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应用探析
2020-01-11刘腾韵
刘腾韵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79-02
绘本是比较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材料之一,对于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绘本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契合了《纲要》和《指南》的目标。目前很多幼儿园已将绘本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家长也将绘本阅读作为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内容。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在想什么?这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让这些想法变得具体,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以便在绘本教学中对孩子有针对性地指导,是老师非常关心的事。笔者作为幼儿园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积极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幼儿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画出来,为老师进一步指导幼儿进入深度阅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与幼儿绘本阅读的适宜性分析
1.契合幼儿发育过程。 思维导图主要是借助绘图、表格、符号来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思维导图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思考工具和助记工具,思维导图和儿童大脑功能发育非常吻合,因为幼儿天性好动,其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生动,孩子喜欢用涂鸦、绘画表达内心的想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右脑的图像、色彩、空间思维等功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左右脑协调发展。思維导图也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孩子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通过绘画、符号等可以看得见的内容将在绘本阅读中的内容和思考生动再现。可以让孩子感觉绘本阅读更有趣,从而提高绘本阅读质量。目前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已经成功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果。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也对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2.提升幼儿思维发展。 大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发展阶段,幼儿用图画和符号绘制思维导图来表现事物或故事,让抽象的思考变得形象具体,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幼儿聚焦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激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也能帮助幼儿把各类想法归纳总结,从而让思维有组织、更清晰、更有条理;还能让幼儿在完成、解决、思考一个问题中,提升其专注力的发展;最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幼儿能建立和巩固纸笔互动的经验,在潜意识里感知文字组成的一些基本规律,理解一些词汇的意思。
3.促进幼儿深度阅读。 现在幼儿园和家庭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绘本,用于教学或者亲子阅读,但是幼儿绘本阅读的阅读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只找自己最喜欢的章节与故事,或囫囵吞枣式阅读,或读完就忘,只是把绘本阅读作为消遣时间的工具。阅读不仅仅是把故事完整听完,或是看完绘本的页面,幼儿对绘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理解,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调动大脑主体的参与度,深入思考;在熟悉阅读语言和符号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大胆表达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孩子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导图对绘本阅读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幼儿绘本教学的应用性实践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绘本作为案例,引导幼儿在阅读的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由简单绘图到利用绘图创编故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好饿的小蛇》
这本绘本讲述一条小蛇从周一到周天外出觅食,不断地吃下不同食物、身体变成不同形状的故事。故事的脉络清晰、简单,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单线程发展的故事,因此教师选择了流程图来辅助教学。 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小蛇吃下食物的顺序、吃下了哪些食物,数量不少,孩子能否记住,并用图画表示出来呢?第一次师幼完整共读图书,大部分的孩子们只记住了苹果、香蕉、饭团这三样食物,在这之后小蛇吃了什么就记不住了。第二次回顾绘本情节,教师利用“魔法口袋”的游戏,说一说、想一想、摸一摸第一天小蛇吃了什么?第二天吃了……第三天……。最后孩子绘制思维导图的流程图,将对小蛇每天吃的食物的特征、顺序等零散记忆,通过导图梳理出来,边画时口中边学着小蛇嗷呜嗷呜大口吃食物,完全沉浸在绘画式的游戏阅读。
案例二:《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是一本非常幽默的知识类图画书,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串联,让小朋友认识各种动物的粪便是什么样子。与幼儿共读绘本基础上,通过导图的方式让孩子把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和相应的便便图片贴在导图中,梳理绘本情节。思维导图一目了然地让教师了解到了孩子对于绘本的理解,发现一部分孩子处于浅表阅读,动物和便便没办法对应清楚;一部分孩子对于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前后顺序是模糊的。导图让孩子思维“可视化”,帮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到孩子阅读水平和认知发展,从而对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通过在课堂中完成的“绘本导图单”引导家长在家再次与孩子阅读绘本,进一步深度阅读,借助“绘本导图单”复述故事,模仿动物的表情说话的语调,对每种便便的表述,可以是什么样的,如一滩又白又稀的便便;一坨又大又圆的便便……为前书写,前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三:《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在《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封闭式循环式的流程图来展现,从一个假设开始,兜了大大的一圈,终又回到这个假设:如果你给小老鼠吃饼干,下一步它会要什么?牛奶吗?玩具吗?所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情节,正好切合了宝贝泛灵性的特点,又突破了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在活动中教师利用边读边画,边思考的方式和幼儿一起重新构建一幅“故事地图”,用一起画图说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共读共画绘本《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热情未减的情况下,启发孩子以“要是你给某某吃……”为主题还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模仿这本书玩游戏,引导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编故事,并通过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到班级和老师同伴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理解绘本《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基础,发挥想象进行创编新的故事,创编了《要是你给恐龙吃红果子》、《要是你给小羊吃披萨》……激发了孩子想象力,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鼓励孩子喜欢说、大胆说等非常有趣的故事,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四:《我妈妈》
《我妈妈》是经典的绘本,这本书中描述的妈妈在孩子眼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和本领,孩子们能够抓住这些角色和本领之间的关系,并且迁移到自己的妈妈身上,提出:“我妈妈也像天使一样温柔”“我妈妈也像大厨一样会做好吃的给我吃”这样的想法。因此教师选择了气泡图来辅助幼儿发散思维,用图画表示出我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一名幼儿在思维导图中画了一只小狗和一条蛇,当教师询问含义时,她说:“我的妈妈像蛇一样,当有小狗要扑过来咬我的时候,她能帮我赶走害怕的小狗。”还有许多小朋友画出了自己眼里特殊的妈妈:“我的妈妈会玩杂耍、妈妈陪我一起给垃圾分类。”有个小朋友家里有三姐弟,妈妈每天接送他们三个孩子上下学,因此他把妈妈画成了一条鳄鱼,他说鳄鱼表示勇敢,因为妈妈每天接送他们三姐弟很辛苦,但是从来不怕累。他心中的妈妈还是一名理发师,因为他的发型都是妈妈在家里给他修剪出来的,他的妈妈还像狮子一样凶猛。
三、思维导图对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成效性分析
1.《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幼儿对自己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或续编、创编故事,大胆表达。对绘本故事内容、故事情节变化、想象故事情节发展,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并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的这一过程增强了幼儿语言表達,并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更为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
2.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提高了对绘本的理解,梳理绘本中较复杂的故事情节,从浅表阅读向深度阅读到发展,从中提高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对作品风格的感受,对绘本语言的转化和运用。
3.以思维导图为媒介,提高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不再纯粹的绘本“读”故事,还可以“画”故事,“说”故事,“编”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思维导图不单为幼儿思维的发展搭建“脚手架”,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工具,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为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发现重难点,对课后的活动反思也起到了较好的分析作用。
5.亲子深度阅读从共绘思维导图开始,思维导图的运用,不再是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引导,更多地调动了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亲子绘制导图过程中,也增进了亲子感情,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孩子阅读的水平,从而帮助其提高前阅读、前书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