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探析
2020-01-11孙菲
孙菲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的持续深入,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出现了全新的定义,即增值型内部审计,借助内部审计来增加企业价值,在推动审计监督制度体系完善的同时,从服务化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角度,转变内部审计的角色,创新审计思路,以此来保证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内部审计必须顺应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转型发展,通过对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把握好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方向,拓展内部审计监督的覆盖面,实现精准审计,确保国有企业能够实现合法合规经营,从而推动审计增值。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一般都是以财务报表作为核心,面向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实施相应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所能够体现的,仅仅是审计确认和监督职能。新时期,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推动职能定位转变,强调以防范为主,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前瞻性,实现从查错纠弊到内控评价、从事后监督到全过程监督、从强调结果到注重过程、从治标到治本、从手工操作和现场审计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转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从而提升审计效果。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路
新时期,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的覆盖度,重视开展国有资产审计工作,做好审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整改,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被有效的落实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当前,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使得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从审计机构的角度,应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对基本理论、基本方略进行全面贯彻落实,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的创新。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策略
(一)革新审计理念
国有企业在推动内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对审计理念信息革新,确保其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将“增加企业价值、改善企业运营、实现战略目标”作为核心理念。在开展审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风险控制、强化治理能力,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起全新的审计模式,实现审计服务价值的增值。需要注意的是,新审计模式的构建并非全盘否定以往的合规性审计,而是以其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升级,通过对效益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等的综合应用,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改进审计手段
一是应该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形成相应的监督合力。国有企业应该设置相应的监事会,做好监督工作,对比审计机构在财务收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职能,监事会更加侧重于对董事会、管理层等企业治理机构宏观层面的监督。另外,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能够借助信息、目标、问责机制等,实现彼此协同,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发现的指向性或者苗头性问题告知纪检监察部门,为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对于廉洁风险的有效防范。纪检监察人员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取得的证据,缩短自身取证时间,提高监督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审计决定的顺利执行;二是应该建立起纵向协同工作机制。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借助主审负责制、交叉审计等方式,实现上下联动,推动各专业审计的彼此融合,通过设置审计问题清单等方式,构建起审计全过程联席讨论机制;三是应该创新审计手段,将关注的重点从财务资料如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拓展到规章制度、合同协议以及会议记录等,尤其需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闲置、低效资产,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揭示,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
(三)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人员需要结合年度内控评价,协同风险管控部门做好相应的风险排查工作,立足风险导向,针对一些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进行重点审计,重视审计前的充分调查,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认真做好评价工作,将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列出,使得审计方案的制定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依照审计环境的变化趋势,就审计思路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传统审计模式下,采用的是以事论事、查错纠错的原则,而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从原本的经济监督拓展到了管理层面,在强调企业组织管理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管理、党建工作等全新内涵,以酒店餐饮企业为例,在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食材采购,必须做好采购工作的审计,明确采购的数量和成本,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实现从“查已病”到“防未病”模式的转变。
(四)完善规章制度
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巩固和完善,能够切实提高约束力。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通过日常检查、阶段督查以及年终考核等措施的相互配合,对违规操作或者有令不行的现象进行解决,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能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应该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情况和相关制度的健全情况,推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的贯彻落实。同时,国有企业应该对问责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确保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能够被纳入到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及年度工作报告中,推动问责结果与考核评价的相互结合,将考核的结果与审计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及岗位晋升等挂钩,提升考核激励的有效性。
(五)加快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是推动审计工作创新的动力所在,也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越发复杂的经营环境,内部审计的转型更是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最新的审计知识,提升自身的审计执业水平。另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需要重视对于审计人员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應该关注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的合理设置,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构建起一支高素质、多元化、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确保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以此来实现审计增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应该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立足自身的战略规划以及管理需求,确定好内部审计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治理水平,强化企业对于各类风险的防控和化解能力,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楠.国有集团企业审计整改工作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0,(23):187-189.
[2]徐浩扬.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20,(09):170,172.
[3]林霖.转型升级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及实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5):119-121.
[4]方国平.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J].商讯,2020,(06):105-106.
[5]韦玮.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9,(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