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2020-01-12杨小娴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颅脑

杨小娴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目前,临床诊断颅脑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是影像学检查,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着多向成像和高度软组织分辨率等优势已经得到了很多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在肿瘤病变诊断当中广泛应用开来[1]。本文对之前我院收治的部分脑膜瘤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进一步探究分析MRI和MRI增强扫描的实际效果以及应用价值,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8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了手术病理诊断,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主要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恶心呕吐等为临床表现,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35~52岁,平均年龄39.2岁,接受治疗的病程在8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5年。

1.2 方法:磁共振检查方法:所有选取的患者都接受磁共振扫描,使用美国GE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医师首先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协助平卧在检查床上,随即进行颅脑的常规扫描,T1WI信号重复时间设置为400 ms,恢复时间设置为20 ms;T2WI信号重复时间设置为2800 ms,恢复时间设置为105 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序列的重复时间为8000 ms,恢复时间为204 ms。矩阵大小256×256,层间距为1 mm,层厚为5 mm。在常规扫描结束之后进行增强扫描,为了使成像更加清晰,要给予患者少量的对比剂,本次研究选取的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按照0.2 mL/kg的剂量实施静脉注射,采用SE T1WI抑制序列开始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扫描[2]。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得出的颅脑图像,确定肿瘤发生的具体位置以及肿瘤的大小和形态等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选取的8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检查已经确诊为单发性肿瘤,发生部位为颅后窝17例、大脑镰旁13例、大脑凸面27例、侧脑室13例和蝶骨嵴10例,肿瘤直径介于1.6~6.5 cm,平均直径为4.2 cm,其中圆状或者类圆状64例,半月状16例。根据这个标准来看磁共振成像的检查结果,有72例符合,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0%。

2.2 颅脑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常规扫描我们发现患者T1WI序列经常呈现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序列呈现出等信号和稍高信号,这是因为脑膜瘤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还经常伴随不同程度的钙化、坏死和囊变,加上内部存在的丰富血管和纤维,使得信号的分布十分不均匀,具体来说,T1WI等信号48例,等信号21例,混杂不均信号11例;而T2WI序列等信号21例,稍高信号37例,低信号16例,混杂不均信号6例。在接受了增强扫描之后,有75例表现显著强化,5例不强化。还有50例明显可以观察出脑膜尾征,30例明显可见水肿带。

3 讨 论

目前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疾病是最有效和最常见的方式,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手段,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扫描,可以充分显示出病变区域的情况,并且呈现出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疾病。颅脑磁共振平扫能让医师第一时间看清楚静脉窦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大致判断受压状态下的位移距离,根据信号的强弱来基本确定病灶边界。

选取的80例患者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准确率达到了90%,发病部位都集中在颅后窝、大脑凸面、侧脑室和大脑镰旁等处,说明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成功率很高,而且有70%左右的患者在检查当中都能观察到脑膜尾征,和其他的相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3]。另有少量患者伴随水肿,这是因为低度恶性肿瘤会浸润周围正常的组织,正常组织病变后容易水肿。

综上所述,对脑膜瘤患者采取MRI扫描和增强扫描进行诊断能够取得很好的结果,诊断准确率很高,值得大力推广,已经可以作为目前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首选方式。

猜你喜欢

脑膜瘤磁共振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