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勇运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联合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2020-01-12叶良策刘中勇
叶良策,康 骏,胡 悫,刘中勇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330006)
高脂血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尤其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最为严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相关因素,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刘中勇教授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刘中勇教授潜心研发的调脂1号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和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常用于治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对脾虚痰浊伴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现将刘中勇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经验简要总结如下,并附验案1则。
1 高脂血症的病机
高脂血症与饮食不可分割。《素问·通评虚实论》言:“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中医虽无“高脂血症”之“名”,但有其发病机制之“实”。《灵枢集注》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可见,无论是过于肥胖,还是体内脂质过多,其本质来源均为人体从食物摄入的水谷精微。膏脂为人体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至周身内外,濡养全身。脾胃为水谷之海,负责散精布液,若脾运失司,运化无力,则膏脂失常,积于血液之中,久之使有用之精微化为无用之膏脂,继而化浊成为“脂浊”。
此外,血液的正常循行和水谷精微的正常输布,均需要气的正常推动,《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若气虚以极,无以维持正常血行精布,可致膏脂难化。若脂浊已生,停留于脏腑经络,因其性黏滞,使气机郁滞,气机不畅,则瘀自生。
刘中勇教授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多与饮食失节、体虚劳损有关。饮食无度,摄入大量膏脂厚浊之品,超过脾脏运化调节能力,或体虚脾运不足,使正常饮食所产生的膏脂也难以运化,故使膏脂积聚,化浊生痰,痰浊停聚,日久困脾,脾气渐耗,导致脾脏运化能力不断下降,脾虚、痰浊互为因果,最终缠绵难愈。脾主四肢肌肉,脾失其职,四肢不充,痰浊内困脾阳,清阳不升,则易见倦怠乏力,头晕昏沉,大便溏稀。此外,刘中勇教授特别强调,气虚、痰浊是导致血运不畅、瘀血内生的重要原因,而两者均是高脂血症患者长久不愈的重要因素。因此,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当重视审查患者瘀血情况。
脾虚、气虚、浊邪、血瘀四者虚实夹杂,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从以上4个方面入手,治以健脾化浊、益气活血。刘中勇教授潜心于理论与临床研究数十年,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颇有心得,并创立了数种复方制剂,疗效颇佳。针对本文讨论的病机,刘中勇教授常联合使用调脂1号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和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
2 方药分析
2.1 调脂1号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 调脂1号方由党参、荷叶、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泽泻、丝瓜络、广木香、砂仁、丹参、生麦芽、焦山楂组成。党参、荷叶为君药,党参补脾益气,其性甘平,无补气过旺而生火之弊,可长期服用;荷叶降脂化浊、升发清阳,具有防浊碍清之效,两药一补一化,用药精专。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助浊邪从湿而化;陈皮理气燥湿,调畅气机;薏苡仁、泽泻加强化湿泄浊之效;此五者助君药健脾化浊,共为臣药。化浊以脾脏为首,佐广木香、砂仁醒脾化湿以助脾脏补气化浊之功;丝瓜络性平,活血通络,丹参化瘀、通行血脉,焦山楂散瘀行气,三药合用,消散经络血脉之瘀滞气血,血瘀得化,则瘀浊难以互结,共为佐药。麦芽和胃护中,为使药。本方用药简洁而专效,平和而稳健,可长期使用,主要用治脾虚失运、浊邪内生所致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症见形体肥胖,或肢体沉重无力,困倦,头晕昏沉,恶心,舌淡胖,有齿痕,或舌中有裂痕,苔腻,脉滑。
2.2 益气活血通脉颗粒 本方由黄芪、当归、桂枝、赤芍、水蛭、益母草、红景天、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补气,当归活血化瘀,两药共用,益气活血,共为君药。桂枝温通经络,助阳化气,可加强黄芪补气之效;赤芍除血痹,破积聚;水蛭破血祛瘀,散恶血;益母草活血通经,加强君药活血化瘀之功,共为臣药。脾为气血化生之源,红景天健脾益气,以资后天之本,且兼可活血,为佐药以助益气活血之功。生姜、大枣温胃和中,共为使药。甘草益气、调和主要,为佐使药。本方常用于气虚血瘀所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常见症状为体虚无力,少气懒言,胸闷,或有刺痛感,心悸,自汗,可见大便偏稀,舌质暗,苔薄,脉涩。
3 典型案例
患者,男,58岁,2019年3月5日初诊。主诉:乏力伴头晕、昏沉感2个月。刻下症:乏力、头晕伴昏沉感,偶有胸闷,时感恶心,腹胀,平素易自汗出,无口干、口苦,食纳一般,夜寐一般,大便不成形,小便平,舌暗淡,苔白滑,脉沉、涩。理化检查显示:三酰甘油(TG)3.6 mmol/L,总胆固醇(TC)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9 mmol/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颅脑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诊断:脂浊,脾虚痰浊、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健脾,祛瘀化浊。处方:调脂1号方,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均为15剂。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2019年3月1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自觉精神好转,但仍有少许头晕、乏力感,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成形,但仍偏稀,自汗减轻,出汗量减少,食纳一般,小便调,夜寐安,舌色红,稍见暗淡,苔腻,脉弦滑。守上方,继服15剂。
2019年4月3日三诊: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明显乏力感,无头晕、昏沉,无胸闷,自汗明显减少,食纳可,夜寐安,大便成形,小便调,舌红,苔白,稍腻,脉滑。理化检查显示:TG 1.9 mmol/L,TC 4.7 mmol/L,LDL-C 3.3 mmol/L,HDL-C 1.7 mmol/L。血脂已明显下降,继续守上方30剂,以巩固治疗。
按语:本案患者为脾虚痰浊、气虚血瘀证。脾气亏虚,则见乏力、大便不成形;气虚表不固,则易自汗;脾虚无以运化,则精微不化,聚而化为脂浊,血脂自然升高;浊邪内生,上犯清窍,则见头晕、昏沉;浊邪阻于心脉,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则胸闷;恶心、腹胀均为中焦气机受阻表现,见舌暗、脉涩,瘀象明显,故治以健脾化浊配以益气活血。两方合用,以白术、茯苓补其脾虚气弱之本,脾健则气生,脾运则浊化;党参、黄芪、红景天补已损之气,且黄芪益气固表,卫表得固,则汗自止;陈皮理气燥湿化痰,广木香、砂仁醒脾化湿,荷叶化浊降脂,薏苡仁健脾化湿,泽泻利水化浊,六药同用,共祛痰、浊、水、湿之邪,使四者无以复生;丹参、当归、赤芍、焦山楂活血化瘀,益母草、丝瓜络活血通络;高脂血症并非朝夕所得,久则易形成血脉癥积,故以水蛭破血逐瘀;桂枝通阳化气,以助气机运行;生姜、大枣、麦芽护胃和中,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症状好转,虽未痊愈,但知药已对证,因慢病当以慢治,切莫猛药强攻,故继续守上方服用。三诊时患者明显好转,血脂水平基本恢复,但痰浊黏腻,难祛易发,瘀血顽积也非数日可取,故当继续守上方以巩固治疗。
4 小结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刘中勇教授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为浊邪为犯,主要脏腑在脾,应用自创调脂1号方治疗,常获佳效。然而,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临床用药应当注重疾病的实际变化,如本文患者,虽见明显脾虚痰浊的症状,但观其舌脉,亦可见明显瘀象,可知其浊邪日久阻碍气血运行,使瘀血内生,故抓其病机,联合使用调脂1号方和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则可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