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0-01-11郑方
郑 方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在以往的桥梁建设中,混凝土作为最常用施工材料,其强度是工程设计与施工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对于耐久性并未提出较高要求,对高性能混凝土而言,它是以工程所处环境为依据,将耐久性视作重点控制对象,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新混凝土类型。
1 高性能混凝土介绍
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掺加了超细矿物质粉及高效减水剂,所以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很低,并能减小其内部空隙,这样能使成型的结构长时间保持安全稳定。
(2)对于混凝土的抗冻融性,它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夏两季温差较大,作为适应性出色的高性能混凝土,应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因此其抗冻融性必定符合要求。生产中掺加一定量引气剂,通过封闭气孔的适量引入,能对应力与渗透作用予以缓冲,进而提高抗冻性性能。
(3)在工作性方面,首先是坍落度不容易发生变化,因粘度相对较大,振捣时,粗集料不会快速沉降,振捣相同的时间,其沉降的距离相比较短,且均匀性与稳定性均较好。另外,因其水灰比很小,含有的自由水也很少,所有能有效防止泌水和离析。
(4)在体积稳定性方面,它指的是受到物理或化学作用后,体积发生变化幅度较小的能力。硬化初期,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热不会很高,同时在硬化之后只会发生很小的变形,所以其体积稳定性良好。
(5)对于混凝土强度,它是疲劳、抗压、抗拉和抗折的统称。作为目前最常用的非均质材料,它的强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强度间还具有相互关系。当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时,其强度将增大。基于此,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对高效减水剂的使用对水泥分散能力予以改善,起到提高减水率,进而增加强度的作用。另外,掺加适量超细矿物对水泥中存在的空隙进行填充,有效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保证其强度与密实度。
综上,正是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备以上优势特点,所以其经济性良好,一方面可以减少维修费用,有效延长结构及构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结构尺寸,降低自重,提供更大的使用空间。
2 道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某拟建道路桥梁工程的墩柱、承台、盖梁、上部结构、桥面系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分为三种,即Ca35、Ca40和Ca50。
2.2 原材料
(1)水泥
水泥对混凝土而言是不可替代的胶凝材料,本工程采用普硅水泥,其比表面积按300~350 m2/kg严格控制,且铝酸三钙实际含量应控制在8%以内。
(2)高效减水剂与引气剂
如前所述,为减少含水量和提高流动性与强度,需要向混凝土中掺加适量高效减水剂。根据现行规范和标准,高效减水剂的含气量应控制在3%以内。对于引气剂,其性能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完成拌和后,混凝土的气泡应保持均匀和细小,使含气量处于4%~6%以内。另外,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必须分别掺加。
(3)集料
高性能混凝土中,集料应避免碱集料反应。进场前,应对集料实施专门的检查试验,经试验确认合格后才能批准进场。集料分细集料与粗集料,其中,细集料以质地坚硬、有良好级配且空隙率相对较小为准选择,以细度模数在2.6~3.2范围内的干净河砂为宜;粗集料按质地坚硬且匀称、粒形适宜、级配合理等要求选择,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现行规范提出的各项要求。
(4)矿物掺合料
为使混凝土具有符合要求的密实性,还需要向混凝土中掺加数量的矿物掺合料,如分粉煤灰、硅粉和磨细矿渣粉。本次主要使用粉煤灰,其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1)细度:当强度等级为C50以上时,不能超过12%,当强度等级小于C50时,不能超过25%;(2)需水量比:当强度等级为C50以上时,不能超过92%,当强度等级小于C50时,不能超过105%;(3)烧失量:当强度等级为C50以上时,不能超过5%,当强度等级小于C50时,不能超过8%;(4)氯离子含量:不能超过0.02%;(5)含水量:不能超过1%;(6)硫酸盐含量:不能超过3%;(7)安定性:不超过5.0;(7)游离态氧化钙的含量:当为F类时,不能超过1%,当为C类时,不能超过4%。
(5)拌和与养护用水
不能使用海水、污水与pH值在5以内的水,且氯离子含量不能超过200 mg/L,硫酸盐含量不能超过500 mg/L。
2.3 配合比设计
过去主要是根据强度等级要求对水胶比进行计算,对于高性能混凝土,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结合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水胶比的确定,对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与掺合料比例进行控制。配合比需要综合考虑包含施工工艺、环境、材料品质等在内的各项因素,由各参与方经计算和试验确定。
2.4 计量、拌和
对原材料的投放通过电子计量进行,严格按照配合比来计算和称量。除集料以外的其它原材料,质量误差不能超过±1%,集料的质量误差不能超过±2%。生产中应对工艺、配合比及投料的方式都进行严格控制。在冬季进行施工时,需要对各类原材料进行适当的加热或保温。
2.5 运输、浇筑
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应选择平坦的道路,减少运转次数,缩短运输的时间,避免由于振动过度导致离析。所用运输设备应能满足凝结时间要求,并与浇筑的速度相适应,以确保浇筑能够顺利且连续的进行。
将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浇筑,减少放置的时间,同时这也是混凝土施工重要工序,对结构质量有很大影响。结构成型后,其表面应保持平整与光滑,尺寸、钢筋与各类预埋件所处位置应准确无误。浇筑开始前,应先对混凝土实施高速搅拌,持续1~2 min,检查确认混凝土达到匀化后开始浇筑。若减水剂的消泡不彻底,将在表面产生若干大气泡,所以需要对减水剂实施消泡,之后再进行引气。与此同时,还要对浇筑高度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每层不能超过30 cm。在倒角处等气泡难以排出的部位,需要在原基础上减小一定浇筑高度,通常每层不能超过20 cm。
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还应做好振捣,通过振捣使混凝土达到均匀。一般都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5 cm,以此消除两层接缝,形成一体。
2.6 养生
浇捣成型后,立即使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开始养生。针对预制的梁板,则可进行喷淋养生,根据环境与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喷淋次数;针对墩柱等结构,可使用塑料布来覆盖,防止水分大量散失;桥面的铺装也要做好覆盖,及时进行浇水,以免产生裂缝。对构件进行养生时,水不能使用被污染过的河水与地下水,并防止温度突然降低而开裂。在冬季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蒸汽方法进行养生,此时需要将静停时间延长到24 h,在静停的时间范围内,养护环境温度按5 ℃~20 ℃控制;如果必须采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养生,需要注意将烟雾排放至室外,以免造成碳化,对混凝土成型后的耐久性造成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合理应用能在满足桥梁工程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延长各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