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优化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对提升学习效率的研究
2020-01-11丁群
丁群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应该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为出发点,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创新教学理念,持续优化教学方式,创设和实践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借助电子课件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运用新型媒体巩固拓展课程知识,通过有效实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教学 电子课件 微课视频 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学迎来了课程改革,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也应该紧紧跟随新课改的相关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操作能力的学科,更应该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调整、优化传统教学策略,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新型媒体工具、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转变传统上由教师单独讲授的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新课改下探讨优化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实际教学的效果。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理念不够与时俱进。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仍然采用先讲授理论知识、后演示操作、指导学生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上机操作的机会也较少,无法将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无法运用多样化的资源辅助教学,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二是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多样。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系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多是采用单独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同时在课堂上也很少提出问题,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在新媒体与互联网的环境下,很多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新技术辅助教学,使得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三是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系统性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学科,相较于小学时期的认识计算机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的容量上还是在难度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很多教师无法根据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无法运用更为多样的知识开展教学,无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无法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优化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借助电子课件辅助学生课前预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明确其主要理念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要想通过优化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应该借助电子课件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针对性教学,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重难点的教学,进而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内容的效率。传统上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认为学生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够了,实际上这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为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重难点知识都要讲解。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制作电子课件,提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电子课件预习课程,熟悉基础知识,提出相关问题,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探秘”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计算机的组成,认识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主要部件和技术指标,培养动手拆装计算机和选配硬件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本课内容制作电子课件,在其中融入有关计算机的系统组成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等内容,将此课件提前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课件预习。在课上,教师就可以简单回顾计算机系统等基础知识,用更多的时间讲解计算机的拆装和选配硬件,进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七年级信息技术的课程相关内容,引入丰富有趣的图片、文本、动画、音频和影像等资源,创设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大屏幕或者教师辅助系统展示出来,同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课程的知识,从而有效导入本课具体内容的教学。
例如,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网络获取是首选”一课,主要是结合多媒体素材获取的主题,让学生掌握获取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运用提前制作好的资源展示了央视天气预报的主题曲《渔舟唱晚》和《春节序曲》两首曲目,展示了九寨沟、张家界和天堂等风景图,展示了一些短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这些多媒体资源是怎样获得的?运用哪些工具可以快速获得这些资源?如何整理这些资源?以此为基础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导入本节课程的教学。
(三)运用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七年级信息技术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学生调动起来,不利于培养学生这两项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師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任务导向法展开课程教学。在授课之初,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共同协作中探究相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根据七年级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学习任务,学习任务需要难以适当,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
例如,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制作个人简历”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word软件的操作基础上,运用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等编辑图文和表格融合的文档,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教学,提出“制作个人简历”的任务。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创设对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积极探究和动手实践,介绍任务流程:先初步设计个人简历模板;之后输入文字和加入图片与表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询问小组其他成员;然后在小组中探讨和优化简历,选出做的最好的个人简历代表本组展示出来;最后各个小组进行互相点评,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和展示的结果进行总评。教师可以运用《小王求职》的简单动画导入教学,展示小王的各类资料,让学生制作小王的个人简历,在个人制作和小组探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
(四)运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起着巩固所学知识、复习课程内容、拓展相关知识的作用。因此,课后复习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重视课后复习环节,多是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文字总结课程内容,不留课后复习与练习任务,导致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不佳。由于不同學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消化课堂上的内容,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才能掌握相关知识,不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后复习,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当下流行的微课教学方式,整理和制作多个微课视频,以此帮助学生课后复习。
例如,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数据图表化”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图表构成及其作用,理解图表的主要类型和适用的主要范围,理解数据图表化的表示方法,能够编辑和格式化图表,能够运用图表处理不同的信息等。结合这些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制作多个微课视频,以此辅助学生课后自主复习,比如可以制作“柱状图的制作”“折线图的制作”“饼图的制作”“图表的互相转化”“使用图表向导的步骤”等,将这些内容拷贝到电脑上、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由学生自由下载和观看,进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课后复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五)运用新型媒体巩固拓展课程知识
在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新型媒体进行教学,如可以巩固拓展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水平。新型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短视频软件等,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运用其中的资源复习课程,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巩固、复习、拓展知识。
例如,对于“使用图表向导的步骤”,教师可以以此制作微视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中,学生便可以在回家后自由观看,更好掌握“选择图表类型、选择图表源数据、设置图表选项、确定图表位置”等,提升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新课改为基础,探讨优化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与课程目标,借助电子课件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运用多媒体巩固拓展课程知识,在有效落实中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窦志刚.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效性[J].新校园,2015,(1) :53.
[2]张洋.新课程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6,(10) :248.
[3]彭民.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10) :23.
[4]周艳秋.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24)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