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文、水质变化研究

2020-01-12欧德才

湖南水利水电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峡水库三峡工程洞庭湖

欧德才

(益阳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湖南 益阳 413002)

洞庭湖属于我国境内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的调蓄湖泊。在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南部汇集湘、资、沅、澧四水,北部承接藕池、太平、松滋三口分流,具备极强的蓄洪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洪,为长江中游地区储蓄水资源[1]。另外、洞庭湖也是我国传统农业发祥地、鱼米之乡,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湿地生态区,为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受三峡工程的影响,长江流域以及洞庭湖的水位、水文特征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长江流向洞庭湖的水量也呈递减的趋势,断流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现了缺水、生态功能退化等新问题。同时,河底的泥沙淤积十分严重,情况愈演愈烈。因此,研究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对洞庭湖水文、水质等情势的影响十分有必要。本文对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前后洞庭湖水文、水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1 三峡水库调度方案

三峡水库于2003 年开始运行蓄水,水库整体运行水位是145~175 m。每年6 月,为了留出220 亿m3库容来防汛,水库水位会被要求降低至145 m。在主汛期(夏季7~9 月)时,借助一定的水库流量,增强水库在防洪方面的效果;如果水库的流量在减少时,洞庭湖的水位也会逐渐下降,直至145 m 左右。在汛期快结束时,可以对水库流量进行调节,并且开始蓄水,当水库水位升至175 m 后,使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保持平衡。从次年2 月起,通过调节增大出库流量,使之大于入库流量,增大下游来水,使水位在6 月份左右降到145 m。

以上就是三峡水库整年的调度计划,并且每年都会随着三峡地区天气变化进行改变,改变的内容涵盖了水库中小洪水的发生、发电、航运效益、水库排沙以及长江下游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2]。

2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对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

2.1 水位、水量

通常情况下,洞庭湖的水位变化受长江流量的影响,以及出口江湖的相互作用[3]。城陵矶汇流口、洞庭湖荆江段分泄三口、长江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江湖系统。如果其中的一个分支出现问题,其他系统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前,由于系统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洞庭湖流域的水文系统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三峡工程在建成之后,因为对水库流量的调节,导致最终的出水量出现变化,从而影响了洞庭湖的水位和水文。从2003 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洞庭湖出现了枯水期提前、持续时间增长的现象,并多次出现接近历史同期最低水位[4]。

黄群[5]等通过BP 神经网络模拟了城陵矶水位变化,通过设定没有三峡水库调节这一条件,分别对2006 年、2009 年洞庭湖水位进行了还原,并与20 世纪90 年代的数据做了对比,结果显示洞庭湖水位有一定波动,但幅度不大。而实际上,三峡工程在建成之后,从2006 年开始到2009 年,城陵矶水位逐步下降了2.03 m、2.11m,其中水位下降最大的已经到了3.30m、3.12m。

史璇[6]等研究得出,受三峡工程的影响,洞庭湖在丰水期水位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枯水期会有所提升,汛期末水位下降速度加快。

李景保[7]等研究得出,受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水库不论是在典型年还是在不同调度方案的影响下,水位都有所下降;四水的来水量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优势,这就增强了洞庭湖对长江流域的补水能力。

总的来说,在丰水期时,洞庭湖的水位会比之前的低。当枯水期三峡水库减少下泄流量时,洞庭湖的水位会比水库运行前有所升高。同时,三峡水库的调节也影响了洞庭湖水量的变化。

2.2 泥 沙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前,有较多挟沙能力强的特大洪水,而且洞庭湖都会接纳三口、四水的泥沙,这在较大程度上强化了荆江的抗洪能力,但是会导致洞庭湖的泥沙淤积量多,影响水文环境。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由于水库调节,消减了一些挟沙能力强的特大洪水,长江三口分流分沙与洞庭湖水位发生变化,使得长江三口流入洞庭湖流域的泥沙大为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洞庭湖流域的水沙关系。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泥沙淤积的影响探究众多。专家学者通过组件模型、实测调查等方法,分析得出2003 年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入湖沙量减少了近8 成,泥沙淤积量也显著减少。

所以说,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后,会因为长江三口分流的影响,致使洞庭湖泥沙量减少,减缓了泥沙的淤积速度,这对洞庭湖的寿命延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洞庭湖的蓄水能力。

3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对洞庭湖水质的影响

近些年来,通过对水质监测的探究来看,洞庭湖地表水质超标的元素涵盖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地下水超标项目有铁、锰等。依照20 世纪90 年代末的数据整合可以得知,洞庭湖水质总体比较好,大部分监测结果在二、三类,属于清洁或轻度污染。

受三峡工程的直接影响,洞庭湖的水位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水域的自净能力减弱,减弱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局域水域背景下,就当前的洞庭湖水域来看,西洞庭湖水域的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恶化的趋势也逐步加快[8]。另外,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洞庭湖的生态污染情况也都有了转移的情况,逐步呈现出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的趋势,而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洞庭湖的污染趋势是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换句话说,就是在三峡工程的影响下,洞庭湖的污染程度加深,但是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水质较为稳定。

另外,由于水库的调节,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水质具有周期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下区域水流量减小,洞庭湖的水位逐步下降,直接影响了周边环境。下区域流量增加,洞庭湖的污染减小,有效地改善了洞庭湖的水质情况。其中水质问题多发生在枯水期,由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枯水期提前,南洞庭湖湖底高程抬升,导致长江来水量减少,造成了水质不达标。

总体来说,三峡工程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洞庭湖的水质状况,总体趋好,但局部水域特别是西、南洞庭水质显著恶化。由于三峡工程运行时间短,加之人类生活与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影响洞庭湖水质,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对洞庭湖水质的影响无法完全显现。

4 结 语

三峡工程具有较大的防洪、发电、通航、供水等综合效益[9],也改变了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对洞庭湖的水文、水质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利有弊。因此,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各方面的影响还需要更全面、更持久地观测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三峡水库三峡工程洞庭湖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洞庭湖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
为三峡工程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