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意义与方式分析

2020-01-11李淑贤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1期
关键词:分析与研究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表达;阅读是素材积累的过程,写作是思想表达的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读写结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手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新路径。“读写结合”就是通过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导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方式  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88-02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专家崔峦老师也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中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美句式语段、独特的写作技巧、丰富的情感教育等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升华,通过这样以读促写、以写导读、读写结合的方式将读写完美的融合到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一)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把新课标理念落实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基本能力。这四个能力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阅读与写作,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以及佳作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开拓学生的作文思维。反之,积极地模仿写作,灵活地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又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读写结合,用阅读促进写作,用写作指导阅读,这是一条一举两得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尺度,灵活运用。

(二)读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但是也是部分学生比较头疼的版块,阅读经典太长,没时间、没有耐心;写作没有素材,不知从何说起。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变成了一种畏惧和厌恶。这种心态是不利于阅读与写作学习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把读写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阅读可以减轻写作文的压力,还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维;模仿阅读写作,或者借用部分好词好句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让学生感觉到写作也不是什么难题,以后在作文时遇到困难,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拿起书阅读。所以说阅读与写作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上升到更高境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则善赋”……这些古训都形象地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见只要我们不怕苦,坚持阅读,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深入理解文章的精华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的构思布局,选材立意,主题升华到一定的境界,即以读促写,以读悟写。目前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思想空洞无物,思想肤浅无病呻吟,大话套话空话一大堆,却没有细节性的出彩。教师每节作文课也是苦口婆心地讲解作文的写作技巧,立意构思,可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没有达到,阅读的面太窄,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没有超前的思维意识,也没有掌握灵活多样的写作技巧。因此说,阅读是学生提升素养的一个内化过程,而这种内化要通过写作这种外化行為展现出来。学生在写作中运用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表达方法,布局立意使作文的主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学生尝到甜头,自然愿意多读书,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即以写带读,读写并进。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

(一)以读促写,开展仿写训练。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遴选的课文大部分是名家名篇,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于一体的优秀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读写结合方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物质材料,通过思路引导唤起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与文章相似的场景,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些名篇佳作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从感性的角度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效仿学习教材文章的写作和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仅要仿其神,更要仿其意。要做到不完全效仿他人,又学习了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师,又不受他人的局限。如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运用简单的动作描写和外貌刻画,就将父爱的深沉、伟岸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并理解了作者情真意切的情感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仿写片段的作业,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寻母亲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样结合具体可感的情景让学生模仿教材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的真实性。

(二)以写导读,掌握写作手法。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它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奠定了其学科的重要性。而读与写是语文学科基本的素养中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学一定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着力并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表达。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互递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写要讲究策略。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于亲”,就是说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充分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其实就是一个思维重组的过程。把从语文课文中积累到的大量素材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个性化加工、重组的一个过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后,要求学生如原文一样采用横式结构的方法,先概括景物最后以赞美结尾,写一篇题目为《秋》的文章。

读亦有章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读的要领,读的时候要眼到、手到、心到,要圈点勾画。其次要学会推敲、理解、体味、欣赏有表现力的重要的语句;要体会作者的整体思路,谋篇布局。最后要重读课文,再借鉴。对于教材中的佳作,我们要就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从语文课本中得到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写作而言,作用重大。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人生的向往。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等,就会大大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运用与积累。如象征、借景抒情、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我让学生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但是……”进行仿写,要求在这个句式中融合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这段描写优美的语段,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体味的过程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读写结合,学会迁移运用。

科学的理论认为,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积累——模仿——借鉴——创造。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之后,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整合优化,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选取一些具有特点的句子,可以将文中优美的词段进行留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填写,最后与原文进行比对,这样通过比对就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字词的文字魅力了。如在进行《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填写训练。“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___。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___。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___。”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有意味地续写故事结尾。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故乡》之后,我要求学生对文中一段经典语段“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进行续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这句话为话题进行创作。学习了杜牧的《赤壁》之后,我首先指导学生去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然后让学生进行体裁转化,把古诗词变换为记叙文,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创造力进行续写那场硝烟滚滚的赤壁之战。

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但要注意读写结合并非读写同步,读了什么内容,就要仿写相似的内容,读了什么样的文体就要仿写什么样的文体,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导致读得不透彻,写得不完美。

三、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事项简述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思想,一种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落到实处,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日常因为教学内容繁重,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与讲解上,阅读和写作所占的课堂时间比重不多,课后布置阅读也是没有检查与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主自愿展开的,这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那写作水平也更是千差万别。因此,读写结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师的重视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二)讀写结合教学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语文学习效果本身显现就很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与写作这两版块更是如此,也许学生也阅读了,也尝试写作,可是二者的结合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成效显现不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容易气馁。因此读写教学不能只看分数,而是应该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标准,持之以恒地阅读写作,相信学生的语文会有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情有味的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在充满意味、趣味、诗味的读写训练中,提升读写能力。“以读促写,以写导读,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需要我们长期实践才能完成的。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感性和生动,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2015(12)

[2]刘玉梅.初中语文“写与读”[J].软件:教学,2015(10):273

[3]马文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2019

[4]岳增伟.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刘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0(11)

作者简介:

李淑贤(1983.12-),女,甘肃古浪人,汉族,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分析与研究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