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短期临床效果
2020-01-12曹远
曹 远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沈阳 110026)
口腔种植术是口腔科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常规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疗程长,患者易产生不适感[1]。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口腔科选择50例需采用口腔种植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短期临床效果。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口腔科接收并需采用口腔种植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的5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牙列缺失、缺损的患者;②符合口腔种植手术治疗适应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者;③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内科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⑤哺乳期、妊娠期妇女。5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其中常规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为(60.33±0.27)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31±0.14)年。治疗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60.14±0.4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34±0.28)年。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年龄等显示,P值大于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术前1周采用采用龈上、龈下洁治等方法清除全口牙周袋中的牙石和菌斑,并注意治疗周期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牙齿清洁,采用0.2%的氯己定溶液进行漱口,向患者讲解口腔种植术的相关医学知识和注意事项。
常规组采用常规翻瓣口腔种植术治疗。手术时,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患者牙槽嵴顶处作一个切口,切至骨膜,采用骨膜剥离器对骨膜进行分离,推开软组织瓣,然后牵拉患者颊侧和舌侧的黏膜,准确定位后,植入种植体,切口部位采用愈合帽进行封闭,然后常规对位缝合,手术完成。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饮食、口腔清洁给予指导。
治疗组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时,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采用引导模板定位患牙,观察患牙周围组织、黏膜情况,选取合适型号的环型黏膜切开器对患牙年末进行剥离,使患牙骨面暴露手术视野中,平整骨脊,逐级使用扩孔钻对根管进行扩孔处理,并注意回收骨屑,植入种植体,然后采用愈合帽进行封闭,手术完成。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饮食、口腔清洁给予指导。
1.3 评价标准:分析患者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成功: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患牙临近牙齿未收到不良影响,X线摄片显示骨吸收量不明显,口颌系统和功能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失败: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消失,患牙临近牙齿收到不良影响,X线摄片显示骨吸收量明显,口颌系统和功能未恢复正常,有咀嚼无力、疼痛、麻木等明显不适。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剂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患者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常规组治疗成功17例,失败8例,治疗成功率为68%,治疗组治疗成功24例,失败1例,治疗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牙列缺失、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症状明显,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口颌系统,保证口腔正常功能,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需求,具有中的意义。
常规翻瓣口腔种植术是临床治疗牙列缺失、缺损的常用手段[2-3],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手术类型切口大,耗时长、出血量大,对牙龈造成的创伤性大,易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等严重不良反应[3],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微创不翻瓣口腔种植技术在治疗牙列缺失、缺损方面得到了一些应用[4-5]。相比常规翻瓣口腔种植术而言,不需要切开牙龈和剥离骨膜,只需要作环形黏膜切口,微创、损伤小,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且不对种植区的骨量及局部的血管造成影响,避免术后瘢痕的产生,也满足了患者对于美观的要求,本研究显示,采用微创不翻瓣口腔种植技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达96%,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