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01-11薛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3期
关键词:硬核晶状体乳化

薛慧

白内障属于常见的临床眼科疾病,其中硬核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对患者身心及生活品质造成负面影响,若不及时给予治疗,甚至可能会引发失明。目前有关硬核白内障的外科治疗手段中,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治疗最为常见,是传统的治疗手段。然而该手术方式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术中治疗和预后方面却仍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不能满足患者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据于继良[1]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硬核白内障较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来说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证实上述观点,本院将该手术纳入本次研究范畴,研究并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 年3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76 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排列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组(40 例)和研究组(36 例)。传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54.3±5.7)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级24 例,Ⅴ级16 例。研究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4.9±6.0)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级25 例,Ⅴ级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且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本次纳入患者均为单眼病变;②纳入患者经常规眼科检查,显示瞳孔、虹膜、前房等结构均正常;③纳入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Emery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且晶状体核硬度均为Ⅳ级及以上;④纳入患者已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疾病的患者;②未满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指征的患者;③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④基线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实施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前给予常规内眼检查,并于术前3 d 给予抗生素滴眼液点眼,预防感染,术前1 d 冲洗泪道,术前30 min 冲洗结膜囊,并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使用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用开睑器打开患者眼睑,于透明角膜缘行手术主切口,长度约3 mm,穿刺刀刺入前房后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仪粉碎晶状体核,吸出晶状体核,吸出残余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吸出残留粘弹剂,水密角膜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眼膏涂抹,无菌敷料遮盖术眼。手术均由同一医生操作。术后第1 天起予以抗生素滴眼液点眼预防感染,持续使用1 个月。

1.2.2 研究组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前准备与传统组一致。完成表面麻醉后打开患者眼睑,做标准巩膜隧道小切口后向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常规水分离,水分层,将晶状体核劈开,并从囊袋中娩出,吸出残余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吸出残留粘弹剂,恢复前房,检查切口有无渗漏,对手术切口进行常规处理,有渗漏的患者可对切口间断缝合1~2 针,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眼膏涂抹,无菌敷料遮盖术眼。手术均由同一医生操作。术后第1 天起予以抗生素滴眼液点眼预防感染,持续使用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散光度、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视力得分总分为1 分,得分越高,患者视力表现情况越好;术后并发症包括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巩膜损伤以及角膜水肿3 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散光度、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49.9±2.6)min 短于传统组的(60.8±1.3)min,术后角膜散光度(1.3±0.2)D、视力得分(0.7±0.2)分高于传统组的(0.9±0.2)D、(0.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7、8.706、8.128,P=0.000、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 例、角膜水肿1 例,无巩膜损伤情况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传统组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3 例、角膜水肿5 例,巩膜损伤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10/3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93,P=0.007<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人们缺乏对眼部卫生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导致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该病的原因较多,如老年人的退行性病变、免疫代谢异常、外伤、辐射等均可引起白内障的发生。而在临床常见的白内障类型中,硬核白内障较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从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视力的逐渐下降,并伴随视物模糊等情况,若长期不重视此病,任其发展,后期极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这不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甚至会引发患者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2]。

由于硬核白内障在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使得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多会选择通过眼部手术的方法来开展相关的治疗。目前有关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对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其通过在患者患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再吸出晶状体皮质,并注入粘弹剂,最后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该手术具有操作便利、手术耗时短、对患者眼部造成的影响小、成本及费用低的优势,同时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该技术已成为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但近年来随着许衍辉等[3]的临床经验指出,在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流程时易出现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患眼角膜内皮损伤,同时作者还提出,一旦角膜内皮发生损伤其将无法通过内皮细胞进行再生修复,只能经由内皮细胞自行扩张修复,但这也会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干扰。其不仅降低术后治疗效果,同时还容易导致诸多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因此需要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手术细节。

本次研究中将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对比,并结合李磊等[4]和郭毓寅[5]的研究成果展开讨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视力得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7、8.706、8.128,P=0.000、0.000、0.000<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78%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93,P=0.007<0.05)。与李磊等[4]和郭毓寅[5]研究结论基本相符。除此之外,经研究还发现,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相较于常规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其无超声乳化能量,从更大程度上保障角膜的安全性,可在保证手术预后安全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轻超声乳化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进而减少术后角膜散光的发生,并且同时保障了前房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在手术效果上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手术中不必要的损伤,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在今后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工作中可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硬核晶状体乳化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