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2020-01-11
编者按:
2020年“关注森林——国土绿化书记访谈”系列节目由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省林业局和省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组织。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成为做好林业工作、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浙江”的有力抓手。本刊“特别策划”栏目本期将刊登嘉兴、东阳、苍南、开化、松阳5位市、县(市)委书记的访谈内容,以期共享生态文明成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嘉兴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国家核电事业起步、钱江大潮起涌的地方。嘉兴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纯平原地级市,山林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1%,天然森林资源十分稀缺。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原绿化工作,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浙江省森林城市。在此基础上,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嘉兴市于2018年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面向未来创新活力新城、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开放协同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增绿添彩,为争当“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助力添翼,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嘉兴是平原地区,总体缺树少林。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赋予浙江“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嘉兴提出要努力成为“重要窗口”中的精彩板块,就要不断充实板块中生态绿色这个底色,而植树造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是让生态底色更加动人的重要抓手。
为了凸显水乡田园的森林特色风貌,嘉兴邀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精心编制了《嘉兴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提出了“画境水乡、森林嘉兴”的建设理念,重点凸显了三大特点:做好“水”的文章,凸显江南水乡韵味。嘉兴是名副其实的平原水乡,围绕“一湖塑魂、运河绕城、九水连心”的城市滨水空间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景观绿化,着力呈现“绿城花海”的城市风貌;以大运河生态文化走廊构建的蛛网状水系为脉络,将境内丰富的河流、湖泊串联起来,建设水岸边森林,精心打造覆盖全域的蓝绿空间。做好“田”的文章,凸显秀美田园风光。嘉兴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拥有长三角核心区不多见的300万亩良田。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统筹规划田、林、渠,大力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打造美丽的田园风光。同时,引导村民建设护村林、小果园、小花园等,通过面上与点上响应,形成“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平原森林乡村风貌。做好“路”的文章,凸显绿色廊道魅力。嘉兴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正在形成“三横四纵”的交通廊道,“三横”就是已经通车的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湖高速;“四纵”就是已通车的乍嘉苏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以及即将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苏台高速。依托这些交通廊道,大力实施沿线绿化和景观改造,打造别有风味的“森林通道”。
自2018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嘉兴市秉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以“新增一批景观公园、创建一批绿色村庄、提升一批美丽廊道、打造一批生态河湖、培育一批森林产业”等“五个一”工程为载体,在全市上下的通力协作下,森林城市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3年来,全市累计投资80多亿元,实现新增绿化7万亩,完成规划任务的103%。已建成20个城市精品公园、86个口袋公园、8片生态彩化林地,创建省“一村万树”示范村41个、推进村212个,国家森林乡村22个。建设完成15条精品生态绿道,全市绿道总里程达1083公里。依托湿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的优势,将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增绿护绿的重要抓手,全市相继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个,其中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于2020年初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2020年一季度嘉兴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善幅度全省第二,是8年来的最好成绩。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生态与产业之间良性互动,打开了一条又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乡村旅游渐入佳境,全市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2个、示范镇29个、3A级景区村庄45个、市级以上特色精品村160个,2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初具形象,更有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江南小乌镇、田园新生活”的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扩大。2019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446万人次,实现创收10亿元。美丽经济生机蓬勃,如海宁长安以花为媒,将20万亩花卉苗木发展与旅游开发融合,成功打造花卉特色小镇,已先后举办了3届世界花园大会。林果经济做特做强,依托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果市场,全市培育发展了槜李、水蜜桃、黄桃、葡萄等名优特水果29万亩。据统计,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万元,同比增长9.1%,连续16年居全省首位,新兴产业功不可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了森林城市全民共建共享的浓郁氛围。每年市四套班子都会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向全社会传递爱绿植绿的生态理念。创新举办了线上“云植树”等活动,让市民足不出户履行植树义务。2020年以来,全市已有15万以上群众投身义务植树,植树近40万株。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实施“树长”制,由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市区一级保护古树“树长”,有效保护了珍贵的古树资源。