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1-11刘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刘帅

甲状腺切除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用于治疗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疾病,疗效相对满意,有助于改善症状,切除病灶,促进患者疾病治愈。该手术是指一侧切除甲状腺,保留对侧全部、部分甲状腺组织,用于维持所需生理功能,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已逐渐受到多数患者所青睐。但随着医疗技术快速不断进步,患者生活需求逐渐提高,不仅重视其治疗效果,对于术中疼痛体验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希望有效的麻醉措施既能缓解疼痛,降低心理压力,又能改善预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以往,临床上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时主要采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整体疗效较差,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强烈,易引起气管受压和心率加速等情况,对于手术疗效造成影响。而据研究数据显示,对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症状,对于疾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因此,本次研究将针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并对其疗效情况予以分析,望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实际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38 例患者,将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0∶9,年龄31~65 岁,平均年龄(42.58±7.4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1∶8,年龄30~66 岁,平均年龄(42.61±7.8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标准;②患者知晓情况,主动签署同意书;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准予研究。排除标准:①非自愿参与研究;②伴有手术禁忌证;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麻醉,术前均要求禁食8 h 以及禁饮6 h,并与术前30 min 肌内注射0.1 g 苯巴比妥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和0.5 mg 阿托品(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166)。进入手术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输注复方乳酸钠液,及时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麻醉,将8 mg/kg 剂量瑞芬太尼静脉微量泵入,合理控制泵入速度,约为500 μg/h左右;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联合麻醉,将4 mg/kg 瑞芬太尼与2 mg/kg 异丙酚相混淆,静脉微量泵入,控制速率在500 μg/h 左右。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拔管躁动、苏醒期烦躁和咳嗽反射。②比较两组麻醉指标,包括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③对比两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各步骤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包括切皮、分离颈前筋膜、封皮3 个步骤,总分为10 分,0 分表示无痛;而10 分则表示疼痛剧烈,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反之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2 例苏醒期烦躁、2 例拔管躁动、2 例咳嗽反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8%;研究组患者中发生1 例苏醒期烦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麻醉指标对比 对照组拔管时间为(18.9±7.2)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6.7±1.5)min、意识恢复时间为(8.5±3.4)min、清醒时间为(15.1±3.2)min,研究组拔管时间为(9.4±4.1)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4±1.6)min、意识恢复时间为(6.1±1.9)min、清醒时间为(7.3±2.9)min;研究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98、2.584、2.686、7.873,P=0.000、0.014、0.011、0.000<0.05)。

2.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对照组切皮疼痛评分为(4.5±1.3)分、缝皮疼痛评分为(4.7±1.1)分、分离颈前筋膜疼痛评分为(3.8±1.2)分,研究组切皮疼痛评分为(2.3±1.1)分、缝皮疼痛评分为(2.9±1.2)分、分离颈前筋膜疼痛评分为(2.7±1.3)分;研究组切皮疼痛评分、缝皮疼痛评分、分离颈前筋膜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4.820、2.710,P=0.000、0.000、0.010<0.05)。

3 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瘤疾病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及时治疗,还会随着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甲状腺切除术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并取得一定效果。据数据显示,术中麻醉效果对于疾病疗效起到关键性作用,可有效改善疾病预后[2]。在以往手术中,颈丛阻滞麻醉使用情况较多,但整体阻滞效果相对较差,患者常伴有不适感、痛苦感,导致手术配合度和舒适度较低,手术难以开展,影响护患之间关系,既对疾病预后造成一定影响,又易引起护患矛盾,减少满意度。需给予镇静镇痛药物辅助治疗,且术中操作时因挤压甲状腺,还会增加血流动力学,导致患者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强烈,影响手术操作,具有较高安全隐患,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对患者手术时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尤其重要,既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又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改善疾病预后。

目前,常见的麻醉药物有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药物其疗效有所差异。异丙酚属于静脉用麻醉剂药物,药效起效较快,且血药浓度和给药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同时,半衰期较短,药物消除率高,麻醉状态维持时间短,用药后体内无残留物,能够有效减少颅内压、脑代谢,止吐作用较强,避免因气管插管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反应[3]。但该药物镇痛效果相对较差,若单独治疗时疗效较差,需和阿片类药物联合用药。在使用异丙酚药物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以有效提高药物安全性:①一般诱导剂量注入时间约为30 s 左右,注药速度相对较快,因药物起效快,剂量较少时对于患者循环呼吸系统具有较小影响;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合理选择用药剂量;③对于老年群体或者心血管功能减退群体,要尽量减少药物剂量,且控制给药速度;④患者在给予异丙酚药物后,要及时监测心电图、氧饱和度、血压以及脉搏等情况,若伴有呼吸困难症状,应采取人工通气治疗,而伴有循环抑制情况时,则放低头部,采取血浆增容剂、血管活性药物。

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药物,相对于芬太尼药物,镇痛效果强、药物起效时间快,进入人体后能够在血液、组织中快速被水解,维持时间较短,可控性较高。并且该药物大约95%左右,经尿液排出,代谢不受患者年龄、体重以及肾功能影响。在任何情况下,若停止药物输注,其药效也会快速消退,也不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具有较高安全性。据研究表明,在术中给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对心血管应激反应起到抑制作用,但需合理控制输注速度、药物剂量,以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症状[4,5]。

由于术中,受外界刺激影响也会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异常,引起心血管应激反应,对于手术顺利进行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了有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为临床后期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异丙酚+瑞分太尼联合麻醉,可有效改善心率异常,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咳嗽反射、拔管躁动等不良反应症状,对于疾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皮疼痛评分、缝皮疼痛评分、分离颈前筋膜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对于患者术中采取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相对于单独瑞芬太尼,安全性更高,镇痛效果满意,能够有效减少体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清醒,从而改善疾病预后。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疗效满意,既能减少不良反应症状,又能改善心率、血压指标,缩短拔管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对于疾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