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发展乡村科普旅游对策研究
2020-01-11毛美菱
毛美菱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具有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文旅经济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针对泸州乡村科普旅游现状及问题提出政府宏观把控、开发多元化的乡村科普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应的对策,助力泸州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的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逐渐出现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围绕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战略要求,加强科学普及建设、推动科普旅游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通过科普旅游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对乡村科普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的意义
乡村科普旅游作为新型的旅游形式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可以提升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与品质,丰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对高质量发展泸州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文化角度看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可以使广大的游客学习科学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达到培养大众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综合文化素养,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从教育角度看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能拓宽青少年的培养途径,寓教于乐的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精神,提高科学教育水平,达到科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乡村科普旅游是传统旅游向“旅游+”模式的转变,为旅游业的发展寻找到新的亮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致富,促使农村与城市人口双向交流,满足了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市乡村经济发展、构建城乡互促、城乡互补、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助力乡村振兴。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的有利条件
乡村科普旅游资源丰富
泸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示范乡镇15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品牌9个,具有利用自然景观、农业技术、历史文化、非遗文化、人文民俗等资源发展科普旅游的条件。比如:古蔺县黄荆老林旅游景区有丰富的野生動植物资源和红色文化背景;纳溪区花田酒地具有花卉植物、酒文化科普背景;分水油纸伞、泸县雨坛彩龙、古蔺花灯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科普背景;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等等。
旅游客源充足
泸州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据泸州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泸州旅游客源逐年同比增长,泸州旅游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态。我市旅游省外客源主要以邻近省份为主,如贵州、重庆、云南;绝大部分客源来自于省内邻近市区,如宜宾、自贡、乐山、成都以及本市居民。由于泸州旅游知名度不断扩大,近年游客市场在逐渐外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科普旅游。其次我市交通发达,拥有辐射周边省城的多条高速公路,泸州机场也已开通北、上、广、深等数十条航线,是四川第二大支线机场,便利的交通为泸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泸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意见》,文中强调实施乡村文脉保护传承行动和“乡村记忆”工程,加强农村文化遗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乡村文化品牌。这对我市发展乡村科普旅游,打造旅游名城,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是顺应相关战略的有利举措。
泸州乡村科普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泸州乡村科普旅游现状
泸州是国家旅游城市,却没有针对科普旅游的政策出台,也没有相关设施标准与服务规范[1],还没形成科普旅游的观念。泸州的乡村旅游资源富集,但目前我市乡村旅游模式并未依托科学文化背景发展科普旅游,使乡村大量的科普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科普旅游路线短缺,景区缺乏科技技术的建设,乡村科普旅游产品有待开发和运营管理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市乡村科普旅游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旅游吸引力不够。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存在问题
1.乡村科普旅游产品挖掘不够
目前,泸州乡村式旅游产品还停留于蔬果采摘、民俗文化表演、游乐购等落后的旅游模式,未结合农业科技、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开发科普旅游产品,没有深度挖掘其科学文化内涵与发展潜力,产品缺乏知识性、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未形成乡村科普旅游品牌,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模式停滞不前,缺乏持久的吸引力。
2.乡村科普旅游设施不完善
泸州乡村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一线城市有一定差距,生态公园、各大景区以及农业园区、人文民俗旅游区的高科技含量小,在旅游基础设施、设备、旅游产品方面欠缺科技含量和科普效果。
3.乡村科普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旅游业是一个宣传促销性很强的产业,旅游宣传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市科普旅游起步晚,经验不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还未站住脚。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居民对于泸州乡村科普旅游并不了解,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宣传促销途径,信息传播渠道还未完全打开,宣传促销力度明显不够,这成为了制约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利于我市宣传科普旅游信息。
4.乡村科普旅游专业人才短缺
现目前我市专业性人才分布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导致乡村科普旅游发展缓慢,而发展科普旅游需要专业性人才对乡村科普旅游产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开发和运营管理。泸州各景区景点的讲解员以及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科普培训,缺乏科普宣传人员应有的素质和技能,以至于我市乡村旅游还停留于盲目观光游玩的阶段。
泸州发展乡村科普旅游的对策
政府宏观把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的旅游产业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将科普宣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能推动泸州乡村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泸州政府应加强全局性的宏观引导,合理的对我市乡村地区的科普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配,明确开发价值,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对乡村科普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以保证我市乡村科普旅游的质量。
开发多元化的乡村科普旅游资源
泸州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利用自然景观、农业技术、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发展科普旅游的条件,可以挖掘出具有泸州地方特色的科普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创建各区域的特色旅游品牌。我市目前现有的科普基地应充分发挥科普旅游的功能,如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选择新建科普场馆、博物馆,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使用动画、5D、人工智能、新媒体、VR等高科技形式对资源进行展现,避免场馆形式单一,功能重复的问题。
例如我市具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红色文化背景的古蔺县黄荆老林旅游景区,就有着天然的科普優势,可以将生态和科普相结合建设科普场馆,运用微视频、虚拟仿真技术、动画、VR技术向游客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和理念;红色文化通过运用影视讲解、三维动画、模型展示等方式呈现,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熏陶。泸州著名的非遗文化分水油纸伞、泸县雨坛彩龙、古蔺花灯可以深入开发和挖掘成艺术科普的主题,增设游客体验创作环节。也可开发建设乡村博物馆,从农耕文化、农村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民居建筑等方面思考,打造一批乡村文化科普旅游品牌。
建立专业团队
发展乡村科普旅游需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团队、运营团队、管理团队,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在推动乡村科普旅游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团队人员素质,开展人员培训,强化科普服务意识,还需要聘请专家教授作为科普旅游的兼职人员,开展知识讲座,体验指导等等。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各景区景点、科普基地、人文民俗旅游区、农业园区等都需要加大高科技设施设备的投入,扩大高新技术在各个乡村科普旅游点中的涵盖量。
针对人群精准宣传
泸州乡村各类科普资源应根据其特点特色进行准确定位,规划科普旅游线路,对产品进行包装,明确宣传对象,运用多样化宣传途径进行推广,并且要针对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中老年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游客人群进行精准宣传,以保证旅游信息宣传到位。
结 语
乡村科普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为适应人民日益旅游需要而产生的新兴的旅游模式。面对泸州在发展乡村科普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措施,有利于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产业以及文旅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建设。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泸州市乡村科普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Z20A087)]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