者吸纯氧3 min。

1.2.3 患者脑部护理:一般心脏停博后,患者脑部以出现一定损伤,心肺复苏治疗后,血液再灌注易导致患者脑部出现在关注损伤,为此,利用冷毛巾对其面部、颈部进行擦拭,可降低其脑部氧代谢,继而减少血液灌注量,起到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1.2.4 救护车环境护理:由于此类患者病情较重,为了避免外部刺激加重其病情,应减少救护车内异味,可通过喷洒一定量的空气清新剂,并及时清理救护车内灰尘,减少车内灰尘弥散,当日气温高时,预备酒精等可降温液体,待患者进入救护车后,及时为患者擦拭降温,防止高温加重其心肺负担。

1.2.5 心理护理:心脏停博后,患者一般会有濒死体验,且治疗后患者身体依旧会留下创伤,因而即便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对心脏停博产生一定恐惧感,继而导致其焦虑、紧张、乃至抑郁,而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不利,甚至可能让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如何预防,通过增加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消除其心理的不安和紧张,并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帮助患者摆脱孤独感,重新建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其中护理效果评定标准为: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已稳定为显效;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有所改善,偶尔出现异常变化为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无任何改善,乃至有恶化现象为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焦虑程度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抑郁程度通过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两项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和表示计数资料和质量资料,通过χ2及t进行检验,需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方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此次研究中,急诊护理干预组护理效果情况为:64例显效,71例有效,825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14.1%,常规护理组护理效果情况为:14例显效,25例有效,921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4.1%,急诊护理干预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045,P=0.014)。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此次研究中,急诊护理干预组护理心肺复苏成功1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胸部不适患者1例,反应迟钝患者3例,记忆力衰退患者2例,恐惧抽搐患者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常规护理组存活患者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胸部不适患者1例,反应迟钝患者3例,记忆力衰退患者3例,恐惧抽搐患者4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急诊护理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11.419,P=0.001)。

2.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此次研究中,急症护理干预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焦虑评分为34.25±10.46分,常规护理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焦虑评分为43.59±12.98分,急症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t=14.808,P=0.001),急诊护理干预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抑郁评分为31.28±11.27分,常规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抑郁评分为40.18±11.76分,急诊护理干预组患者抑郁频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t=4.317,P=0.001)。

3 讨论

心脏停博主要指心脏的射血功能突发性停止,患者大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根据其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特征,一般可分为心室颤动、心室静止、心电-机械分离,其主要原因为心室纤维颤动[5]。主要症状为触劲动脉及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无心跳声,其临床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其及死亡期[6]。一般患者出现心脏停博后,未得到及时抢救治疗,其体内重要的器官组织在4~6 min后即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数分钟内患者即会从心脏停播期进入死亡期,目前心脏停播8 min内未得到心肺复苏治疗,患者较大可能死亡[7]。

心肺复苏术作为抢救心脏停博患者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分为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又叫初步抢救,一般在患者未得到高级生命前实施,对患者进行徒手抢救[8]。高级生命支持又叫高级生命维护,一般是在基础生命支持后应用器械与药物保持患者的通气和循环,识别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气道控制、呼吸支持、复苏用药、心脏电击除颤四个部分。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即便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后,其病情依旧处于危急状态,往往因为护理不当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9]。一般进行心脏复苏的患者其术后初期各项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易因为呼吸道压力出现窒息状况,如果患者出现窒息后,可能进一导致其心脏再度出现停播,因而需对其体位进行护理,以平卧姿势减轻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通畅[10]。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如果未进行事先消毒可能导致患者感染,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气道插管时,未进行插管湿化则可能造成患者气道出现损伤,而插管成功后,气管插管不牢固,移位等也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不佳。插管后,由于患者呼吸道易产生痰液,吸入气管后可能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加大其心脏负担,因此需对其尽心引痰处理。在患者进行心肺治疗后,其心脏功能恢复,若不及时对其脑部供血状况进行合理控制,易因为血液再灌注而导致损伤,为此对其面部及颈部进行降温,以降低其脑部氧代谢和血液循环。此外,患者病房环境对其病情也有一定影响,需保持空气中无刺激气体、温度适宜患者修养恢复、湿度利于其呼吸通气。而患者在意识清醒后,易对心脏停博产生恐惧和焦虑,长时间未得到心理疏导,必然导致其抑郁焦虑程度加重,为此,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其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消除心中恐惧,提高治疗信心,最终达到帮助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康复速度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体位护理、脑部护理、气道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五个方面的急诊护理干预,使急诊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及抑郁程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所有数据差异均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心肺插管气道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心肺血管病杂志》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