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

2020-01-11雷淑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探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雷淑云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见解,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学习活动已经不能单纯依赖简单模仿与机械记忆了,动手操作、实践检验、自主探究与互助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及认知特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生活化、儿童化的素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对称图形”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各式各样的漂亮剪纸并上台展示,然后用课件出示故宫、天坛、脸谱、风筝、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对称的建筑物和工艺饰品图片让学生欣赏,最后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对称物体的例子.笔者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探求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笔者用手机现场拍下学生各个方向的照片,再把手机交给学生,让学生拍摄笔者的正面、侧面及背面,之后让学生聊聊不同方向的自己有什么特点.随后笔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几个实体模型,让学生感受物体的细节,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说出模型的异同点,总结规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照相”这一环节很有创意,学生非常感兴趣.练习中学生热情高涨,就连那些平时不发言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激烈讨论,互相补充.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都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分数的形式特殊,小学生理解分数其实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从生活实例导入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对分数的基本概念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对之前的课堂学习进行复习.然后教师将理论上的分数意义告诉学生们,让学生们建立起对分数的意义的基本概念的认识,然后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了一个以家庭为背景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一家人一起给小明过生日.爸爸给小明买了一个蛋糕,小明需要切蛋糕,应该怎样切呢?”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来代表蛋糕,并根据描述在圆圈上做出相应涂抹.“小明和妈妈都很喜欢吃蛋糕,小明将蛋糕的三分之一分给了妈妈,自己也拿了蛋糕的三分之一,而爸爸拿到的蛋糕是全部的四分之一.按这样分蛋糕,还剩下多大的蛋糕?”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圆圈和分蛋糕的生活情境进行想象,更加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也加强了自己分数计算能力.

二、自主探究,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

自主探究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在学生理解题意、理顺思路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和同桌交流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自主探究是我国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但从目前的自主探究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采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单纯讲授,不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会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所谓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一句空话.

例如,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让学生测量并计算自家客厅及自己卧室的面积.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卧室拍了照片,有的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笔者在计算过程中加以引导.在学习“圆的认识”时,笔者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与圆相关的东西并带到课堂来.笔者利用多媒体继续放映了几张圆形物品的局部图,让学生通过看局部图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如轮胎、风扇等).笔者还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小狗和小熊比赛推车图.图中小狗与小熊的车轮分别是圆形的和方形的,教师提问“谁推车更快”.答案显而易见,笔者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出圆的作用.做完以上的铺垫活动,笔者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展开本堂课的教学.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活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测量和正确计算的能力.因为感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因为有体验才会有快乐、有收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加深.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深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动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

三、授人以渔,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数学离不开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通过一个计算题引出多个思路.数学计算有规律可循,有公式可依.计算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熟练应用.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将步骤分解,通过道具,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只有学生理解并接受了基础知识,才能够熟练应用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简化分解,方便学生理解,通过自制道具增添课堂趣味.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筆者尝试这样做:(1)教给学生仔细计算的方法,不抄错数据、符号,不忘记计算法则、方法和运算顺序;告知学生质量重于数量;告知学生不要轻视特殊数据“0”和“1”的作用;告知学生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教给学生验算方法.如在厘米、米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估计周围事物的长度.

笔者采用了“开火车”小游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来比赛.每个小组都有六道题且计算题目都不一样,第一名学生开始计算,若结果正确,则下一名学生继续计算.当然,练习题也很重要,笔者在黑板上列出来几道课外的计算练习题:

38+42=382+462=

3480+4625=

25-5x=15(求x的值)

从两位数到四位数,从自然数到未知数,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者还给学生出示了几道数学题:

22+8=

48+20+32=让学生进行口算,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四、勤学善思,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独立完成作业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养成刻苦钻研的精神,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便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教学过程.例如,三年级上册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时,笔者先给出了几道计算题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8÷2=

28÷4=

28÷7=

一部分学生难免会出现计算困难的问题 .笔者先给出一点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若学生仍不能算出答案,则再次讲解计算中的难点,最后使学生得出结果.之后笔者总结这类计算题的规律,将步骤具体化.课堂教学完成后,笔者布置了以“一位数除数”为主的计算题,还附加两道简单的“两位数除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先尝试自己探索“两位数除数”的计算,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但必须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可以自行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点,将困惑点做好备注,等到第二天上数学课时提出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设计对比练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創新意识.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认识到抄袭作业的危害性.教师可鼓励学生先交流讨论对某些有难度或有争议的题目,再独立完成.

五、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觉得首先要在课堂中创造轻松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师生是平等的,是共同探索共同学习的伙伴.例如,在实施“退位减法”的教学时,笔者出示了五道数学题,其中有三道退位减法题,问学生能否一眼找出哪些属于退位题.学生回答完毕,笔者故意把答案说错,在学生纠正后“恍然大悟”,从而让学生明白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会犯小错误.在课堂中,教师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学习“升与毫升”的新内容,笔者带了两杯不同的饮料到课堂中,一杯是深色的,一杯是透明的.随后,笔者提问:“哪一杯水比较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比较呢?”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各派出一个代表回答.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否定,相互评价,最后解决问题.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经历由疑到思、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在新知的基础上思考,再产生新的疑问,那么学生必然会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好习惯.

六、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慢慢琢磨,慢慢回味.新教育理念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最好是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有目的地自学,然后自己解开谜团.所以笔者尝试在教学新知之前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例如,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给每个学生分发6根小棒,并提问:“请问同学们将手中的小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话,每份是多少根小棒呢?”笔者允许学生们相交流想法.正确答案是每份2根.紧接着,笔者提出新的要求:将手中的小棒平均分成一份、二份、三份……六份,看看哪一组分得最快.有的小组分得很快,有的小组却遇到了困难,笔者会给出适当的提示“不如尝试一下组内同学相互借小棒进行分配”,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自学掌握简单的内容,而难点虽不易掌握,至少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的自学情况,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教学过程做调整,抓住重、难点,灵活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错误.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找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及时更正,真正掌握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前预习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应尊重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设计简单明了的预习单.在教学中应用任务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和认知上才刚刚起步,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大多源于教师和父母的描述.因此,教师在应用预习单时,首先要注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切合实际,结合教材选择适合的预习单,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单快速掌握和理解要学习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切合实际,让学生通过合理的任务单,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做出改变和创新.数学本就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要多花些心思备教案.总之,教学之路就是探索之路,笔者将以更大的热情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刘金萍.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才智,2020(18):99.

[2]罗欢.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28-129.

[3]杨静容.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44.

[4]曹旗林.有效课堂 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9):129-130.

[5]庞丽芳.让空间观念在有效操作中升华:谈小学生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J].华夏教师,2019(15):62-63.

猜你喜欢

初探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