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思考

2020-01-11李霁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5期

李霁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领导中国人民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就业工作置于“六稳”和“六保”之首,进一步突显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时强调要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因此,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居民就业,保证民生底线,才能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盘。基于此,分析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必要性,针对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居民就业;就业体制;就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5-0069-02

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已经开始向着常态化方向发展。我们要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指示,统筹好疫情防控工作和保居民就业工作,坚持国家“稳是大局”的总体要求,并且将保居民就业的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为此,全面、仔细、深入地对我国稳大局保就业中所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如何在恢复国家发展工作中切实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对于实现疫情背景下防控和发展两手抓的目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全面探讨和介绍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保居民就业工作,希望给相关部门的人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必要性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六方面“保”的工作。六“保”工作的提出与国家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密不可分。从民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业是兜好民生底线的有效途径;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就业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盘[1]。

一直以来,国民经济都是一个相對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在国民经济系统内部,劳动者是最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而只有其有经济收入才有消费的能力。可以说,就业是劳动者获得消费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国内就业形势稳定,国家才能实施和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真正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运行。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更庞大、工业体系结构更完整,所以,只要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就可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保居民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增长量持续加大

和其他劳动者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普遍对岗位要求和薪酬要求较高,但和市场劳动力实际需求相比,过剩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国内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超过870万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国内大学毕业生群体累计约有2 000万人需要就业。但是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预期和市场所提供的实际条件吻合程度较差,导致大学生群体就业供大于求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难度较大

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职工淘汰水平落后于企业产能发展,出现了暂时性经济增长率下降和转岗期失业率上升并行的问题,导致经济市场内部劳动力资源过剩。2016年以来,“去产能”措施的实施使得国内稳岗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下岗转岗劳动力的安置可能会导致国内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过低。另外,很多正处于升级和转型发展中的企业因为资金紧张,再加上社保基金缴纳压力过大,不得不采用减员的方式保证效益,极大程度上加剧了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矛盾。

(三)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青年劳动力会选择到大城市就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从地区分布考察,青年劳动力主动选择流向一、二线大都市,导致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直接造成了结构性失业矛盾。通常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所具有的虹吸效应越显著。这些地区吸引高技能、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使人才更加聚集,导致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资源不平衡程度更加明显[2]。

(四)就业体制存在问题

1.就业平台和信息渠道的监管能力薄弱。目前,网络平台存在信息过滤不及时、违规行为打击不彻底等问题,造成网络平台出现数量较多的真伪难辨的招聘信息,导致劳动者的就业成本不断增加。

2.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基地建设有待优化。公益性的就业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基地建设水平较低,尤其是偏远地区就业指导网络平台严重缺失,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和发展。

三、落实保居民就业的路径选择

(一)精准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措施

在疫情防控期间,制定保居民就业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疫情的冲击影响,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来制定就业帮扶政策;将保居民就业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作,加强政策传导,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企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帮扶,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促进就业率持续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低收入家庭群体,积极开发城乡社会社会服务岗位,扩大各级用人单位的发展规模,指导其如何开发新的职位,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3]。

(二)创新保居民就业的制度体系

1.针对存在严重就业困难的群体,确定相应的就业目标,建立不同就业促进政策。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合理安排好居民稳岗就业的补贴以及企业减免税制度,设计好可以促进稳企业和谐发展的制度。比如,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满一年,政府就要给予企业相应的工资补贴或者赋税减免;再如,做好扩大乡村就业的制度体系建设。

2.针对存在就业困难的群体建设并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免费为零就业的家庭成员提供技能培训。积极发挥乡镇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平台的作用,招聘就业指导讲师,对低收入、无收入以及就业存在困难的群体给予就业培训指导,达到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的目的。

3.根据我国劳动力人口大国的国情制定就业目标和任务,鼓励相关职能部门下派干部深入到项目或者企业提供指导服务。支持开展稳就业帮扶以及社会保障跟踪调研工作,并且将其纳入到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来。

4.加强监督,及时过度网络平台上的违法、虚假、过期信息,避免就业群体被不法招聘信息所诱骗。

(三)拓展年轻人创业就业空间

新冠疫情的蔓延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失业率明显增加。基于此,各地政府必须发挥自身统筹调节的作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年轻人的创业空间。

1.扩展渠道,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岗位对接。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很多地区出现了重点群体就业困难、缺工严重以及稳岗压力大等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建立企业点对点进场招聘的用工制度。

2.从多个层间解决好交通、快递、物流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打通市场链、供应链和物流链,确保各行业能够以满荷的状态复产,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实现流动劳动力的灵活就业目标。

3.通过多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公开地方创业就业计划,引导大学生申请项目。积极发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挖掘乡村市场潜力,扩宽年轻人自主创业的空间。启动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鼓励流动劳动力回到家乡进行创业。不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成功的案例,给创业人员提供信心和启示,帮助其突破瓶颈期,取得创业成功。

(四)做好稳企业促就业的落地工作

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肩负着吸收就业劳动力的责任。为了促进市场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监督作用,督促劳资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一旦日后出现劳务纠纷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帮助中小型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确保将小微企业稳岗扩业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比如提供必要的资金补贴、案例资料等。如果有条件可以派专家进入企业进行指导,帮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走出困境并且不断发展和壮大。作为中小微企业,要在政府的帮扶下努力突破瓶颈,建立自身核心团队,掌握核心技术,吸引社会投资,扩大就业队伍。

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企业也要积极建立并完善行业信息平台,彻底打通国内的市场链、供应链和物流链,确保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政府要完善对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协同发力,切实搞好稳企业的政策帮扶,降低企业赋税,为企业持续发展、稳岗扩业而助力。

(五)推动建立更加有力的保障机制

想要更好深化劳动力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消除影響公平就业的因素,积极建设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确保将失业率降到最低。想要实现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必须加快建设更加高效的智能化就业信息平台,为全体居民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强化各级就业指导小组的职能,以持续推进保居民就业作为目的,做好各项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落地实施,真正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结语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给国内保居民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在非常时期,想要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好社会发展的大局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居民就业、保证民生底线,才能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盘,实现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元春.市人社局:千方百计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J].当代党员,2020,(9):354-355.

[2]  赵天骄,陈怡帆,胡双雪,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统一性实证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2):71-76.

[3]  郭桂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J].求知,2020,(5):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