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新思考
2020-01-12宗锦涛戴健华
宗锦涛,刘 军,戴健华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125)
开展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区划、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完成的第一轮农业区划摸清了当时的农业资源家底,但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农业自然资源要素、经济社会技术要素和农业多功能要素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而且,农业资源状况的变化对农业资源评价及其配置提出了新的可能与要求,原有的农业资源评价方法、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的要求,更何况当前市场要求新时期的农业资源评价需具备可视化、动态化、立体化、数字化等特点。在此背景下,农业资源多维评价应运而生。
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需要,为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很有必要以全新的理念、全方位的视角,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新时期农业资源评价进行系统性的重新审视与科学研判,构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思路,促进农业资源评价向更高级发展阶段转型升级。
1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内涵
1.1 概 念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是指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调查农业资源状况,构建农业资源共享空间数据库,搭建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科学分析农业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特征、分布、功能、历史演进、资源要素关系等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农业资源利用予以科学计量与评价,动态推演并遴选农业资源评价方案,提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方式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是在农业资源评价内涵基础上结合“多维”和“信息化”元素发展升级而来,是农业资源评价的更高级发展阶段。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是针对农业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甚至短缺性以及在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上的不均衡性、差异性而开展的科学评估活动;由于农业资源在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农业资源的利用功能、作用和效益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依据不同资源的特性 功能,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农业资源进行科学评价[1]。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内涵不仅包含空间的元素,还包括时间的元素。一是对区域内不同部门或资源要素、区际相同部门或不同部门间资源要素进行评价;二是评价既要充分认识现在的存在状态特征,也要探寻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科学计量与评价,同时还要预测发展趋势并对其产生作用进行预估。
1.2 评价目的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的基本目的在于查清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功能及其生产潜力,科学分析历史发展脉络与变迁规律;构建评价模型,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对农业资源利用予以科学计量与评价;合理、优化配置区内区际农业资源,协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关系,保持和增进农业生产中生物系统为人类需要提供资源的能力,实现农业资源高效配置,以提高资源的生产力和生产率,促进农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生产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是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的,因此在评价中既要考虑目前各种资源的现状、用途、利用方式、经济管理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环境产生的效益和后果,又要考虑研究各种资源的性状、用途、利用方式、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的变化,以便提出可供选用的不同优化配置与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及对其有利和不利后果的论证。
1.3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基本内容
1.3.1 农业资源调查 主要包括查明农业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质量、结构、历史演变等情况,构建农业资源共享空间数据库,并及时进行农业资源共享空间数据库的年度更新。农业资源调查在农业资源多维评价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家底不清,现状分析与作用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就大打折扣,也很难提出因地制宜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为此需要统一制定全国一盘棋的农业资源监测调查技术规程与数据库验收技术规程,通过现代化的监测调查技术手段,利用遥感影像数据,采取普查、重点调查、抽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构建农业资源共享空间数据库;同时,设置固定的观测站和调查点,搜集相关资源的年度变化量,及时更新数据。
1.3.2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SWOT 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分析农业资源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因素,科学研判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科学构建SWOT 分析矩阵,系统阐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SWOT 战略。
1.3.3 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资源多维评价 主要包括对各种农业资源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作用和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构建相应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采取不同评价方法对单一资源或组合资源或综合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等内容。农业自然资源多维评价,主要分析自然资源种类、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潜力;评价各种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探索农业生态规律和各种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科学分析农业资源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演进变迁特征、现存状态与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全面分析各种资源在不同/相同地域上的不同/相同/混合配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评价各区域合理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方向、方式和途径及其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技术资源多维评价主要在于研究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及其地区差异,不同时期发展特征及其变迁规律,综合评价资源,为正确划分农业区域提供经济社会技术依据,同时为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与产业、科学编制农业规划、合理确定农业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依据。经济社会技术资源是农业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对经济社会技术资源进行多维评价时,除了要了解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民族、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情况以外,还需了解人口与劳动力、农业农村资金、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技术装备、交通运输条件、农业生产历史与现状、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情况[1]。
1.3.4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 根据单个农业资源或组合农业资源或综合农业资源等评价对象,结合评价区域对评价的具体要求,构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遴选评价方法并构建评价模型,探寻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素;然后,根据评价结论,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提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思路并构建支撑体系。
1.3.5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成果应用 加速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成果应用是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成果应用主要包括指导现代农业生产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多维区划/农业多维规划/农业项目多维可行性研究、农业多维规划/农业项目多维可行性研究(即农业资源配置)实施、农业多维区划和农业多维规划成果的调整优化、多维后评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即农业生产)等方面。
2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的评价思路与原则
2.1 评价思路
传统农业资源评价属于典型的二维平面静态评价,对农业资源动态监测调查与数据年度更新、成果应用指导等的研究不多,对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操作性和落地性考虑的也不多,更没有把“评价”纳入“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循环系统”进行整体思考与统筹安排。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把农业资源多维评价作为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循环系统的子系统进行系统性整体研究与思考,充分考虑其在循环系统中与上下相关联子系统的联系,系统梳理主要研究内容,以多维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设计“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实现农业资源多维评价与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循环系统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无缝对接,进而为农业资源多维评价与管理的可视化、立体化、动态化、仿真化、数字化提供支撑;同时,在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中设计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多维评价、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多维评价、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多维评价等模块,实现各模块与子系统的高度融合与无缝对接。