2019年8月,嘉兴在北京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嘉兴城市主题日活动,向全世界宣传展示了嘉兴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组织开展了“世界湿地日”、杜鹃文化节、黄桃节等一系列生态文化活动,举办的“爱护野生动物、守护共同家园”绘画大赛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共收到作品2856幅,人與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嘉兴市将更加坚定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美化,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东阳历史悠久,是金华地域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素有“歌山画水”“三乡一城”的美誉。“歌山画水”是指东阳生态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三乡”是指东阳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教育之乡”是指东阳人才辈出,呈现出“十百千万”的盛况,全球有东阳籍院士13人,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余人,博士1100余人,教授1万余人;“建筑之乡”是指东阳的建筑业总产值、总纳税额、特级企业数、创鲁班奖工程数四项指标都是全国县级(市)第一;“工艺美术之乡”是指东阳有木雕和竹雕两朵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东阳木雕位列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浙江三大名雕之一,现在还是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红木(雕刻)家具之都”和“世界木雕之都”。“一城”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东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影视旅游名城、经济文化强市、生态宜居东阳”。
东阳巩固创森成果,扮靓“全域大花园”,主要有3个出发点:一是让生态优起来。大家的物质消费基本得到满足,由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由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而巩固创森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降低PM2.5浓度,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让群众富起来。“家有千株桐,子孙不受穷”,树栽多了,就变成了“摇钱树”,可以发家致富。东阳是一个林业大县,农林产品丰富,是全国重要的香榧主产区,可以做大做优林产品经济。通过巩固创森成果,建设全域大花园,可以发展山水休闲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还可以全域打造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借助众多在横店的影视剧组,发展影视旅游经济,进一步扩大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通道。三是让人才聚起来。东阳人才具有人数众多、层次较高、分布广泛、实力雄厚、与产业结合紧密、回报家乡的情怀特别浓烈的优势。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不断优化环境,就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举,不仅要让在外的乡贤“看得见家乡的美,留得住乡情的根”,让他们愿意“回家常住、回乡创业”,还要努力把各方人才都吸引到东阳工作生活、创业创新。通过人才聚,实现东阳发展兴。
东阳有优质的生态基底,自然地理风貌“七山二水一分田”“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境内有浙中第一高峰——东白山,山上有万亩茶园、千年香榧树,是金华地区最早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有金华两个最大的水库——横锦、南江水库,东阳江、南江横贯全境,是钱塘江的源头之一。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左右,有多个天然森林氧吧。东阳作为教育之乡,育人的文化基因千年传承,“育人”和“育树”同出一理,所以东阳人对种树也是情有独钟。“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广大群众通过义务植树、营造纪念林、创建植树基地、绿地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绿化活动,植绿、爱绿、护绿的热情很高,创建氛围非常浓厚。2019年东阳排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第68位,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同时,通过努力,已经创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这些工作既提升了东阳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的“颜值”,又为进一步巩固创森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群众基础。
近几年,东阳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发力,项目引领、全民共创”,深入实施“双城双创”三年绿化行动,并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据统计,3年来,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超3万亩,其中城区公园2000多亩,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2%,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东阳统筹“六城同创”,形成工作最大合力,统筹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做好系统梳理、科学安排绿化项目,实现资源整合、力量整合、载体整合,不“另起炉灶”、不搞“两张皮”;点线面发力,注重系统打造,全域绿化,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主要是抓美丽城区、美丽城镇建设,重点打造了20个精品公园,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个街心公园,基本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投资近10亿元,实现了森林城镇和小城镇综合整治全覆盖。线上畅通绿脉,围绕公路、河道、绿道、廊道,构建“森林通道网”。新建40省道、南郭线等10条精品线,建成生态绿道105公里,基本实现了廊道全贯通。点上就是多植“绿色细胞”,开展“一村万树”“森林村庄”“秀美村”等建设,近年来,新增东阳市森林村庄371个,秀美村、十美村等270个。2016年,东阳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行了绿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全市绿化相关职能,推行“绿色图章”制度,由市绿化办统筹全市绿化工作,为“森林东阳”建设把好关、掌好舵。
大花园建设是全省“四大”建设重要战略之一,是一项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市民拥抱森林,一直是创森工作的梦想与追求。东阳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绿化,扩大国土绿化规模,持续巩固提升创森成果,孜孜以求地改善生态、扮靓环境,努力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高水平推进“森林东阳”建设,让天蓝、水清、山绿、地净成为“美丽东阳”的新常态。
