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1-12孟蕴芳
孟蕴芳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认知行为干预目的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愈后生活质量,主要措施是通过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以及消除患者心理压力[1],同时介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护理难度较大,由于面部烧伤后直接影响是面部畸形、色素沉着,严重影响美观程度,给青年女性心理带来巨大压力和思想负担[2]。由此可见,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对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观察组各项指标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接受面部烧伤治疗的女性青年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确诊为面部烧伤且精神意识清楚,同意参加并签署我院制定的研究之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9.25±3.26)岁;烧伤程度:轻度烧伤25例,中度烧伤20例;婚姻情况:未婚24例,已婚15例,离异或丧偶6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9.35±3.11)岁;烧伤程度:轻度烧伤17例,中度烧伤28例;婚姻情况:未婚16例,已婚26例,离异或丧偶3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烧伤程度、婚姻情况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当日予以患者心理状况测试,确定烧伤程度,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入院指导、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指导、常规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认知行为干预,干预主要方法:①患者心理诊断,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确定心理状况;探究其焦虑根源,针对性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理解阶段,积极引导患者理解不良情绪对治疗及康复的危害,运用理性观点进行克制,使患者认识到负面情绪产生的表现行为或临床症状,找出其内心抑郁根源并主动面对;对于情绪不稳定患者,采用催眠或其他方法换缓解患者内心抑郁;对担心面部美观对后续生活及工作带来影响的患者,要采用针对性干预介入,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正视问题,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③沟通阶断,此阶段主要工作是纠正患者错误观点,重点针对患者面部烧伤后心里过程的变化,主要是对未来生活担忧,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沟通,缓解抑郁、焦躁等悲观,加强心理建设,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耐心安慰、陪伴患者。主动开导,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舒缓的音乐、柔和的光线、适宜的气味,都能增加患者良好感知;④继续教育阶段,使患者养成与不良心理观点做斗争的行为,主动加以改正,在后续治疗中自我强化。根据身体情况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①心理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5级评分法:无(0分);重度(2分);重度(3分);极重度(4分),由两名及以上医师采用观察与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独立评分。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百分制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85分)、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通过SAS3.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和百分比(%)表示,分别使用t、χ2检验,P<0.05,认为数据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对比: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3.01±0.88)分、(2.97±0.76)分,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01±0.38)分、(1.97±0.58)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评价为:满意25例、较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3.33%;对照组满意度评价为:满意16例、较满意20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80.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面部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烧伤,女性患者相比于男性患者来说产生心理压力及负担等不良因素更为严重,因为其担心美观度的降低,对后续婚姻、工作及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情绪不稳定时常出现[4],对患者康复十分不利。
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抑郁程度发生率较高。认知行为干预在临床护理中对青年女性面部烧伤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通过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和行为,矫正患者不良认知,消除负面情绪和不健康心理状态[5]。通过寻找心理根源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避免负面情绪阻碍其正确地评价疾病情况,拒绝进行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方式[6]。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给予必要的生活、心理帮助,情绪得到缓解安抚,进行健康指导,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保证换患者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患者不同需求采用正确的方式一一攻克;针对患者忧心容貌改变对后续生活产生影响,给予有效性干预,使患者积极正视问题,并在后续治疗中加强强化力度,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次研究,观察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1.01±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7±0.58)分,说明患者心理健康逐渐恢复;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说明认知行为干预介入护理过程中效果良好。
综合上述:对面部烧伤青年女性患者护理中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心理抑郁心理改善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