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资金互助与产业发展共生融合的扶贫机制研究
2020-01-11吴礼庆李秀丽
吴礼庆 李秀丽
摘 要:培养贫困人群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是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互为依存、互为发展,形成一种共生融合关系,实现资金支持与生产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扶贫机制,实现了外源性扶贫向内生性自我发展的转变,这正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
关键词:资金互助社;生产合作社;共生融合;扶贫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5-0023-03
培养贫困人群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是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丹寨县交圭村扶贫实践为例,分析了资金互助社与生产合作社相结合的互助共生发展机制,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人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以村为单位的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也有其局限性,故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丹寨交圭村贫困成因
交圭村贫困成因在于地理环境差、受教育程度低,但其贫困既是经济的贫困,更是思想和能力上的贫困(阿玛蒂亚森,2002),潜在的看不见的一些非正式习惯和认识对村民的约束非常强。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早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但交圭村的大部分村民依然还停留在自给自足或者半自给自足的自我封闭的社会里,习惯于传统的农耕生活,想要改变贫困现状,却又不知如何改变,即他们的贫困不仅是经济收入上的贫困,更是能力上的贫困和文化上的贫困,尤其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的能力更为贫乏。因此,帮助他们脱贫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能力建设问题。扶贫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们树立自立意识,帮助他们市场能力的认知和获得,即将他们的自然能力转化为市场能力,产生市场效益,从而改变贫穷的命运。
二、成立资金互助社,實行小额信贷扶贫
金融是扶贫的一个重要手段,即通过资金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我国金融学者白钦先提出,金融是一种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张亚兰,2005)。发展经济学也认为,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资本的积累。
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缺失,使得交圭村贫困户的信贷资金只能来源于资金互助社而非现代金融体系。因此,资金互助社在扶贫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资金互助社的理念
资金互助社的理念是宽裕时,我入股,我助人;困难时,我贷款,人助我。这一理念清晰地展示了资金互助的特点,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二)加入资金互助社的条件
每户只要缴纳1 000元入会金便可以加入资金互助社,获得资金互助社的小额信贷权利和分红的权利。加入资金互助社的条件之所以很低,是因为充分考虑了贫困户的经济条件和资金互助社的使命。同时,为了更好实现贫困帮扶,在加入资金互助社的条件中同时规定,一家富裕户要带着一家贫困户才能加入,否则富裕户不能加入资金互助社。因此,低入社资金、“一带一”规定的设定,可以将所有贫困户都纳入到资金互助社。
(三)贷款额度和还款方式
加入资金互助社便能获得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为入社资金的4倍,最低为10 000元,最高可贷50 000元;贷款利率为8.4%,低于正规机构贷款利率约2个点。贷款期限为一年,年底连本带息一次性还清。
(四)风险保障措施
一方面,入社缴纳的资金一般需要存放资金互助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另一方面,由于熟人社会的特点,资金互助社对每个村民都非常了解,了解村民的生活习惯、家庭资产状况、劳务状况等,有利于在即将出现坏账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资金互助社资金的安全。
(五)权利与责任对等
将扶贫基金无偿给与贫困人群,并不能助他们脱贫,反而会引发他们“等靠要”的思想。交圭村资金互助社采取经济收入与责任相匹配原则,核实贫困户的贷款金额。这种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不仅有利于推动贫困户自身的能力发展,也有利于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
资金互助社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宣传、讲解、培训等手段给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传播市场理念、市场知识,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和考察,提升当地水稻种植技术,开拓村民市场视野,推动他们走向市场、走出山寨。通过资金互助社的信贷服务和理念逐渐培育他们的金融意识,逐渐让他们意识到脱贫不仅要靠勤劳,更需要思考和综合运用各种脱贫手段。
三、引入生产合作社:资金与生产的结合
交圭村在实施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入生产合作社机制,成立“朵往颂”①创新农业合作社,将资金扶贫与生产相结合,将信贷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实现收益的滚动式增值发展,有效、持续的解决贫困问题。
(一)入社条件
入社条件方式多样,有利于将贫困户也纳入到生产合作社。社员享有合作社的销售渠道,享有资金互助社的权利;社员共享合作社搭建的电商平台,享受其他生产合作社提供的社区服务,承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合作社的扶贫机制
为保证村里贫困户能加入生产合作社而不被边缘化,合作社规定村里每两家富裕户在加入生产合作社的时候,必须带领一家贫困户入社,否则不得入社。这一入社规定,使得交圭村所贫困户都已加入“朵往颂”生产合作社。入社后的贫困户一方面接受生产合作社的订单式生产,获得生产劳动性回报,另一方面参与生产合作社的利润分配,得到资金收益和分享合作社经济发展的收益。
生产合作社的扶贫入社制度,保障了贫困户的入社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的渠道,使得他们有机会通过生产获得经济收入提升,脱离贫困,改善生活。这种入社制度使得贫困户不再单打独干,而是与大家一起融入农业产业链,走进市场,获得发展机遇。
目前,该社已经有365户村民入社,其中贫困户86户,占比23.5%,入社农户占全村农户数95%。
(三)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
生产合作社由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议组成,其中社员大会是生产合作社的最高权利机关,制定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重大人事决策,如决定选举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决策合作社的财务投资和资产处置及其他重大事项。理事会为生产合作社日常运营决策机构,监事会对生产合作社的运用绩效进行监督。日常的行政事务由合作社主任执行,主任对理事会负责。
