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
2020-01-11杨周琴
杨周琴
【摘要】近年来,在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开发上,对幼儿园的本土环境情况进行了着重表述,以助力于幼儿园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课程,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稳步养成。本文则主要是从含义、发展现状、建议和意义四方面着手,对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进行一定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本土化 主题课程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73-02
前言
学前教育就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幼儿不断进行大脑刺激,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不断完善,以能够适应今后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1]。在目前的学前教育活动中,主要是由家长和幼儿园进行双向引导[2]。同时幼儿园在对本土资源的选择上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选择优秀的本土资源进行利用,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学前教育目标的特色主题课程。
1.开发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含义
所谓的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开发即是在幼儿园课程开展中,要选择有系统性的主题课程,在选取主题上需要根据幼儿园所处的地方进行本土化改造或创新,以创造出有本土特色的主题课程,且所有主题课程皆符合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标准。而且在本土特色主题课程教授上,还需要进行实践性的修改,通过不断地创造来完善整个本土特色主题课程开发的系统,以此使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相关知识,以便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现状
2.1 幼儿园关注点分散不集中
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以最新课改要求为准,再根据各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标准进行创作,从总体上来看,幼儿园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本土环境贴切度[3]。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的学前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很多方面还不具备新课改要求,且在幼儿园老师的专业素养上缺乏有效的系统监督,导致幼儿园在幼师选择上不具备本土化标准[4]。因此,在幼儿园进行课程活动中,往往缺少对本土环境的了解,单方面注重与全国教育接轨,从而使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剥离,这对于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2家长重视度严重不够
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中心出现严重偏离化。在目前幼儿上学阶段,家长首要考虑是教育资源的齐备情况,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以至于家长表面上注重教育资源,却在幼儿入园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从而出现思想偏离。而且家长在对教育资源的标准存在极大的误区,以国际化程度论高低,以忽略对本土文化的教养,这种不平衡的教育资源侧重点现象往往会将幼儿与生活区分开来,很难达到对孩子全天候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这也将增加家長教育的难度。这同样也反过来对幼儿园形成了错误的认识,使之严重脱离本土环境而进行教学的实施。
3.对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开发的建议
3.1 立足本土的特色主题课程建设
幼儿园在对课程设置之初就需要结合幼儿园所处的地方环境进行课程的改造和创新。即在课程内容创作中加入本土化的元素,比如屏南的历史文化丰厚,则根据相关历史故事进行创作,把历史故事中的智慧向幼儿进行传导。例如“鸳鸯溪的传说”“甘国宝的传说”“程惠泽化龙”等等;比如屏南的木拱廊桥是全国最长、历史最悠久的木拱廊桥,它的建造技艺丰厚,则需要根据相关手工技艺进行介绍,并通过实地探访和现场操作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比如人文景观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龙潭四平戏、平讲戏、双溪铁枝,清朝武将甘国宝故居与祖墓,叶飞等新四军六团将士的革命遗址以及石寺庙、石民居、石牌坊;古树名木有誉为“植物活化石”的上楼72株成片水松林、龙源四季开花红杜鹏、红豆衫、银杏王等;珍稀动物有鸳鸯、猕猴、姊蛇、云豹、白鹏、穿山甲等。屏南民族文化丰厚,则需要根据屏南的民族文化进行实时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对屏南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助力于屏南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等等。屏南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显著,境内的自然景观除了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于一体的白水洋景区和鸳贵溪景区以外,还有亟待开发的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山、千亩中山泥炭湿地天湖顶、乌栏里原始森林、康里原始森林以及刘公岩、太堡楼、驾莺溯等景区,我园就以“屏南白水洋、鸳鸯溪”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首先提出“你喜欢去白水洋、鸳鸯溪?为什么?”的问题,让幼儿发散思维对该问题进行想象,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兴趣,继而继续提问“白水洋、鸳鸯溪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点”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对思考方向的把握,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为了增进幼儿对鸳鸯溪、白水洋的了解,及感受鸳鸯溪和白水洋的自然美景,教师还组织幼儿周末亲子游活动, 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
由此可见,幼儿园在主题课程建设上在落实了全国性标准后,还需要加上本土化元素,从而促进幼儿在生活中对学习的认同感,并愿意在生活中学习。
3.2推动本土的特色主题课程系统化