近年来,苍南县高质量推进“一村万树”行动,谱写了苍南国土绿化美化的新篇章。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苍南县林业用地面积99万亩,占陆域总面积的63.65%;森林面积8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15%。自省市部署开展“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以来,苍南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国土绿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兴林富民”的原则,精心谋划、分类施策,全力推进“一村萬树”行动攻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示范村20个、推进村264个,种植银杏、浙江楠等珍贵树种33万株,连片造林500亩,总投资3200万元,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
如今的苍南县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接下来,苍南县将以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全力推进“一村万树”行动,把“一村万树”行动列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点项目,整合一切可用资源,动员一切可用力量,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来推进。
为此,苍南县党委政府牵头抓,将“一村万树”行动列入党委政府重要目标责任制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并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研究解决好规划布局、资金保障、种苗保障等政策配套问题;部门乡镇合力抓,按照“县级统筹协调、部门配合联动、乡镇负责落实”的总体要求,由林业部门全力发动,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乡镇干部驻村包片,做到任务细分、责任到人,确保“一村万树”行动有力推进;同时,苍南县全民参与共同抓。深入开展珍贵树种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小区,以及珍贵树种赠苗植树等系列活动,累计向广大群众发放种苗3.3万株,营造了国土绿化共建共护的良好氛围。
“一村万树”行动与乡村振兴、美丽大花园建设息息相关,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村万树”行动中,苍南县将绿化建设与地形地貌、乡村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乡村添绿增彩。如钱库镇来谊村,在村民集聚区边上的一块抛荒地种植紫薇、银杏等彩色树,打造出“彩色滨水绿带”;又如霞关镇兴霞村,在边坡荒山地上种植彩色紫薇,大大提升了霞关入口景观的形象。通过义务植树、珍贵树种赠苗、森林教育体验等活动,培育发展珍贵树种资源,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把生态文化融入到“一村万树”行动当中。如灵溪镇仓浃村、莒溪镇宫外村、马站镇后槽村,以义务植树活动为载体,在村庄主要道路两侧、河畔及抛荒地种植珍贵树种,并悬挂树牌,普及树种知识,开展森林教育活动,村民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苍南县依托乡村优质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水果采摘等林业产业,形成“一村一韵、一树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如望里镇溪头埠村,利用闲置地种植桃树和梨树,让农民以闲置地入股,按照土地面积或种植数量分红;又如藻溪镇九堡村,由镇政府出资购买1万株桃树赠送给村民种植和管理。春天桃花盛开,能美化环境;夏季桃树结果,为村民带来增收。
2020年是全省百万亩国土绿化的开局之年,根据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苍南县五年要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万亩以上,2020年新增国土绿化任务为1.39万亩。面对新增万亩国土绿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苍南县落实时间、任务、责任“三张清单”,积极推进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设,并以“一村万树”行动为载体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已完成国土绿化近1.4万亩,其中乡村绿化2760亩,进一步提升了森林覆盖率。2020年同时是“一村万树”行动的收官之年,苍南县要投入1100万元,建成示范村9个。
为此,苍南县将强化规划保障,针对不同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文化风俗,在国道、省道、江河两侧及沿海全域科学布局乡村绿化工作,2020年共规划建设山区示范村7个、半山区示范村1个、平原区示范村3个。不仅如此,苍南县将强化资金保障,专门出台补助政策,对列入“一村万树”年度计划的示范村,按苗木数量每株补助50元、每村最高补助50万元;对经上级林业部门认定的“一村万树”示范村、推进村分别一次性补助10万元、2万元。2018—2019年,县级财政补助资金900万元、镇级财政补助400万元、村集体和村民自筹资金1900万元。同时,苍南县将强化技术保障,邀请浙农大专业团队开展驻苍服务,对“一村万树”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实施方案、建设过程、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帮助实现科技指导到村、良种良法到户、技术要领到人,促进苍南“一村万树”上水平、上品位、上档次。
国土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接下来,苍南县将会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扎实的举措,持续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力争创成国家森林城市,为高质量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开化地处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一座千年古县,地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6.2万。早在1997年,开化就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开化调研,嘱托“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好”“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一直以来,开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森林覆盖率达80.9%、出境水质量、空气优良率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自然资源资产总量超2500亿元,GEP达645.55亿元。全国10个、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落户开化,成为全省首批10个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单位之一,绿色发展指数排名进位47名。
开化县明确定位,走好规划引领之路,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资源禀赋,开化始终把国土绿化作为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質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来抓,高站位编制《林相改造和森林景观建设总体规划》《珍贵树种发展规划》等多个全域性绿化规划,一盘棋谋划好全域水系治理、城乡综合整治、全域旅游发展等规划,有机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农房整治、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五大革命”等中心工作,统筹规划推进城乡绿化彩化美化一体化。
