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媒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2020-01-11吕丽青
吕丽青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加强关注的重点问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各个院校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中,帮助学生逐渐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不断达成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不但要求对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锻炼,还要积极的践行与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学生拥有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强悍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才会有所成效。因此,关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需要思政教育积极的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建立思想教育的体系,不断的丰富创新创业的思想内涵,让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能够自主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基于全新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强化创新创业的思政教育功能,在创新创业的同时做到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共同育人,对于高职学生的成才与就业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可行性分析
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心不应该只注重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创业就业打下结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讲话中,明对提出了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新时代发展的推动下,思政教育的方向要积极的关注高校师生的思想动态与现实困惑。关于思政教育的强化,需要借助创新的力量,积极改进思政教育的方法。结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融合不同的群体特征与不同的意见诉求,积极建立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
一致的教育目标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其原因,是因为二者具有一致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不管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高校的思政教育,都是全面追求人的发展。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通过道德说理与思想感化的作用,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是基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培养出兼具创新思维与创业技能的新型人才,其本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因此,高职院校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培育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教育内容互通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思政教育的实践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育背景之下,师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一味的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教学氛围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思政教育学习的兴趣,难以根据时政热点,进行多元化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严重的缺乏创新力度。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具备创新的活力与优势,可以将全新的思想与方法,借助教育的方式进行传递,以此对现阶段高职学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效的进行解决与完善。同时,深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不断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因此,高职院校思政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具备坚实的联合基础,可以借助思政教育来推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弊端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一向死板片面,这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高职院校对教育系统改革的原动力不够,进而使得学生难以关注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并且,资金问题也是限制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将会加大学院的管理成本,导致学校管理效率的严重下降,进而导致学校的管理工作变得繁重。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自身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与时间去顾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很难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进而使得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通常具备较高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但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成功的创业经验更是匮乏。如果院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局限在基础理论知识,那么将很难做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最终,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实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不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仅仅限制在课本中,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信心不足,极易进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因而大幅度的增加了对其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难度。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与学习条件都比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进取心与目的性不强,也导致了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困难。
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其本身不仅需要面对教育方面,并且还须针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模式上进行根本的改革,以此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基于教育本身的意义而言,想要确保其改革的深远影响,需要结合思政教育工作来谨慎推行。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充分的以两者之间的联动性作为根基,以共同育人为目标,将两者的教育资源与实践资源完美融合,实现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素质教育的教育项目包含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学生对于理论以及技能的掌握,是一个从简单走向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实现自我探索、自我批判以及自我奋进。因此,不管是课程教育还是课程建设,都需要积极的融入创新的元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在思政课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以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二课堂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借助校园环境这一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合理使用学校广播、微博等公众平台,借助校园媒体的力量树立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深化高职学生的差异技能与创业意愿。
入思政教育的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创业对思政教育改革的推动
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将二者的具体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确保二者的融合能够充分的围绕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来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凝聚力。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进行培养的终极目标,需要充分的利用思政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引领作用,对创新创业的培育体系不断进行完善,营造优良的差创业环境,通过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创业的思想与内涵进行宣传,推动学生不断的参与到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符合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是以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像形势为基础的,以此确保高职学生能够顺利的就业,同时缓解我国岗位就业的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秩序。借助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推进高职学生自主的缓解创业与就业方面的压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重要载体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不高,成功案例少,教育质量欠佳,急需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内容得到切实的丰富,进而健全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我国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
[本文系基金项目《泛媒体时代高职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桂教职成〔2016〕20号GXGZJG2016A077)研究成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