对于建立起来的本土特色主题课程需要做好完善和更新处理。幼儿园需要在课程建设之初就要有明确的思想意识,即本土特色主题课程服务的不是一届两届幼儿,而是幼儿园所在片区的所有适龄儿童。因此,在课程建立起来后,要做好相关的维护和改造工作,使课程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幼儿的学习标准。这就需要幼儿园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以整合出一套完善的本土特色主题课程。例如屏南的木拱廊桥建造技艺是中国彩虹桥建造工艺的杰出代表,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闽东传统工艺特色,承载着闽东独特的建筑公益文化特质,有着极其宝贵的传统工艺价值。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屏南的四平戏。在引入课程中来时,幼儿园需要与相关艺人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断更新和完善前中后期的操作流程和内容,让内容更适应幼儿接收。将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系统化,能够应对最新课标要求,并于本地化实现深度捆绑,使幼儿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本土知识内容,还能在生活中,通过家人进行知识的二次塑造,以此加深了印象,培养了学习习惯,更能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4.开发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意义
4.1让学习贴近生活
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具有取材方便、群众基础广泛的特点。即幼儿园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对陌生知识点进行整合,只需要根据本土化的知识点进行选择性截取,并通过对幼儿教育课程要求进行结合,使课程适合幼儿教育即可,而且幼儿园截取的材料资源十分方便的同时内容的实践性也相当高。我园周边地理、自然、历史、民间艺术、民风习俗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方面本土资源的优势,开发本土资源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屏南的木拱廊桥是全国最长、历史最悠久的木拱廊桥,所以我园就开展“家乡的木拱廊桥”这一主题活动,首先教师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木拱廊桥,感知木拱廊桥的外形特征,欣赏桥的造型美,然后让尝试用美工、建构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桥,之后教师根据幼儿制作出来的桥进行提问,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萌发对桥梁设计师和造桥工人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而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符合幼儿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它是具体的、时刻在幼儿生活周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发挥其教育功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依据本土化的资源,幼儿园可以很方便地找寻相关文化人员进行真实讲解和组织幼儿进行实地探查或现场操作。比如屏南的杖头木偶戏,它源于黄河流域,南宋时流传南方,因戏偶之头部与偶身为一根木棍连成一体,形如木杖而得名,于明末清初流入屏南。屏南小杖头木偶戏是由多种艺术综合形成的戏剧剧种,它在流传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角色行当、偶身制作、剧目文本、演唱音乐、木偶戏台等配套的艺术形式,构成了具有不同于其它木偶艺术形式风格的小杖头木偶戏表现特征。活动开展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观看、模仿并进行表演。同时,由于幼儿和家长都生活在本地,家长对于本地的相关元素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还能延续到家里,幼儿通过全天候的学习触点,能够在潜意识形成对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也将降低操作其他类别课程的难度。教师可运用专业素质影响或支持家长的教育,家长也可运用各自的知识与技能拓宽教师的视野。幼儿园和家庭都要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最终在教育幼儿方面达到配合默契、要求一致。比如“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美丽的柿子树”等等主题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们去了解、去探索、去体验,确保对本土课程的经验铺垫。
4.2让社会认同本土文化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幼儿园需要学会善于将本土环境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推动幼儿的学习进度,以达到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目的。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幼儿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家乡本土文化渗透于环境创设中。我园开展的“舌尖上的屏南”主题活动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主题课程了。秋菊粿、芋头面、鸳鸯果、米烧兔等等特色小吃的图片贴满了教室,生活区每周一菜,通过环境熏陶,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爱家乡的种子,让孩子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而幼儿通过对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度和认同感。比如主题活动“秋菊粿”,首先让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进行采摘活动,并带回班级在自然角种植,幼儿通过观察鼠曲草再生的特性,了解鼠曲草,并通过煮草、揉草团、压印进行制作,最后邀请家长品尝。
还有屏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四平戏、小种红茶制作技艺、屏南双溪铁枝等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些地方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而选择降低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从而导致新一代幼儿在成长环境中的完整民族文化的丢失,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圈的悲哀。而通过对幼儿进行本土化元素的教育,将唤醒整个社会对区域性文化的认同感。
结束语
通过对幼儿园本土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能够从幼儿学前阶段就进行有效的本土文化基础的培养,使幼儿在初始阶段就能认同本土文化,从而更好地认同整个文化,以帮助幼儿一步一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化认同,使幼儿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與学习的互动圈,让幼儿在耳濡墨染中完成对学习的认同和养成。幼儿园以本土特色为基础,开发相关的主题课程,可以将本土特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放大,从而实现对幼儿学习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明凯.课程建设应是幼儿园工作的永恒主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1):44-48.
[2]甄丽娜.幼儿园主题课程生成路径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8):1-4+8.
[3]徐莉,莫诗逸.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以幼儿用书《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春季版)为例[J].教师教育学报,2018(02):39-44.
[4]吴昊东.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路径研究——以黔东土家族文化资源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