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问题意识的问题

2020-01-11杨家付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桃花意识价值

杨家付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搞清楚学生问题意识的存在问题以及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虔诚的“听众”。课堂上大多是老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能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前两年的语文考卷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针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很多学生面对此类题型是束手无策,得分率极低,对此,很多老师也会感叹现在的书难教,但一时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老师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有时就是我们自己泯灭了学生的提问热情,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存在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以及现场采访的方式,对随机抽查的500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细致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在学习中感到经常有问题要问的学生占15%;认为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可问的占25%左右;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偶尔有问题要问;有40个学生平均一天还不能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在调查采访中,很多学生在问题意识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不会提问

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不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提不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还有些学生则是缺乏提问技能,不能从大量知识信息中提炼有价值的内容。

二、不愿提问

在面对一些能够被发现的问题时,学生更倾向于对课本知识和考试范围内的问题进行提问,而超出考试范围的问题则被视为浪费时间,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提出;范围内的问题有价值,超出范围的问题不必要问,学生在问题的态度上出了偏差,致使超出范围的有价值的问题被拒之门外,凡事无所谓的态度肆意增长。为什么有些学生不愿意提问?有时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最好评价是“听话”,不让提问只是一种表象,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教师怕学生提问打乱了教学秩序,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有老师认为能提问的学生看上去很灵活,成绩却不一定好。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都会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情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不敢提问

因担心问题过于简单或错误,而遭到教师或同学的批评、嘲笑,也成为学生没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学生害怕自己的问题会影响到教学进度,被老师否决,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敢提问;有的学生则害怕提出的问题水平太低,被同学取笑,降低自己身份而不敢提问。师道尊严、学而优则仕长期统治着思想意识形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倍受人们的尊敬,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接受,于是教师的权威也就从小形成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问题,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盲从。

殊不知“学贵有疑”。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为什么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最终推翻了当时绝对权威“地球中心说”,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候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眉头凝成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的桃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他實地进行考察,发现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温度低得多,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正是有了这种怀疑的精神,才使他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才能完成旷世奇著《梦溪笔谈》。

猜你喜欢

桃花意识价值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桃花眼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喊桃花
斗牛犬“桃花”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消防意识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