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0-01-11陈美齐
陈美齐
摘 要:运用熵权法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测算黑龙江省2005—2017年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情况整体优于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而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趋势良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整体水平较差,但是整体处于上升水平。政府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黑龙江省的营商环境,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进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装备制造业;容量耦合系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6;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5-0035-03
黑龙江省是体系庞大且具有战略地位的装备制造业的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凸显,工业产能过剩、人才流失等问题致使经济下滑。党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技术设备,能提高全制造业生产效率,是制造业的核心枢纽。近年来,装备制造业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水平等压力。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最为频繁,其为制造业以及装备制造业提供高技术保障的生产性服务,帮助制造企业生产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参与制造业企业的上、中、下游生产。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而且助推优化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和路径。
一、模型设定与指标建立
本文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以及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行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熵权法模型确定行业指标体系的权重,在熵权法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测算产业融合。
(一)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选取
研究本着系统性、科学性、可获得性的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三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是:产业规模、成长潜力、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见表1。
(二)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测算与耦合协调模型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指标的越大越优型、越小越优型的指标性质分为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两类,根据指标性质采用相应的标准化形式: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实证分析
本部分将利用上文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黑龙江省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度量与分析。依据《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对制造业的分类,将装备制造业界定在二位数代码在33—40、43区间内的行业,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在51—63、65、68—78的二位数代码区间内。首先,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得出2006—2017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uz、us;随后,利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两产业的耦合程度、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见表2。从产业综合评级指标、耦合程度、耦合协调程度三个维度绘制耦合协调度动态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动态的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产业互动情况。
根据上文制定的耦合协调评价标准,结合表2和图1中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可以发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特征。
(一)黑龙江省两大产业发展不协调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6—2017年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走势上升,而装备制造业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步调不一致,协调水平差。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工业产业产能过剩,且多为国有企业,体系庞大、制度改革缓慢,生产效率低下,缺乏技术更新,加之近几年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差,人才大量流失,使黑龙江省原有的制造业技术型人才大量向南方沿海城市流出,导致装备制造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而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向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高技术服务的服务业,其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也表明,黑龙江省的制造业在逐步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为未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程度较高,但耦合协调程度差
從图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程度在2006—2017年始终处于良好甚至优质状态,但是耦合协调程度却始终在极差与差之间徘徊。这表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程度相差太大,导致两产业始终不能提升到中等以及良好水平,不仅使得两产业不能快速的促进融合发展,还会导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进一步下降。从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看,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近几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表明黑龙江省近几年整体产业机构发展改变,生产资料及人力正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从转移。这样不仅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发展,更有利于龙江营商环境改善,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进而带动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良好发展能带动产业融合
虽然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处于较差水平,但是2006—2017年黑龙江地区两产业融合总体呈现缓步上升的态势。这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发展有很大关系,证明了上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发展能够带动产业融合。但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近几年的持续低迷状态,对产业融合影响较大,导致产业融合始终处于较差的状态。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经研究,建立指标模型,搜集数据运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两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7年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水平差,且装备制造业发展落后于生产性服务业;(2)两产业耦合程度较高,但耦合协调程度较差,说明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协调、不均衡,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差;(3)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在2006—2017年总体呈现出上升的状态,在2011年与2014年略有下降,但都迅速回升,说明两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越来越紧密,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黑龙江省应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本地区的市场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融合以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本地区的区域经济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继续加强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建设
应促进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活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引进成功模式促进发展。加强对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例如,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提高创新效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大幅度提升,促进形成产业良性互动耦合关系。
(二)调整龙江产业结构,加快完善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体系,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辅助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渠道,提高装备生产性服务业在黑龙江省产业体系中的地位,调整地区的产业结构。例如,通过加强对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建设,以減少装备制造业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通过加强金融服务业的建设,降低装备制造业的融资成本;通过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建设,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完善装备制造业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对科研技术服务业的建设,从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完善黑龙江省政策体系建设
改善营商环境,利用好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黑龙江省工作,吸引优秀企业扎根龙江。出台利于民营资本的优惠政策,减税降费,鼓励民营资本吸纳就业,提升市场经济活力,留住本地劳动力。我们要为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在黑龙江省的良好发展创造经济、政策环境,从而更好服务于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为忠,金敏,刘芳芳.工业4.0背景下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及效应评价研究——基于AHP-信息熵耦联评价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2):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