开化县强化保障,走好全民参与之路,作为加快发展县,“十三五”以来,县财政仍累计投入上亿元用于国土绿化,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扎实推进全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开展了国土绿化“四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个目标:力争3年内完成5年任务,将新增造林补助从1500元/亩提高到2000元/亩,补助力度全省领先;创新一个模式:采取国资公司投资造林模式,利用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绿化事业,构建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组建一批团队:组建了1支县级专业造林先锋队和15支乡镇造林专业队,有效保障城乡绿化造林质量;开展一个行动:号召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开化县新增3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中。开化已经连续39年开展春节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活动,从机关干部植树发展成为全民植树节,全县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36.1万人次,植树2608.8万株,覆盖面积25.5万亩。
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开化试点、国家森林城市创建、5A景区县城、5A景区城镇、3A景区乡村打造为引领,创新谋划国家公园锦绣行动、“花开百村、果香万家”、百里金溪画廊等30余个国土绿化载体平台,通过平台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优化森林结构、林相景观改善提升,森林覆盖率迎来大增长。“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0万亩,新植珍贵树种500万株,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10个、花果示范村37个,形成城市一步一景、乡村花果飘香、庭院充满生机的绿化格局。
开化始终聚焦美丽经济幸福产业,不断推动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走一条具有开化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打造产业平台,构建“百里金溪画廊+省级经济开发区+根缘小镇+健康小镇+通航小镇+国家公园小镇”的“一带一区四镇”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和数字经济的“3+1”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旅游格局,构建“国家公园+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空间形态和“全域+景点+红色+乡村”旅游布局,创建景区村169個、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6个,打造农家乐1.3万家、金银宿10家,游客人数、旅游收入连续18年实现双位增长,是浙江旅游发展“十佳县市区”;实现品牌兴农,全面打响“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推出顶级茶、有机蜜、放心油等一系列明星农产品,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25.16亿元,清水鱼入选浙江省知名农业区域公用品牌50强,被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称号,成为全国最佳中药材种植区域。美丽经济呈现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跻身浙江省最具投资潜力30强县,2019年省对26个加快发展县实绩考核位列二类县的第一名。
近年来,开化县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扎实基础。特别是2014年开展“六城联创”以来,成功创建了美丽中国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国字号”牌子,更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保障。在国土绿化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紧密结合开化县跨越发展的要求,在创森指标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再升级、再优化,对产业发展再统筹、再深化,总体上是要做好“高、大、上”三篇文章。
高,就是高标准谋划一批项目。增加森林城市建设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一批精品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不断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体现开化特色。坚持招大商、招好商,促进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开化,加快城乡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就是大手笔融合一批工作。以创森为契机,按照“一核携多极、百村植万树、两网连三片、多点隐林间”的县域森林总体布局,对全县森林生态建设进行大融合、大对接,做到城区、城郊、村镇绿化彩化“三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有机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做好统筹文章,提高建设成效。上,就是上档次打造一批样板。树立精品意识,在巩固扩大公共绿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精雕细琢重点公共绿地和主要通道,一点一品,一路一景,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百里金溪画廊和城市出入口绿化等方面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树立示范样板,强化典型引领。融合当地文化、风貌做好乡村绿化,彰显个性。做好居民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以大树、珍贵树、彩色树、乡土树为主,让每一处绿地顺眼、得体、协调,不断提升全县绿化彩化美化水平。
以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为载体,严格管控绿水青山生态空间、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指数、不断完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打好“生态”牌,做好“山林”文章,算好“增收”账,持续打造国土绿化的“模范先锋”、林旅融合的“浙西样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创新基地,为“重要窗口”建设提供生态文明示范样本,全面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承载力,优化县域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城市首位度,厚植群众幸福感,让36万开化人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和绿色发展红利。
“森林城市”创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松阳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松阳县地处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是丽水最早的建制县,自古是“田园牧歌式”的桃源胜地,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维持在99%以上,2020年1—7月优良率是100%,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母亲河松阴溪常年为下游送出二类好水,森林覆盖率达到80.13%,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省前列,近两年生态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均居全省前十。
