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思考
2020-01-11黄晓
黄晓
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一直以来在理论界都未形成统一看法。有的人认为,作为学术期刊没必要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只需要抓好社会效益即可;也有的人认为,作为当代学术期刊应该积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而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当前学术期刊还并不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但是,学术期刊不走产业化道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经济效益。学术期刊应该以社会效益作为办刊的最高准则,同时也要对经济效益给予关注。
关于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理论界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学术期刊是否应该走产业化道路。从本质上讲,学术期刊本身也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具有商品的共同属性,因此学术期刊走商业化道路似乎合情合理。有不少的观点认为,学术期刊应该从资源配置、期刊编辑等多个方面瞄准市场化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推向市场化。而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学术期刊不应该过分注重发行量,不应该刊登广告,应该充分发挥学术期刊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我国学术理论期刊占比达到70%,占据期刊总量的半壁江山,是我国期刊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对我国学术理论期刊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内涵
所谓效益主要指的是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其办刊效益实际上属于一个整体,之所以将学术期刊的效益表述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为了便于深入认识和叙述。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刊载学术论文,对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来全面促进该方面学术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学术期刊通过传播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让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并有效改善社会生产关系,提升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让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本身规律,从而有效推动社会更加文明、健康、富裕的方向发展[1]。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体现出了全局性、间接性和长期性,通常利用期刊总被引、影响因子、学科自引量、学科载文量、引文率、摘转率等来对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概括的来说就是通过读者群体的大小,是否被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来进行评价。
经济效益是相对于社会效益的一个概念,其本身属于社会效益的衍生品。学术期刊的经济效应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角度来看,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主要指的是通过学术期刊的发行给社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学术期刊通过广泛传播科研成果,在被决策部门采纳后,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素,从而让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真正的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学术期刊的宏观经济效应,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生产力标准来进行衡量,而这一层面的经济效益本质上也属于一种社会效应,而且是最大化了的一种社会效益。例如,学术期刊刊登的一些先进管理办法在得到实际应用后,也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效应。而从微观角度来讲,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主要指的是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在发行过程中需要利用纸张、进行排版、印刷、装订,同时还要为作者支付稿费,为编辑人员发放校对费。学术期刊的微观经济效应体现出了短期性、直接性以及局部性。通常会利用发行量、广告营业额来衡量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
学术期刊不走产业化道路不等于不重视经济效益
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术期刊更像一个企业,其从事的是产、供、销将分离的政策,编辑出版人员负责期刊产品生产,对于稿件来源和出版发行关注度很小。从微观角度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拨款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经费来源,而且国家对于期刊的办刊效应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对于当时的体制,人们也不敢明确提出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贸易保护主义被打破,学术期刊发展形势更加严峻。虽然我国学术期刊目前完全走产业化道路并不现实,但是,学术期刊不走产业化道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经济效益。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学术期刊也应该跟随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彻底扭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刊体制,由单纯注重社会效益开始逐渐转变观念,重视经济效益。
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术期刊的两个效益应该属于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既表现出了相互冲突的关系,同时也有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在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中也能体现出经济效益,而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则不能脱离社会效益而存在。
首先,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对立的一面。如果学术期刊没有赚钱甚至是亏本,即使其质量再好,即使能够取得社会效益,也不能创造经济效益;而如果学术期刊能挣钱,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但却无法体现出社会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效益属于对抗和对立的。从办刊的时间来看,很多办刊者下意识的会将两种效应放在对立面,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效益第一”本质上就是“社会效益唯一”,因此,在办刊过程中缺乏营销思路和成本核算理念,忽略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仅仅是为了办刊而办刊,所有费用都来自于政府部门行政拨款。而另一种观点则体现出了极端性,将“重视经济效益”理解成“唯利是图”,眼里只能看到直接利益和短期利益,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为了经济效益而影响期刊声誉。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存在互相统一的关系。学术期刊要想全面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就必须要大量刊发高质量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在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能够体现出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是各个领域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研究,对社会实践发展和前进方向都能够体现出正确的引导作用,或者是针对某一个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论文在发表之后,可以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的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促进作用,有的学术论文对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学术领域的深化研究起到推动作用。这将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出来。而且这种高水平的社会效益对学术期刊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发行量,提升广告营销收入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给学术期刊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4]。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很多刊发文章在某些方面都属于研究新观点和新见解,这些观点能够给人带来启发,或者给能给某一个学科领域带来重大变化,推动教育领域教育内容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党和政府部门在采纳之后,能够将知识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成生产力要素,全面推动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从这层意义上看,学术期刊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效益。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知名学术期刊在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不断加大发行量,进一步扩大广告营业收入之后,能够最大程度减轻国家财政拨款压力,这也是一种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要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进行合理处理。学术期刊的所有出版活动开展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学术期刊的办刊者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经济效益观念,在实践工作中将各项办刊活动进行细化,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学术期刊的办刊目标,才能够在期刊编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充分体现出社会效益。而且,学术期刊办刊者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关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避免过分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对经济效益给予重视;但是也要合理把握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避免因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现象。
综上所述,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其办刊宗旨应该是以全面追求社会效益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学术期刊办刊者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跟随社会发展形势,合理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当两者面临矛盾时,要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但也要注重经济效益。
(广西现代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