同时,“农业资源多维评价”需要经过“评价前期准备工作—调研与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研究—评价方案与专题研究—评价成果编制与修改完善—评价审查验收—评价成果定稿与发布—评价成果应用”等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和步骤构成了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系统的子系统;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充分协调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评价系统之间的关系,构建各子系统与评价系统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实现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最真实的基础数据和最科学的评价预判结论。
2.2 评价原则
2.2.1 远近结合原则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是一项长期而又基础性的工作,要从评价区域当前农业资源的现状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持续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要求,科学查明农业资源家底及其发展潜力,系统阐述区域农业资源优势,为制定农业多维区划、农业多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农业资源配置、多维后评估等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断延伸与拓展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 需要。
2.2.2 多目标统筹原则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需要综合反映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要素,因此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既要依据自然地域时空分异规律要求,按照认识、利用并改造自然的先后顺序,全面查明、科学分析所有农业生产部门和动植物在相应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能性;同时也要结合生态规律的要求,按照生态效益最佳原则,分析论证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生产符合或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的产品,获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2.3 突出主导因素原则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它们围绕着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系统。这些单个资源、组合资源、综合资源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其对不同农业生产部门和动植物的作用、目的意义、适宜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农业资源多维评价,不能把影响农业资源的所有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应科学遴选主导因素、主要矛盾,在全面综合分析评价中区分主次因素,着重对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系统评价。
2.2.4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按照自然地域时空分异规律,结合区域不同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区际间农业资源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同时,区际间也存在相应的比较优势,而现代农业生产与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落实到相应的地域,并且表现为不同时间段特征的独特性和发展方向及其发展重点的差异性。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是农业生产地域性形成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在经济社会技术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将成为农业产业遴选、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资源合理调配的决定因素。因此,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既要评价差异,更要挖掘区域的资源比较优势,以区域的比较优势安排农业生产与农业综合开发,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区际的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配置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2.2.5 “三生”与“三效”同评原则 “三生”同评是指生活、生产、生态等三类社会需求的同步评价,“三效”同评是指农业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三种效益的同步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农业资源利用三大效益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三生”需求的同步满足,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子孙后代对资源的合理需求与可持续利用。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三生”和“三效”常处于冲突状态,通过“三生”和“三效”同评,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促进配置区域运用绿色生态技术方法,着力建设相关配套工程,积极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
2.3 评价目标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以提升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和提高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搭建评价区域农业资源共享空间数据库平台,并及时更新年度数据,全面弄清农业资源现状、变迁规律及潜力,以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载体,以农业资源综合评价为基础,以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宗旨,以构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体系为目的,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促进评价区域“三生”与“三效”的协调发展。
3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1 指标体系内涵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人类基于对农业资源利用程度的认识而建立的、能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农业生产系统中资源时空行为特征和组合匹配状况、且彼此紧密联系的系列定量定性指标的集合。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遴选并设计适当的定量与定性指标,依据指标间的关联性,形成有序而全面的评价系统,用以定量定性地分析农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状况,科学研判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模式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制约程度,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农业发展模式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3]。
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出发,结合被评价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实际情况,遴选的评价指标尽量做到科学、全面、简便、可得。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构成,它直接影响资源评价结果,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和完备性是正确评价农业资源的 前提。
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价,避免过度偏重某些指标,造成片面性;也要用统一的尺度将定量指标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统一折算;还要体现各种农业资源在整个农业复合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科学确定农业资源发展水平、利用程度及潜力等[3]。
3.3 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工作步骤
一是建立评价备选指标库。科学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原则、模式、指标遴选方法,搜集整理、系统分析与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有关的各种定性定量指标,建立评价的备选指标库。
二是建立相应评价内容与要求的指标层的指标库。根据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利用潜力,科学分析农业资源变化特点和变化规律,预测农业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指标层的指标库。
三是构建相应评价方法框架层的各类指标群。根据单个、组合、综合农业资源利用评价的要求,遴选评价方法并结合需求方的具体要求,对遴选的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创新,采用理论分析法去除重叠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法建立评价框架层的各类指 标群。
四是构建相应评价方法的初步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可得性、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结合相应的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以生态整体性、兼顾“三效”、代际公平为可持续利用目标,采用客观实际分析法,去除相关性不大的指标,形成与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是构建相应评价方法的完备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德尔菲法,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关于初步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专家学者利用其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相应的价值观,对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匿名评议打分,提出修改意见。按照专家学者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优化,构建完备的、与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相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