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
2020-01-11韦国成
韦国成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30600 )
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一般和多种因素有关,种鸡和蛋鸡均可被感染,症状主要表现是有腹腔内有黄白色的干酪样渗出物,且腹膜发炎。卵黄性腹膜炎刚发生的时候,症状不突出,很容易被养殖人员所忽略,进而导致产蛋量下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致使死淘率直线上升,从而严重阻碍了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因素
当产蛋鸡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导致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进而使卵子出现液化,造成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留存于输卵管之中。
在鸡患上伤寒沙门氏菌时,会诱发卵巢炎,其内的卵泡也会在炎症的作用下,出现充血、破裂,随之卵黄性腹膜炎发作。
大肠杆菌也会引起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这是因为该病菌会促使产蛋鸡卵管炎的出现,继而导致卵泡充血、变形,输卵管伞部位置黏连,卵泡很容易掉落到腹腔,最终造成疾病的形成。
1.2 应激因素
往往在鸡舍中突然出现其他动物或者陌生人、给产蛋鸡接种疫苗,或者是养殖人员喂料、打扫卫生、收集鸡蛋、捕捉出笼等情况,都会使鸡群受到惊吓,从而发生炸群或者惊群。具体表现为母鸡突然上蹿下跳,导致卵泡破裂,排出的卵黄不能被喇叭口接纳,会掉至腹腔,卵黄性腹膜炎随之发生。
1.3 人为因素
一般而言,产蛋母鸡在外力的强烈冲击下,或者是输卵管蠕动功能减退,会使进入输卵管的卵黄被挤出,或者在进行人工授精的时候,动作过于粗暴,会造成腹腔压力急剧上升等等。这些情况均会使卵泡发生破裂,或者是导致卵子直接掉至腹腔中,促使疾病的最终形成。
2 临床症状
当鸡患上卵黄性腹腔炎时,会明显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缩头闭目,嗜睡等。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母鸡的产蛋量会逐渐减少,并且产下的鸡蛋容易出现软壳、畸形等情况,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停产,精神状态也相当不好,时常卧于地上一动不动,羽毛逆立,黯淡无光,并且肛门的周边的羽毛上会附着黄绿色粪便。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发病时间较长,鸡的皮肤就会变成青紫色,鸡冠部位明显发白。腹腔之中也会因为腹液以及灰黄色的炎性渗出物的存留而发生膨胀,使鸡显得大腹便便。同时,大部分鸡还会表现出全身症状,比如眼球下陷、体型消瘦、体温比起正常有所上升,排出的粪便多为稀粪等,最终由于机体严重衰竭而导致死亡。
3 剖检变化
将病死鸡进行剖检,可发现有少量黏液附着于喉咙处,心包膜明显变厚,将其剖开,有干酪样物流出。有的时候,心包膜会和胸骨黏连在一起;有大量干酪样或者油脂样的卵黄存于腹腔之中;肝、肾、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变黑,在其上覆盖了一层干酪样的渗出物;输卵管出现充血、肿胀,切开可见黏膜也同样充血,并发生糜烂,同时有大量的黄白色物体积聚于管腔内。
4 防治措施
4.1 对症治疗
如果卵黄性腹膜炎是病毒性传染病引起的,首先要对其是哪种病毒感染的进行确诊,然后再根据具体症状表现采取抗病毒治疗。
因为细菌性传染病所导致的卵黄性腹膜炎,在对细菌的种类确定之后,需要对病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敏感性强的药物予以使用。若养殖场的条件不支持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可选择在鸡的饮用水中放入适量的多维混饮和氟苯尼考,在饲料中加入10%的强力霉素。以这种方法,连续坚持一周,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针对应激因素或者饲养管理不当而所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养殖人员可将适量的维生素E、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等加入饲料中,给鸡喂食,经过一周的连续使用,病情会逐渐减轻,直至痊愈。
4.2 免疫治疗
由于一些传染病会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大面积爆发,所以进行必要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禽流感、新城疫等,可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夜间或者产蛋高峰期为鸡接种疫苗。
4.3 加强饲养管理
往往在扩大鸡场规模时,需要引进大量的鸡苗。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鸡苗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免病鸡的存在。
在鸡的喂养上,一定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并根据鸡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保给鸡喂食的饲料足够新鲜。另外,在产蛋的高峰期,应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鸡舍温湿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经常打扫,保证鸡舍的干净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保持通风,避免有害气体长时间存在于鸡舍之中,对鸡造成危害。此外,要及时淘汰鸡群中病、弱、残鸡,防止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