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促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020-01-11郭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西

郭勇

〔摘要〕 “戰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是山西2025年“转型出雏形”的十大标志之一。要如期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自觉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放到国家战略全局和“十四五”规划中来谋划布局。近年来,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但也存在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创新能力支撑不足等诸多问题和短板。为此,必须积极探索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政策,具体应在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着力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产业载体建设、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6-0064-0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转型发展,下大气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12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横下一条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聚力打造14个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集群,着眼补链、延链、强链、提链,加快引进相关大企业大项目、高端紧缺人才和研发机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1 〕。2020年6月,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他又提出,要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抢滩占先 〔2 〕。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实现了新突破。

一、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山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精心谋划培育,精准招商引智,集聚创新要素,着力打造政策洼地、环境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一是增长势头总体较好。“十三五”以来,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持续涌现,正在成为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9%,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5.0%,增速均快于全省规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2%,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省光伏电池、光缆、手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0%、12.3%、7.4%。二是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省开发区正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聚力打造两大“双千亿”级标志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9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批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建设、崛起。由此,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荣获国家火炬网络信息安全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煤机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称号。此外,还着力打造“山西智创城”品牌。自2019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已在全省布局建设15个智创城,其中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布局建设3个,太原市布局建设2个,其余各设区的市分别布局建设1个,促进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正在加速形成。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着高端碳纤维、高铁轮轴钢、基于华为鲲鹏CPU的百信太行计算机和恒山服务器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山西在轨道交通产业、信创产业、通用航空、半导体、光伏产业等部分领域形成了原材料、关键部件和整机组装等相互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信创产业方面,形成了CPU芯片、操作系统、整机厂商、超算厂商,以及40余家合作伙伴相互贯通的生态链。预计2020年底,全省整机制造设计规划能力将达到250万台。半导体产业方面,形成了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微波半导体产业链、蓝宝石光电产业链、短波红外芯片产业链、紫外LED产业链、LED照明显示产业链。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真正有规模、有质量、有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一是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由2016年的12.6%下降到了2019年的9.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虽然相比规上工业增速较快,但低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1个百分点,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出来。二是创新能力支撑不足。创新驱动潜在动能发挥不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仍在建设,整体科技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领域主要从事的还是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终端产品的加工装配,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是组装型或引进技术型,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产业集群亟待突围。尽管山西正在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全力打造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但尚未纳入国家战略布局。2019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详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涉及12个重点领域(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共有22个省(区、市)的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围,山西遗憾缺席。四是制度供给还需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集成创新不够,电价、税收等优惠政策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双轮驱动”尚未形成,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造力保障不足,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人才的吸附能力不强。

二、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伴随着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而出现的,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引领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是山西2025年“转型出雏形”的十大标志之一。要如期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自觉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放到国家战略全局和“十四五”规划中来谋划布局,实施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换道领跑战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打造明星产品,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的转变。

“十四五”时期,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主要包括全球疫情仍在继续、全球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衰退期、国际秩序出现动荡和失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重创、国内区域产业竞争白热化、创新要素制约更加明显等。就山西而言,之前采用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老路越来越难走,外部环境倒逼山西必须加快向基础性创新、引领性创新转型。机遇包括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集中突破期、产业重构新秩序、美好生活新需求以及“六新”重大机遇等。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六新”,加大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强化园区支撑、项目带动、开放合作,着力构筑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太原都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廊带、晋北、晋东南、晋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一核、一廊、三区、多集群”的产业差异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山西2025年“转型出雏形”,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山西新篇章新征程提供坚实支撑。

三、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创新政策高地

要充分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创新赋能优势,加快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一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统筹推进“三评”改革、重大专项“揭榜制”改革、省级项目申报常态化改革、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等一批重点改革事项。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大先进标准制定和推广。建立跨年度、覆盖项目全周期的管理制度,对战略性科研项目实施滚动支持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態化路演机制和科技创新咨询机制。二要注重制度协同集成。制度创新要有整体观、系统观,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与其他改革事项一并统筹谋划,一并安排部署。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政策,将政策关注点从企业支持更多转向集群培育上,积极推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其中条件成熟的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通过一点突破实现全面开花,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要鼓励省转型综改示范区率先垂范,先行落实国家和先进省份的创新政策举措,构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高地。三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要继续完善对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线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门支持政策,助力数字经济大繁荣。积极争取申报全面深化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围绕满足美好生活新需求,丰富数字化场景应用,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互促互进。

(二)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要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招商引资、创业创新和孵化培育为抓手,做大做强领军企业,强化中小企业培育,加速初创企业孵化,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进一步壮大企业主体群落,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生态网络,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一要做大做强领军企业。要鼓励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标行业一流,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参与行业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形成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分工的途径和能力。以领军企业为核心,加快引进行业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垂直细分领域的“创新生态”。二要强化中小企业培育。要面向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现有企业中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开展专门政策扶持,加快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三要加速初创企业孵化。要依托全省15家“智创城”,高标准建设省级双创中心,打造孵化园、创客基地、科技园的典范,进而辐射带动全省双创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将创业投资、创业指导等高端增值服务与传统孵化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市场化的孵化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民营孵化器,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三级孵化加速体系,助力创业创新企业实现三级跳跃发展。

(三)着力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要依托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载体,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实现“六新”突破。一要统筹科技创新平台。要充分利用“111”“1331”“136”创新平台,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加快发展,朝“双一流”奋进。鼓励省内高校继续加强与C9+高校、先进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的科技交流和人才合作,联合共建优秀人才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支持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大对市场失灵的基础研究领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二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要建立集创业孵化、研发设计、标准认证、检验检测、成果推广于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综合体。聚焦重点领域,提高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完善科技创新券使用规则,实现跨区域“通用通兑”。三要打造交流合作平台。要加强与中部省份、沿黄省份、周边省份合作,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协同创新共同体。主动承接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加强能源革命、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共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科创高地。积极探索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展合作。善于借力借智发展,鼓励外资在山西设立协同创新中心、国别合作创新园区等。积极申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用好太原、大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平台。进一步开通更多直航国际航线,增加中欧(中亚)班列开行班次。

(四)聚焦产业载体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要按照专业化聚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思路,布局建设一批开发区、特色小镇和专业综合体,推进产业空间集聚,构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产业载体体系。一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开发区集聚。要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的系统布局,有序推动开发区扩容升级,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鼓励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各类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开发区,组成系统集成、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要在国家级开发区优先布局具有牵引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點项目。尽快完善入园入区产业项目的负面清单和评估论证机制。二要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要紧抓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学习借鉴西安大数据小镇、杭州人工智能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的成熟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品牌设计,加快建设一批以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临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科技服务、文化旅游、总部经济产业为引领的特色小镇产业载体,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三要打造专业综合体。要以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功能聚合和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构建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目的,以都市农业为抓手,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推动全省整体环境的优化升级。一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对标“三对”“六最”,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完善与国际惯例规则接轨、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政策体系,并配套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创新的不确定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事中事后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建立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持续做好全省域营商环境评价,推动山西营商环境迈入全国前列。二要强化金融、土地、用能、财税等政策支持。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借贷额度和期限上,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设立专项金融服务机构,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载体的支持力度。继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改革成果,让更多参与主体获益。全面落实创新相关领域的减税降费,真正服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要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全面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吸附效应,促进高层次人才集群式发展。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以政府直接投资、出资入股、人才奖励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支持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参 考 文 献〕

〔1〕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N〕.山西日报,2019-12-25(01).

〔2〕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 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在太原召开〔N〕.山西日报,2020-06-30(01).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