同时,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松阳县有着坚实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松阳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森林城市创建总体规划》,一以贯之把国土绿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逐项逐条补短提升。早在2017年,松阳县就已创成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松阳县有着持续浓厚的创建氛围。这些年来,松阳县坚持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上率下,掀起全民植绿的热潮。开展主题摄影、电话彩铃、户外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创建森林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已经成为24万松阳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通过“创森”这项工作,有力提升了城乡绿化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过实施创森系列工程,人居环境更美了,让松阳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三年新增各类城市绿地面积167公顷,绿化覆盖率上升了1.9%,完成美丽林相建设20.55万亩,空气质量达到“非常清新”标准。近年来,松阳县建成了3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4A景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产业更优了,松阳县持续推进林业主导产业及林下经济提质扩量。森林产业由原来单一的木材生产向香榧、油茶、笋竹林、茶叶、中药材等多元化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全县香榧、油茶种植面积分别累计达到8.4万亩、10.6万亩,成为茶产业之外松阳人民重要的富民产业。此外,松阳是浙江香榧特色产业示范县,已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松阳)香榧节、第三届全国香榧炒制大赛,2020年11月更是举办了全国首届香榧生籽质量大赛。“平原茶发家、山区榧致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此外,通过实施创森系列工程,人们的生态意识更强了。人们自觉开展各类美化居住环境行动,启动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全民累计义务植树50万株。松阳县城居住区绿地面积达14.08公顷,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88.5%,真正营造了“推门见绿、出门进园、俯首闻香”的良好环境。
森林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很广,需要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现在,松阳又朝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目标奋进,在工作中,松阳县将充分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为此,松阳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松阳县将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领全局、综合协调的作用,以会议部署、定期督查等方式,进一步压实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高位推动创森工作,将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层层传递到位。
松阳县将森林城市创建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滨水绿道和开展“拯救老树”行动等工作为载体,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方式,推动各项指标逐年增长。全县将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金融产品创新、林旅融合发展,通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等,提高创建工作的效率、效益与效果,以项目带动全力推进创森工作。
广大人民群众是创建工作的主人,松阳县将坚持党建引领和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全面发动党员红马甲、社区红袖章、少年红领巾等参与创建工作,营造“共建共享、全面参与”的浓厚氛围,发动全员推进创森工作。
近年来,松阳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借助“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松阳县激活山水资源,推动“美景”变“钱景”。作为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浙江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松阳县充分利用域内广袤的森林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百余座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以“四个百公里绿道”串点连线、点石成金,发展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写生摄影、赛事经济等,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的资源资产化。2019年接待摄影、写生游客近50万人次,近三年松阳旅游收入增幅居丽水市第一,年均增速达43.9%,特别是民宿产业,伴随休闲旅游蓬勃兴起,目前松阳全县已有民宿530余家,全年营业收入1.7亿元。
松阳县加快跨山统筹,推动“村民”变“股民”,着眼于握指成拳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转化通道,借力生态强村公司,对全县域闲置的老屋、山林、水域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村集体和村民以现金或实物等作价入股,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动报酬”分配机制优先享有最大收益。如县内某乡镇股份合作的民宿综合体自2019年10月运营以来,营业收入80余万元,实现了可持续的增收。
松阳县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山货”变“网货”,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插上数字化的无形翅膀,一批生态林农产品走出深山、实现增值。如松阳85后小伙子麻功佐,所创的“横樟土蜂蜜”已成为网红产品,2019年销售额超1860万元。生态农林产品的网络走红,带动电商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松阳网络零售额达25.8亿元,增长65%,增幅居全省第一。2020年疫情影响下,松阳电商逆势发力,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7亿元,增长52.5%,增速居全省第7、全市第1。松阳已连续5年获评“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2020年又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松阳县将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与任务要求,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不断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体系构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着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实干担当的状态和排头兵的追求,奋力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贡献更多松陽元素、松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