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新引擎 校外活动新生态
2020-01-11徐蓓娜
徐蓓娜
【摘要】遵循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突出“唱响最中国”的设计主旨,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为学生打造峰值体验,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方面进一步探索突破,过程中体现育人性、专业性、整合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首先,整合区内“红色学堂”资源,形成符合3个年段认知特点的“红色学堂”实践路线,完善场馆课程,献礼70周年;其次,通过开展“丝路川流”研学活动,引导普陀学子开展文化比较,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胸怀祖国,关心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践行社会责任;第三,开展“大国重器”国防军事体验营等科技实践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最后,建设“可移动的奥体中心”,在开展体育类体验活动的同时,传播中国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
【关键词】未成年人德育 爱国主义 教育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为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创新创造意识,在纪念建国70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全国少年儿童“双有”活动组委会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以“点燃少年追梦新引擎智创营地活动新生态”为主题,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唱响最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增进文化体认,增强爱国情感,激发使命担当。
一、我们的理念
遵循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突出“唱响最中国”的设计主旨,重点体现了四个“新”——聚焦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关注未来教育的新生态,探索立德树人教育的创新力,构建实践教育的新共同体。活动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为学生打造峰值体验,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方面进一步探索突破,过程中体现育人性、专业性、整合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
二、我们的实践
1.探寻“最”中国——项目化学习活动
组织开展“我心中的共和国之最”项目化学习活动,寻找共和国发展“最重要的人物,最重要的事件、最重要的时间、最重要的地点等”,通过资料查阅、影视赏析、名著阅读和课题探究等方式,触摸历史脉络,了解共和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时间(点或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对话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强自信和认同,引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共鸣。并通过“普陀大学堂”的线上平台和学校的宣传阵地,展示学生“探寻最中国”的研究成果,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爱国主义教育。
2.传播“最”中国——实践体验活动
通过“行走地标”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凝聚中国精神。首先,整合区内“红色学堂”资源,形成符合三个年段认知特点的“红色學堂”实践路线,完善场馆课程,献礼70周年。其次,以夏令营和主题活动为形式,重点打造“丝路川流”国际研学营、“这就是中国”探究体验营、“行走浦江”社团暑期营、“星光耀普陀”主题竞技活动四大板块,引导普陀学子开展文化比较,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胸怀祖国,关心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践行社会责任。
第一站:最中国之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体育挑战赛、中小学生书画作品交流,通过各类主题竞技,传承中国精神,激发责任担当。
第二站:最中国之合。中波青少年舞蹈夏令营,中奥青少年合唱团交流营,中荷STEAM主题研学营,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跨国交流,和合共生。
第三站:最中国之威。以青少年国防科创营为主,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任务导向,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掌握运用国防技能,扬国威,练意志,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
第四站:最中国之味。用China·寻瓷之旅——暑期陶艺非遗研学营串联起舌尖上的中国之旅,从文化感知和实践体验中体会最有味的大美华夏。
第五站:最中国之创。寻农耕智慧、访自然秘境、考气象中国、创生态星球,以多种多样的科考夏令营和行走研学,感受绿水青山里的中国。
第六站:最中国之健。用一场湖南篮球夏令营、一次较量毅力的攀岩、一局智慧的桥牌邂逅,感受体力与智力的青春碰撞。
第七站:最中国之潮。把低碳环保、艺术创造、场馆教育和新生活方式相结合,破解垃圾围城的现实难题,演绎垃圾分类新时尚。
第八站:最中国之美。用镜头定格美好,用瞬间记录永恒,青少年影像社团带你开启这个夏天的调色板,讲好普陀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播放视频)。
3.颂歌“最”中国——创意总结活动
开展“颂歌最中国”科创文创展示活动。以社会人文、科技创新、劳动创造等为切入点,在畅想伟大祖国发展蓝图的创意实践活动中确立“争做中华未来脊梁”的远大志向。组织开展“一、十、百、千”场文艺展演,即一次区级“我爱祖国同唱国歌”文艺汇演、十台“献礼伟大祖国”社区纳凉晚会、百场校级“最美中国”艺术社团展示和千个班级“唱响中国”的文艺展演活动;组织开展区级“我为祖国点赞”演讲朗诵微视频比赛,原创儿童歌舞剧“锦绣河湾”、“遇见最美中国”陶艺展、“预见未来”DI创意设计活动,以艺术科技融合性的形式呈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美育活动抒发爱国情感,通过团队合作,科学诠释,创意展示,提出打破常规的解决方案,对家乡和祖国未来的生态发展献计献策。
三、我们的思考
1.加强诸育融合
变革主题教育活动单兵突进的现状,把立德树人融入全过程和各方面,实现德、智、体、美、劳诸育并进,不仅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认同,也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和抒发情感,展示成果,用劳动创造来锻炼自我,报效祖国。
2.推进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研究,是目前基础教育的热点,促动了学习方式变革。本次的建国70周年主题活动,以“我心中的共和国之最”这一开放性的主题,让学生在项目研究中实现自主建构,使主题活动实现全学科融合、全领域贯通。
3.营造峰值体验
以研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创意物化成果和实践导向,让建国70周年活动给予学生独特体验,让爱国主义教育直抵人心,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共情到共鸣,从自在到自为的三个转变。
四、我们的策略
1.资源集聚
因地制宜整合社会资源、实践资源、阵地资源,携手区“十大教育共同体”,通过“普陀大学堂”中红色学堂、创新学堂、河湾学堂、田园学堂、公益学堂、体艺学堂等课外体系建设,运用志愿公益、职业体验、田野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增长才干,学会感恩,勇于创造。
2.平台搭建
(1)宣传平台。做好形式多样的建国70周年宣传活动,利用普陀青中心公众号及时发布主题教育活动的信息,宣传教育成果,开展线上下同步宣传,
(2)评价平台。利用青中心研学APP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学习表现,增加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方面的评价,激励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展示平台。组织好各类展演、汇报展示、成果交流等活动,及时固化和辐射成果,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我们的校外活动更要主张人的尺度,人的立场,人的价值,人的温度,以此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