与其他生产合作社相比,“朵往颂”生产合作社实行财务托管,即其财务由民富中心②托管,民富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授权托管合作社银行账户,代理合作社的会计和出纳、合作社业务结算以及合作社的一些文件管理。民富中心除了托管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外,还帮助合作社实施外部资源拓展,如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对接外来资金入社等。民富中心的财务托管模式促进了合作社财务规范,有利于合作社长久、规范的发展。
(四)合作社的特色农业生产: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即当地土地富含硒锌矿物质,种植“硒锌”大米、“硒锌”③茶叶、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黑毛猪及土鸡养殖,同时发展乡村旅游。④目前初步形成了“粮食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规模化养殖园”配套发展模式,其产品销售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合作社积极发掘苗族传统故事“朵往颂”的文化价值,把民族艺术和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形成具有苗族特色的箱包、首饰、服饰和手工鞋等民族手工艺术品,将苗族传统文化时尚化、实用化和市场化。还将当地独特的苗族梯田开发成旅游景点,结合苗族村落、苗族节日、苗族特色饮食等,发展乡村旅游。
四、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共生发展,形成扶贫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
共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后来被引入经济学,用来描述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资源共享或者资源互补为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类似于生物界的共生现象。一般情况下,经济单元基于“优势资源互补”而形成的共生状态依赖性更强,共生效益也更好。持续互助互利互惠型的共生是经济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一种持续性的物质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实现共同进化的和谐发展,并且在一定的共生模式与共生环境的作用下产生了新能量,即共生能量,促进各方的发展进化,使得共生体各参与主体不断发展,风险防御能力增强,相互依存关系得到强化(武宏波,2011;朱述斌,高岚,2009)。
交圭村的资金互助社、生产合作社虽然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组织,但这两个组织有机的融合、互相促进和发展,形成互利互惠型共生系统。在这个共生系统中,贫困户参与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从资金互助社获得生产资金,然后将资金用于生产合作生产,用销售收入偿还贷款,并获得收入增长,从而形成一种其良性循环。贫困户改变原来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将个体劳动力和家庭物资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参与到生产合作社的规模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规模化,从而获得生产性收益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利润收益。贫困户加入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突破单个农户小规模生产的困境,增强市场控风险能力,并与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发展关系,逐渐形成自我经营和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两个独立的经济组织以资源共享、互补为目的形成了共生经济关系,即两个组织之间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实现经济规模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的共同发展,为扶贫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五、总结及建议
交圭村的扶贫机制,通过资金互助社与生产合作社的一体化运营,建立了贫困村的可持续脱贫路径,实现了贫困村从外部扶持到自我发展的内涵式发展,对于中国扶贫乃至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这种扶贫模式也面临着一些不足。首先,资金互助社规模太小,总的贷款规模只有300万元左右,不能有效满足村民的生产性需求。其次,贷款额度低,最高贷款额度才10 000元,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家庭经济发展的需求。再次,生产合作社的产品规模有待扩大,并需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受制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合作社生产的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產品产量不能快速提升,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但有些产品,如茶叶、黑土猪等产品又需要扩张市场、扩大销售。
因此,针对交圭村的扶贫机制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第一,必须实行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的独立运作。资金互助社和合作社虽然实现了融合共生发展,但不能混合经营,必须实行独立运作和第三方监管。
第二,扩大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规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资和旅游资源,引进外部投资者或合作者,采取股权或者其他融资模式扩充村级资金互助社,扩大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规模。
第三,提高资金互助社的贷款额度,10 000—50 000元的额度已经是不能满足贫困户的生产发展,适当提高对他们的贷款额度,有利于贫困人群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快实现脱贫,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增强对贫困户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培训。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是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也为资金互助社和生产合作社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交圭村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住他们并对他们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技能的培养,让他们为乡村发展做贡献,同时也通过乡村发展将他们留住,实现就近就业,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5-87.
[2] 张亚兰.从金融资源的视角看金融理论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3):224.
[3] 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4] 武宏波.民间融资与小企业共生的经济学分析[J].华北金融,2011,(8):64.
[5] 朱述斌,高岚.“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构建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